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一、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3、两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4、厂商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6、企业在生产中的规模报酬问题(二)难点1、规模报酬的递增2、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3、如何区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4、两条脊线所围成的三个区域的特征二、关键概念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规模报酬三、习题(一)选择题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增加;B.平均产量减少;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A.APl 是递减的; B.APl为零;C.MPl 为零; D.MPl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B.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D.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5、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A.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B.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D.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6、生产要素最适度组合的选择条件是( )A.MRTS=P1/P2B.MU1/MU2=P1/P2C.MRTSLK=w/rD.MPL/MPK=r/w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D 上述都正确。
10、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A 增加10% ;B 减少10%;C 增加大于10%;D 增加小于10%。
(二)判断说明题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2、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边际产量。
3、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成本递减。
4、当总成本不变时,工资率的增长将总是导致使用更多的资本。
5、当X 产品需要两种生产要素:A 和B ,生产函数为X=4A9B 。
如果A 、B 价格相等,企业应使用同量的A 和B 。
6、如果生产要素A 的边际实物产量(MPa )与A 的使用量之积总是等于要素B 的边际实物产量(MPb )与B 的使用量之积,那么,如果A 的价格是B 的两倍,则一个追求成本最小化企业应该使用两倍于A 的B 要素量。
7、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实物产量大于平均实物产量时,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一定随着雇佣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8、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9、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 的价格之比。
10、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三)计算题1、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8583K L ,又P L =3元,P K =5元。
求:(1)产量Q =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便用的L 与K 的数量。
(2)产量Q =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 与K 的数量。
(3)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Q ,L 与K 的值。
2、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劳动为唯一可变要素,固定成本既定。
短期生产函数为Q =-0.1L 3+6L 2+12L 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企业雇佣工人的合理范围是多少?(3)若已知劳动的价格为W =480,产品Q 的价格为40,则当利润最大时,企业生产多少产品Q ?3、已知生产函数为Q =L 0.5K 0.5。
试证明:(1)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
(2)受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四)问答题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个工人时在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中他更关注哪一个?2、为什么说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3、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4、怎样区分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5、分析判断“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那么,要素在生产上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
”6、论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
7、试运用生产理论说明理性的厂商如何组织生产。
8、试阐明资源最佳配置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联系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析。
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是说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其他东西。
应该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以解释许多行为和现象,但是尚不存在金科玉律,任何概括都有例外。
本文所说的赠报行为或许便是一例。
每年的12月份,各大报刊都作了大量的广告,以期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在今年的元旦伊始,笔者到收发室拿报纸,看到这样一则通知,本地的一家晚报向各个班赠送一个月的报纸,并且可以在以后进行破订。
笔者当初没有注意,商家总要赠送一些使用品嘛,报社的这种行为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月以后,这种赠送行为仍然在进行,笔者就有了疑惑。
从订报者如一个班来说,在元旦这几天如果要订一份报纸的话,那么就会选择用较少的钱来订阅较多的报纸,也可以称之为追求阅读福利的最大化。
那么,被赠阅的这个班就会订阅其他报纸,其阅读福利肯定会比订阅那份赠阅的报纸要多。
报社的赠阅行为岂不是相当非理性?其直接后果是驱逐了其中一部分本来会订阅该报纸的客户,大部分报刊是不会赠阅的。
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分析,报社的这种赠阅行为却可能是符合成本收益的。
从短期分析看,报社的成本不一定会因为赠报而增加,办过报纸的人应该很清楚,报纸是存在规模经济的典型产品,发行量达到一定数量,报社所花的成本最低。
况且报纸这种产品,其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
对报社来讲,如果今年的订阅量比上一年增加,那么报社应该增加印数,如果今年的订阅量比上一年有少量降低,那么报社可以按上一年的订阅量印刷,因为报社形成的生产要素可以不去调整,减少要素的投入来达到减少产量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成本的提高。
因为报社原有的工作人员、运作程序等就需要进行调整,而把多余的报纸送出去,所以这种赠送根本就不会增加成本。
况且在受赠的客户中,有一部分会订阅该报刊,因为他们可以用11个月的钱来看12个月的报纸。
这对报社来说,也会增加这后来订阅该报刊的小部分收益。
更为重要的是,报社的这种赠阅行为有如公益行为,扩大了该报刊的知名度,这也是一种收益,而且比金钱的收益更加重要。
从长期分析看,一份报纸是可以形成偏好的,读者基本上不会因为报社的赠阅行为而改变对该报的偏好程度。
事实上,一个读者既然可以在文化支出上订一份报刊,那么他也不会因为可能享受那点赠阅而改变偏好,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在乎这种赠阅行为。
即使读者对那点赠阅有心,他也不可能获得该额外阅读福利,因为报社处于信息有利的一面,读者既不知道在哪一年要进行赠阅,也不知道报社在哪一年要进行赠阅,也不知道赠阅的对象是谁。
笔者看来,学校的班级受赠的概率较高,但学校的班级也不会这样去总结规律,或者说等到总结规律时已经毕业了。
因此,赠阅行为的信息和主动权艘掌握在报社手中,报社不会应为赠报而减少客户。
从长期分析来看,报社的长期赠阅仍然可以理解,不知道这份报纸还会不会继续赠阅下去,这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赠报的行为表面上是驱逐订阅客户的,但实质上符合成本收益的分析,报社这一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对受赠的客户来说,他们因为报社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而享受到了免费的午餐。
案例来源:吕明晓:“赠报的免费午餐”载于《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5月31日,第二版。
在编辑过程中作了适当删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D) 4(B) 5.(A)6.(C)7.(B)8.(C)9.(A) 10.(D)(二)判断题1、对2、对3、对4、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厂商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解析】:如果利率的增长超过工资率的增长,则会导致使用较少资本。
5、对【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两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解析】:运用最佳要素投入组合必须满足各要素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价格之比可以得出上述结论正确。
6、对【解析】:同样运用最佳要素投入组合必须满足各要素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价格之比可以得出上述结论正确。
7、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解析】:在生产过程中,当边际实物产量大于平均实物产量时,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一定随着雇佣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8、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规模报酬变化规律【解析】:规模收益递减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造成的内在不经济引起的。
9、错【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等生产线的含义【解析】: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之比。
10、对(三)计算题1、【解题思路】:本题考察考察厂商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解析】:(1)对于生产函数Q =8583K L ,可得MP L =858583-L K 和MP K =838385-K L 将MP L 、MP K 代入厂商均衡条件K L K L P P MP MP =,得 2535383838585=⇒=--K K L L K将L=K 代入产量Q =10时生产函数8583K L =10,得L =K =10。
则 TC =3L +5K =30+50=80所以,当产量Q =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80元,使用的L 当K 的数量均为10。
(2)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 =K 。
将L =K 代入产量Q =25时的生产函数8583K L =25,得K =L =25,那么TC =3L +5K =3×25+5×25=200所以,当产量Q =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200元,使用的L 当K 的数量均为25。
(3)同理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L =K 。
将L =K 代入总成本为160元的成本函数3L +5K =160,得:K =L =20则 Q =8583K L =20所以,当成本为160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20,使用的L 与K 的数量均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