1 照明方式,种类及质量
照明方式
照明方式是按照照明灯具的布置特点或使用功能来区分的,可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四种。
1)一般照明
在工作场所内不考虑局部的特殊要求,为使整个场所获得基本均匀的照度要求而设置的照明。
一般照明在工作场所内具有较好的亮度分布和照度均匀度,使用的
灯具数量少,投资少,效率高。
对于工作位置密度大而对光照方向无特殊要求得场
合,或受生产技术条件限制,不适合装设局部照明或采用混合照明不合理时,可采
用一般照明。
一般照明是办公室,教室,体育场馆,生产车间等场所广泛使用的一
种照明方式。
2)分区一般照明
分区一般照明是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的一般照明,可根据工作面布置得实际情况确定。
将照明器集中或分区集中的布置在工作区上方,使室内不同被照面上
产生不同的照度。
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
适用于大型
商场,旅馆的总服务台,生产车间的流水线等场所。
3)局部照明
局部照明是为满足工作场所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它仅限于照亮一个有限的工作区域,适用于局部地点需要高照度,并对光的照射方向有一定
要求的场合。
其优点是灵活,方便,节电,能有效突出照明重点。
局部照明的照明器布置经常采用选择布置方式,可设置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同一场所内,不允许单独使用局部照明,而无一般照明。
宜采用局部照明的情况有:局部地点需要有较高照度;由于遮挡而是一般照明照射不到的某些范围;需要减少工作区的反射眩光;为加强某一方向的光照一
增强质感;视觉功能降低的人需要有较高照度等。
4)混合照明
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方式称为混合照明。
对于没有特殊照明的区域,其均匀照度由一般照明提供,而对于需要有较高照度的工作面和对光照方
向有特殊要求的局部,则采用局部照明来解决。
对于混合照明,其一般照明的照度不低于混合照明总照度的5%~10%,且不低于20lx。
照明种类
照明的种类是按照照明的作用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共5类。
1)正常照明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是内外照明都属于正常照明。
2)应急照明
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时,供暂时继续工作或人员疏散用的照明成为应急照明。
具体包括:
○1疏散照明○2安全照明○3备用照明
3)值班照明
在非工作时间内,重要车间,仓库,或非营业时间的大型商店,银行等处应设置值班照明。
可利用正常照明中能单独控制的一部分,或利用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作为值班照明。
4)警卫照明
根据警戒任务需要,在厂区,仓库等区域警卫范围内应设置警卫照明。
警卫照明宜尽量与正常照明合用。
5)障碍照明
障碍照明是指装设在建筑物上或地面上,航道上的作为障碍标志用的照明,如在飞机场周围较高的建筑物上,或有船舶通行的航道两侧,应按民航和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装设障碍灯。
照明质量
在照明设计中必须注意照明的质量。
主要包括:足够的照度,照度的均匀性,亮度分布,限制眩光,消除频闪效应,光的颜色和照度的稳定性等。
1)合适的照度
合适的照度有利于保护视力,降低视觉疲劳,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照度指标是衡量照明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照度在1000lx以下时,人的视力随着照度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不同的照度给人的感受不同。
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要综合考虑人的视觉功效,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发展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各国都制定了符合现阶段要求的照明标准。
2)照度的均匀性
除了合理的照度外,为了减少人眼对因照度不相同而进行的频繁适应所造成的视觉疲劳,在视野内照度的分布应由一定的均匀性。
工作面上照度的均匀性是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即:
D v=
E min/E v
式中E min---工作面上最低照度,lx。
对办公室,阅览室等工作房内,一般要求照明的均匀度不宜小于0.7。
工作房间内交通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面照度的1/5。
另外,照明的均匀度与灯具的布置有关,只要灯具布置时满足较高比要求,就可获得均匀的照度。
当要求有很高的照度均匀度时,可采用间接型,半间接型灯具,或发光顶棚,光梁,光带等建筑化照明型式,其耗电较大,造价较高。
3)亮度分布
照明环境不但应使人能清楚地看清物体。
而且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亮度对比是决定物体能见度的重要因素。
在照明设计中,对室内的亮度分布有一定的要求。
在照明设计中,为了使室内环境能获得适当的亮度分布,而又避免复杂的计算,常用亮度比和墙面,顶棚,地面的反射比来控制亮度分布。
4)限制眩光
视野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可引起人眼视觉的不舒服甚至视觉下降的情况,因而眩光时影响照明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灯具产生眩光主要是因为光源的表面亮度,光源的悬挂高度,光源的外观大小与数量,周围的环境的亮度等因素引起的。
5)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
在照明设计中,不仅要注意光源光色的外观效果,还要注意光色对人眼舒适感的影响。
6)消除频闪效应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的光源采用交流电源进行供电,这样引起气体放电灯的光通量作周期性的变化,是人眼产生明显的闪烁感觉。
光通量的变化程度可用波动深度来衡量。
7)
8)照度的稳定性
一般光源的光通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衰减,光源的摆动,环境污染使室内各表面反射率下降会使照度逐渐下降,而电压的波动所引起的光通变化也会使照度不稳定。
照度的下降直接影响照明的效果,使人的视觉灵敏度下降;照度波动使室内空间环境的照度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变化,会分散工作人员的注意力。
稳定照度的措施主要有:设计时应事先考虑照度维护系数K,适当增大光源的设计容量,保证整个使用期间的照度不低于标准值;控制电源电压的波动在5%内;采用吸顶,管吊等方式以避免光源晃动引起光源光通量的变化等。
学校建筑照明设计
1)
2)照明要求
普通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照度应为300lx,美术教室,阶梯教室照度应为500lx。
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黑板上的垂直照度宜略高于水平照度,一般要达到500lx。
教室照明的光源宜选用色温在4500~6500K,显色指数不低于80的高效荧光灯。
教室一般照明应选用蝙蝠翼式配光灯具,并且荧光灯的长轴方向应与窗平行。
黑板照明宜采用专用灯具。
插座设置:每个教室的前后应各设1组或2组电源插座;实验室的每个实验桌配单相插座一个,必要时配三相插座一个。
一般教室宜安装吊扇和调速开关,多媒体教室可考虑配备空调。
在教学楼的楼梯附近装设电铃。
3)供配电要求
一般规模的学校宜采用380/220V的低压供电,总配电装置设于专用配电房或传达室内。
教学楼的配电线路应按教学区域划分,通常每二三间小教室设1个分支回路。
灯具控制取1个开关同时控制二三盏灯,这两三盏灯的排列也应与窗平行。
电源总开关应设置在底层,每层设分箱。
符合计算:教学楼需要系数按0.7~0.9选取。
导线截面:支线截面2.5mm2,进户线与干线的截面按载流量放大一级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