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基础理论知识
艾 灸 保 健 袪 病 13 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 弱;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 、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 宫脱垂等疾患。艾条灸5~7分钟。
艾 灸 保 健 袪 病 13 穴 风池穴: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作用(1) 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 项强痛、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 健效能; (3) 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 麻疹也有治疗效果。艾条灸3~7分钟。
1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 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 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 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14.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 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 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 炎药。 1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 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 的顺序进行。 16.一般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 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陈艾
淡 黄 色 , 味 和 颜 色 来 鉴 别 , 陈 艾 一 般 呈
区别
陈 艾 其 艾 油 已 经 完 全 挥 发 掉 , 激 性 气 味 。 油 量 高 , 故 闻 起 来 有 强 烈 的 刺 气 味 纯 净 温 和 , 新 艾 因 艾 叶 含 中 的 艾 油 大 量 挥 发 , 含 量 低 故 新 艾 一 般 呈 青 绿 色 , 陈 艾 因 其
艾灸后的排毒反应
7、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 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 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 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 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 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 是我们理想的路径。 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 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 路。
伍
艾灸师必备知识
艾灸师的必备知识
艾灸养生是否会产生副作用
壹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 的。
贰 叁
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 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
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 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 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创 文 艺 意 清 新 中 复 古 国 风
目 录
壹
艾 灸 的 历 史 与 起 源
贰
悬 灸 贴 公 司 简 介 及 产 品 优 势
叁
病 从 何 来
肆
悬 灸 贴 穴 位 讲 解
50万年前,猿人用艾草起火取暖,烧完后 发现地面冒出大量的白雾,于是猿人们出 于好奇心挖开泥土一看,里面很多水,原 来这水都是从地下深层冒出来的。
艾 灸 保 健 袪 病 13 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作用(1)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 如鼻腔闭塞、嗅 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 (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 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艾条灸3~5分钟。
常用艾灸方法
治疗原则
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 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隅、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 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 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 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 关元、足三里。
10.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 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 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 晕灸”。 11.艾灸者要注意循序渐进,初次使用可先 少量、短间,然后逐渐加剂量。 12.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 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灸时一定要 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 ,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 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 内,以利于熄灭。
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人类上万年唯独以艾为主做灸的原材料, 自有原因。 艾灸以打通作为根除慢性病终身病的基础,
唯一选择只能是艾。
治疗阳虚最好的方法之一
现 代 不 当 生 活 方 式 更 耗
阳 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黄帝内经》
肆
施灸注意事项
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施灸 2.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免化 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3.皮肤较薄的部位和关节部位不宜施灸; 4.醉酒和情绪不稳时禁止施灸; 5.患者在高热、昏迷期间禁止施灸; 6.女性经期若非为了调经禁止施灸; 7.精神病患者等没有行为能力的人禁止施 灸; 8.有大动脉、静脉血管处、心脏部位疾病 者禁止施灸; 9.孕妇和男女下体也禁止施灸
要想达到较好的调理效果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 操作者应对中医十四经络和常用穴位知识非常了解
2 操作者应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 3操作者必须懂得中医基本诊断知识并根据不同疾病选 取相应穴位和灸法进行调理 4 操作者在操作时必须心平气和,细心操作,不可粗心 大意,防止意外发生。
区别陈艾和新艾
新艾
且 可 能 对 人 体 产 生 一 定 的 危 害 。 发 掉 , 不 仅 不 能 达 到 治 疗 效 果 , 而 病 , 因 为 新 艾 中 的 艾 油 没 有 完 全 挥 不 适 合 养 生 , 更 不 能 用 当 年 的 艾 治 当 年 的 艾 适 合 室 内 消 毒 及 泡 脚 , 并
夏天艾灸好不好?
夏天非常适合做艾灸。中医中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夏天身 体属于发散状态,气血循环也较快。体内的湿气寒气更容易排 出体外。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做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 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 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 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艾 灸 保 健 袪 病 13 穴
攒竹穴: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作用(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 有明显的疗效; (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 (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 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艾条灸5~7分钟。
膏药贴
没有艾烟,没有艾火
艾灸盒
接触面大,没有直接作用 于穴位
艾草
材质
结构
湖北蕲春出产艾草,陈 艾艾绒古法压制成优质 艾条,质地细腻,燃烧 充分,渗透力更强
纯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 原浆纸,贴在皮肤上不 会有任何不适感,是市 场上最安全的艾灸产品
创始人带领医师团队苦 心研发,创造出颠覆艾 灸产品的专利结构,首 次将艾烟、艾火、穴位 完美结合,灸感更强, 效果更明显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 在170万年前,云南元
谋人就已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 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灸的材料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 《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 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
艾
火
艾
烟
穴
位
直达皮肤深层,祛风散寒
外部微烟不呛人
多穴位同灸,节省时间
男
女
老
少
艾燃烧时能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
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
对人体的渗透力在10mm以上, 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 提高人体特殊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
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好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 与艾做对比研究,
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材
料
什么是艾灸?
艾----即艾草,是一种草本药用植物。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 芳香,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净化空气驱除蚊蝇。 灸----是拿易燃的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灸穴道,直接或间接地刺激穴道,通过 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这种以艾草为原料的灸法叫艾灸。
唯一选择只能是艾。
因为针刺是通过调动 元气来通经脉的
如果患者元气虚, 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 疗效不佳。
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 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 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 针药所不及
只有灸法,可以不 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 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 通调经脉。
艾条灸 必须手持,艾烟太大
直接灸 易留疤痕,易灼伤
艾 灸 保 健 袪 病 13 穴
合谷穴: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用(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 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 (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 能止喘、疗疮等; (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 、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4)能治疗一些妇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 自我按摩: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艾条灸3~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