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河与天津城市文化特色的相互影响分析

海河与天津城市文化特色的相互影响分析

题目:海河与天津城市文化特色的相互影响分析海河与天津城市文化特色的相互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重点探讨河流与城市文化特色的关系。

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对天津城市文化特色进行总结,分析海河对天津城市文化形成的作用,以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天津人对海河的影响,即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和改造海河。

本文希望通过对河流与城市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对海河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加其文化内涵,使我们的母亲河——海河集经济、文化、景观于一体,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河流;城市;河流开发;城市文化;海河综合开发The Influence on Hai River and the Culture of Tianjin City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ver and the culture of city.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material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ianjin and analyses the function which Hai River does to the city culture of Tianjin and the influential which Tianjin native people does to Hai River in this culture, namely, how people utilize and transform the Hai River.Through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ver and culture,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tilization of Hai river, and gives reasonable advice, and increase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makes our mother river- the Hai River set economy, culture and landscape at an organic whole, and creates more economic and cultural value.Key words: River ,City, Development of river, City cultu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Hai River目录1 河流与城市文化的相互影响概述 (3)1.1 河流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3)1.2 城市文化对河流的影响 (3)2 海河与天津城市文化的相互影响 (4)2.1 海河孕育天津城 (4)2.2 海河影响下的天津文化 (5)2.3 城市人的文化适应 (6)3 海河开发对天津城市文化特色的影响 (7)3.1 海河综合开发现状 (7)3.1.1堤岸改造工程 (7)3.1.2 通航工程 (8)3.1.3 桥梁工程 (8)3.1.4 灯光夜景工程 (8)3.2 天津文化特色在海河开发中的体现 (8)3.2.1十大文化设施延续津城历史 (9)3.2.2历史风貌建筑体现文化脉络 (9)3.2.3意式风貌区和莱茵小镇是风貌建筑整修重点 (9)3.2.4 画龙点睛的城市雕塑 (10)3.3 海河效应 (11)3.4 海河综合开发评价 (12)4 海河旅游展示模式设计 (13)4.1 资源等级因素 (13)4.2 开发等级因素 (13)4.2.1 核心性开发 (14)4.2.2 重点式开发 (14)4.2.3 辅助性开发 (14)5 结语 (14)参考文献 (15)1 河流与城市文化的相互影响概述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

1.1 河流对城市文化的影响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河流比作自己的母亲,如中国的黄河、法国的塞纳河和印度的恒河。

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河流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大批的繁华城市群在河流两岸崛起。

河网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有城市水系的点缀,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它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

图1 黄浦江图2 塞纳河(图片来源:/i?tn=baiduimagenews&ct=419430400&cl=2&lm=-1&pv=2&z=0&word=%B B%C6%C6%D6%BD%AD&s=0/i?tn=baiduimagenews&ct=419430400&cl=2&lm=-1&pv=2&z=0&word=%C 8%FB%C4%C9%BA%D3&s=0)在城市形成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很多城市正是因为有了水,才有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才有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见图1、图2)。

可以说,河流是滨河城市及其文化发展的灵魂 [1]。

1.2 城市文化对河流的影响一个城市的文化决定了它将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河。

成都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

府河、南河是岷江中游流经成都市区的两条主要河流,自古是成都市的主排洪道,同时兼具供水、漂木、航运、灌溉等功能。

府南河(图3)综合整治“百万民众大参与活动”是最突出的文化特色,是对成都历史治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府南河工程中的“文化工程”,应该说就是一个在河流整治中如何传承与弘扬成都市历史文化的一个实践性课题。

在1997年10月府南河工程竣工时,以于光远为首的21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会聚成都,依据府南河整治的实践,提炼出了“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治水增绿、文化并举、综合整治、效益统一、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三十二字现代城市建设理念。

秦淮河(图4)是南京的母亲河。

历朝历代均依秦淮河筑城,将其作为护城河,与城墙共同形成城市的对外防御系统。

秦淮河沿线历史积淀深厚,既有物质形态的城墙、城河、城堡、园林古迹以及历史建筑,又有众多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与民间传说。

