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珠三角摘要:本文结合广东四大经济强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主要从城市竞争力优势、产生的引力效应、扩散效应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思考。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引力效应;扩散效应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 and s oc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the4strong economic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re is existed in city competition advantage,gravitation effect,the diffus-ing effect that have carried out the detailed thinking.Keywords:city competition;gravitation effect;the e ffect diffusing一、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1.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四城市的生产总值达到20129.08亿元,占广东省的66.49%,全国的8.28%,年均递增达两位数,远远超过了同期全国水平;地方财政收入1562.84亿元,占广东省的56.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5.5元,是广东省的1.49倍,全国的1.91倍。
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占广东的53.11%。
随着四大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广东省经济能量正不断呈现出向四大城市进一步聚集之势。
2.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不断升级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着力发展二、三产业。
2007年四城市二、三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分别为97.9%、99.9%、97.7%、99. 6%,经济结构优化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广州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将成为产业调整的主旋律。
深圳一直注重把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进行打造。
佛山和东莞着力加大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升级与完善。
3.对外贸易发达,吸引外资规模巨大近年来四城市外贸出口一直高歌猛进,占广东的70%左右。
2007年外贸出口2928.35亿美元,占广东的79.31%,全国的24. 04%。
;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06.38亿美元,占全省和全国的62.11%、12.74%。
可以看出,四城市外贸出口、吸引外资占有很大的比例和优势,成为国内外资本和公司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外向型经济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4.镇域体系发达,专业特色突出在第二届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评比中,广东省共121个镇入选,其中东莞31个、佛山24个、广州21个,占广东入选镇总数的62.8%。
在四城市,年产值几十亿元的乡镇比比皆是,超百亿元的也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加之这些城市从一开始就解放思想,大力支持镇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镇为主的地方政府、集体与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镇域经济基本上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的生产模式。
比如佛山小榄的小五金、南海西樵的纺织、顺德伦教的木工机械,东莞虎门的服装、大岭山的家具和清溪的电子等专业特色突出,在全国享有声誉。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四城市是广东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民营企业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数量众多,就业人群庞大。
目前四城市民营企业多达100多万户,占全省30%以上,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共653万人,占全省私营个体从业人员的70%以上。
外向度高是另一大特点,2007年深圳、东莞和广州民营企业分别进出口528.4亿美元、160亿美元和139.8亿美元,分别增长38.2%、34.1%和31.7%,占当年广东地区民营经济外贸进出口整体份额的70.6%,佛山的民营企业也以127.5亿美元的进出口业绩位居第四。
6.强化政府改革四城市政府积极构建服务型新政府,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努力提高行政效率,这是它们成功的根本所在。
一方面,构建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环境。
调整、完善企业的税费政策,建立和完善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监督机制,切实保障了企业利益;另一方面,改善服务环境。
简化、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四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优势1.核心竞争力优势核心竞争力包括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实力等几个维度。
前面提到四城市在这些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至于金融实力,广州和深圳优势明显。
深圳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
外资银行数量、资产规模和外币存贷款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上海,基金公司数量和发行资产数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保险市场深度和密度均居全国首位。
就核心竞争力而言,深圳、广州处于全国第二、三位。
2.基础竞争力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
四城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了以广州港、深圳港、虎门港为枢纽的珠江口大型综合港口群,极大地方便了物流的聚集和分流。
同香港、澳门毗连,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广东四大经济强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引发的思考□刘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28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7月国著名的侨乡,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从交通运输方面来说,广州、深圳海陆空交通干线十分发达,佛山、东莞的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际机场,广州港名列世界港口十强之列。
深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在全国名列前茅,深圳港口集装箱名列全球第四位。
3.综合竞争力优势2008年3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两岸四地的2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并进行了排名。
综合竞争力中排名中,深圳和广州全国遥遥领先,分列第2、6名;佛山综合竞争力第14名,其中企业本体竞争力高居全国之首,创新环境竞争力也进入前十名;东莞综合竞争力位列15名,其中的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等都进入全国前十名。
报告显示四城市都有着较强的城市竞争力地位和巨大的发展潜能。
三、四城市发展的效应分析1.效应的内涵本文的效应分析是分析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冲击以及同其它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态势,主要包括“引力效应”和“扩散效应”。
“引力效应”是指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主要从对外来劳动力和人才的吸引力、外资吸引力、产业的集聚等几个维度说明。
所谓的“扩散效应”是指四城市对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带动、辐射和影响作用,它包括先进的发展理念的影响,品牌的拓展,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的输出,产业的转移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曾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和“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解释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倒U理论现象。
他认为,经济发展中的幸运地区(lucky regions)通过贸易、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等中介因素,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影响。
回波效应反应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引起资本、人口和贸易在该地区的集聚,导致周边地区经济的衰退。
扩散效应则相反,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资本、贸易、人才的扩散,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地区不平衡现象缩小。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回波效应就大于扩散效应。
而当经济发展处于较高阶段后,扩散效应就会大于回波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就会逐渐缩小。
鉴于此,包括四城市在内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具有了向周边地区扩散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对周边地区就会产生正向的带动、辐射和影响作用。
2.引力效应①大量外来劳动力涌进四城市。
四城市吸引外来劳动力数量在全国是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数量激增,以至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
截至2007年,广州户籍人口636.76万人,加上外来流动人口,常住总人口超过1000万。
深圳户籍人口212.38万,加上外来流动人口,总数不下1200万。
而在“民工城市”东莞,外来暂住人口达到586.76万,约4倍于本地人口。
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②吸纳了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据统计,至2007年,广州地区引进留学人员已有13000多名,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涉及生物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环保等多个领域,大力推动了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深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1万人,30.5万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分别比上年增长19.2%、30.6%。
佛山和东莞大力引进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适用人才,尤其注重引进大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近两年来,东莞引进人才超过20万。
③产业的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a.近年来,广东以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广东的第一、二大产业,名列全国首位。
广州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佛山规模以上重工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1%提高到2005年的49%。
b.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物流业、商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规模效应明显,大多走在珠三角甚至全国的前列。
c.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效应成效显著。
2007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7598.8亿元,占全市GDP 的32.46%,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佛山共有高新企业513家,2007年实现产值2098.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4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2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4%。
④资本的集聚效应。
2007年,四城市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06.38亿美元,占全省和全国的62.11%和12.7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佛山和东莞增幅较大,同比增长为19.8%和19.2%。
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城市均以两位数递增,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势头强劲。
200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4%、20.8%、9.5%和11.5%,在全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