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掠影
兴起和特点
• 特点 • 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 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 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 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 似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 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 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 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 故别谓之谴责小说。
晚清谴责小说创作发达的原因
• A、社会的、时代的原因,人民以小说作为变 革社会的宣传工具; B、丰富多彩的题材来源; C、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的社会作用的认 识空前提高,促进作家的创作热情与自觉意识; D、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 E、翻译小说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在思想、 表现手法与风格等方面。
题材和内容
●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如官场、商界、 华工、女界、战争等各 方面,以写官场最为普 遍。李伯元的《官场现 形记》,刘鹗的《老残 游记》,曾朴的《孽海 花》,吴沃尧的《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就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兴和特点
• 兴起
• 光绪庚自(1900)后,谴责小 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 屡平内乱(白莲教、太平天 国),亦屡挫于外敌(英、法、 日),细民暗昧,尚啜茗听平 逆武功。有识者则翻然思改革, 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 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 既不成,越二年有义和团之变, 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 掊击之意矣。
作者简介
•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 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 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 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 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 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 光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 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 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 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 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 目的。
这一段写的是官场里各种营生各种奉承各种勾当, 栩栩如生,又恨其不争。 纵观全书,人性的堕落与异化到了悚目惊心的 地步,作家直斥为“畜生的世界”(第六十回), “这个混沌的世界,与小人呆,搅和不清;与大 人处,级别不够,成畜生。”
评价
●《官场现形记》是清代官场群丑的讽刺画卷,书
中暴露黑暗有余,缺乏一丝亮色。
主要思想
揭露了官场的腐败,揭露了地主阶级的一 部分人正向资产阶级转化,描写了以上海 为中心的十里洋场的众生相,从本质上揭 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垂死面貌,表 达了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 的严肃思考。
艺术成就
1、对封建家庭的罪恶与道德沦丧, 还有官场黑暗的暴露 2、反映了作家追求与幻灭的心史历 程
作者简介
吴趼人,字小允,又字 茧人,原名沃尧,后改 趼人。广东南海人。因 居佛山镇,故笔名为我 佛山人。吴趼人出身于 破落的世宦之家,十八 岁至上海,常为日报撰 稿,曾在江南制造军械 局当抄写员,后客居山 东,远游日本。宣统二 年(1910)病死于上海。
内容梗概
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干线, 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通过 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地揭露 了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 十一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 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作品 写了200来件“怪现状”,勾画出一个到处 充斥着“蛇鼠”、“豺虎”的世界。在清末 小说中,它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除官场之外, 还包括商场、洋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 流,揭露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 面貌和世态人情,所以发表时标为“社会小 说”。
• 此外还有狐狸,装做怪俊的女人,在山上走来走去,叫 人看了真正爱死人。猪、羊顶是无用之物。牛虽来得大, 也不过摆样子看罢了。我在树林子里看了半天,我心上 想:我如今同这一班畜生在一块,终究不是个事。又想 跳出树林子去。无奈遍山遍地,都是这班畜生的世界, 又实在跳不出去。想来想去,只好定了心,闭着眼睛, 另外生主意。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评价:
“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 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 情。”
●作者在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有诗说:
“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 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
老残游记
• 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的代表 作,流传甚广,被鲁迅先生评 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 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小说以 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 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 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 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 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 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 时弊、独具慧眼的。
人物介绍
• 傅彩云以清末民初红极一时的名妓赛金花为模特, 是曾朴精心雕塑的艺术典型,一个色相和情欲都 红艳似火的女人。她出身卑微,沦落风尘,成为 姑苏城中艳名大噪的花魁。她与雯青一见如故, 从此宠擅专房。后随雯青远赴欧西各国,俨然命 妇,靓妆婀娜,又兼能操外语,出入宫廷和社交 场合,赢得“放诞美人”的芳名。她聪明乖巧, 善解人意;又机敏老辣,富有手腕。温顺时,如 依人小鸟;刁恶时,如毒螫蛇蝎。她轻薄如浮花 浪蕊,终于把雯青活活气死。这是一种不合理制 度中形成的畸形性格:她被男人当作玩物,她也 玩弄男人。作家深入灵肉合一的人性层面,成功 地塑造出这个带着无法自制的本性弱点,深深陷 溺于情欲、物欲孽海之中不能自拔的形象。
赏析
•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 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 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 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 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 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 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 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 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 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 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个案欣赏
(1)制台见洋人 (2)胡若华统领剿匪。 (3)安徽总兵盖道运 皖北剿匪。
片段赏析:甄阁学的梦醒语
• 我刚才似乎做梦,梦见走到一座深山里面。这山上豺、 狼、虎、豹,样样都有,见了人,恨不得一口就吞下去 的样子。我幸亏躲在树林子里,没有被这班恶兽看见, 得以无事。我在林子里,那些东西瞧不见我,我却瞧见 他们,看的碧波爽清的。原来这山上并不光是豺、狼、 虎、豹,连着猫、狗、老鼠、猴子、黄鼠狼,统通都有; 至于猪、羊、牛更不计其数。老鼠会钻,满山里打洞, 钻得进的地方他要钻;倘若碰见石头,钻不进的地方, 他也乱钻。狗是见了人就咬,又怕老虎吃他,见了老虎 就摆头摇尾巴的样子,又实在可怜。最坏不过的是猫, 跳上跳下,见了虎、豹,他就跳在树上。虎豹走远了, 他又下来了。猴子是见样学样。黄鼠狼是顾前不顾后的, 后头追得紧,他就一连放上几个臭屁跑了。遗累后人者 似此。
赏析
•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 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 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 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 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 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 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 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 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 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 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 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影响、成就
• 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 大讽刺小说之一。 •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 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 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且本小说更以对 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和感染力。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20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著,是一部带有自 传性质的作品,以主人公 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 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 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 生”二十年闻的遭遇和见 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 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 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 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 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 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晚清
四大谴责小说
掠影
谴责小说—定义
• 何为谴责小说? • 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清末社会 黑暗,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媚 外,人民不觉悟,有些作家用 小说口诛笔伐,进行揭发和指 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里对这种小说曾加以评论,并 称之为“谴责小说”。这种小 说广泛揭露和批判现实,大力 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批 判不彻底,并寄幻想于封建最 高统治者。
赏析
• 至于官,是拿钱捐来的,钱多官就大点,钱少官就小 点;你要做大官小官,只要问你的钱有多少。至于说 是做官的规矩,那不过是叩头、请安、站班,却都要 历练出来的。任你在家学得怎么纯熟,初出去的时候, 总有点蹑手蹑脚的;等历练得多了,自然纯熟了。这 是外面的话。至于骨子里头,第一个秘诀是要巴结。 只要人家巴结不到的,你巴结得到;人家做不出的, 你做得出。我明给你说穿了,你此刻没有娶亲,没有 老婆;如果有了老婆,上司叫你老婆进去当差,你送 了进去,那是有缺的马上可以过班,候补的马上可以 得缺,不消说的了。次一等的,是上司叫你,你便马 上遵命,还要在这上头加点恭维话,这也是升官的吉 兆。你不要说做这些事难为情,你须知他也有上司, 他巴结起上司来,也是和你巴结他一般的,没甚难为 情。(引自原文) •
孽海花
• 清朝曾朴著,初版署名 为“爱自由者发起,东 亚病夫编述”。作者以 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 钧)与名妓傅彩云(影 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 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 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 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 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 篇。
作者简介
• 曾朴(1872~1935)中 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 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 初字太朴,改字孟朴, 又字小木、籀斋,号铭 珊,笔名东亚病夫。江 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 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 出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