据不完全统计,仅秦淮河南京主城段沿线就分布着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3]。

2002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把秦淮河建设成为一条“美丽的河、流动的河、繁华的河”。

针对秦淮河沿线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市政府制定了综合的整治与复兴目标:使该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得以齐全,环境污染得到治理,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和展现。

现在秦淮河已成为联系老城与河西新城的中心纽带,全面提升了秦淮河沿线居民的人居环境。

这一成果得到了全市人民的一致称赞,成为南京民心工程之一。

图3 府南河图4 秦淮河(图片来源:/i?ct=419430400&cl=2&lm=-1&tn=baiduimagenews&pv=2&word=%B8%AE %C4%CF%BA%D3&s=0/i?tn=baiduimagenews&ct=419430400&cl=2&lm=-1&pv=2&z=0&word=%C 7%D8%BB%B4%BA%D3&s=0)2 海河与天津城市文化的相互影响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

从天津城市600多年发展的历程看,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还是其发展,都离不开海河的影响。

从区域环境的角度看,海河又是决定天津城市形成及其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也制约着城市数百年发展的方向和进程[4]。

2.1 海河孕育天津城海河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上的海河是指从市区三岔河口到海河出海口这数十公里干流,广义的海河则是指海河水系,除了干流外还包括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北运河、南运河五大支流。

海河水系形成的标志是南运河的形成,东汉末建安年间,即公元三世纪初曹操为运输粮秣军马,于淇水入黄河处筑枋堰,遏淇水改道东流入白沟,[5]迫淇水脱离黄河水系归入海河水系。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为北征乌桓又从参户亭开渠至文安县东,引滹沱河水入泒水,称“平虏渠”[6]。

为了运输兵卒、粮草而开白沟、平虏等人工运渠,为了增加人工运渠的水量又沟通了多条河流,连通了河北平原上大部分水道,使今天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包括北运(沽水)、永定(漯水)、大清(泒水)、子牙(滹沱)、南运(清水)等五大河,汇于今天的天津市区后东流入海,形成了最初的海河水系[7]。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开凿大运河,把南、北都会(城、镇)联系起来,沟通了南北的通商和文化交流。

大业四年(608年)又开凿永济渠,连接白沟和清河,直通涿郡(今北京)[8],从而沟通了海河与黄河两大水系的航运,完善了海河水系的航运功能。

直至今天,海河水系基本上是隋炀帝时代形成的格局。

金代疏挖永济渠,元明以降运河成为关乎朝廷生存的水上运输线。

到了清代,运河更成为中国最发达的水上运输系统。

由于定都北京,这时的运河运输,不再仅是供给驻防北方的军队,而是要供给人口日益增长的北京城。

天津城市就是在这种区域环境中形成的。

由于天津城市的起源与海河,尤其是与运河运输密切相关,所以城址的选择必然会取决于海河的空间形态以及漕运的方式。

一般认为,天津城始筑于明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9]。

由于明朝中央政府决定全部通过运河运输漕粮,因此天津城的城址选定在南、北运河交汇,既靠近海河三岔河口又靠近运河的地方。

尽管天津城几乎年年遭受洪水的威胁,防洪排涝却一直是被动应对。

历代政府为此所做的工程几乎就是“筑叠道,开引河,建桥立闸并多设涵洞,使洼地积水分流入海,居民藉免水患” [10]。

纵观天津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处处都留下了海河的影子。

无论是明代的设卫,还是19世纪60年代的开埠通商,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为中国北方的中心城市,天津因海河而兴起,因海河而辉煌,海河造就了天津城。

2.2 海河影响下的天津文化文化作为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合,往往是人类对环境的依赖。

综合考察天津城市的文化分布,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生态环境的文化痕迹。

据《今晚报》报道,天津市文物部门对海河两岸文物进行初步核查,文物遗址达一百多处。

这些文化遗迹与海河这一特定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天津独特的文化结构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