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1章导论
(三)手段——传播
广义的传播是指两个 人际传播是指社会信 及两个以上的个体之 息在个体之间的交流。 间精神内容的传递。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
传播要素包括主体、 部的信息传递。 媒介、内容、客体等。 大众传播是指特定的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 社会集团通过大众传 会组织利用各种传播 播媒介向不特定的多 媒介,与公众进行双 数人传递信息的过程。 向交流的沟通活动。
严重后果; 化解危机是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对组
织处事能力的考验; 公共关系在化解危机过程中可以起到重
要作用。
(三)协调公众
协调公众对外就是社会交往,对内就是 教育引导;
公众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多样 性和重要性;
要把众多的公众凝聚起来,形成合力, 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十分困难的;
在这个问题上,公共关系通过与公众的 双向沟通,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传播者:职位、资历、荣誉、立场、品质、 专长、感情、心理和生理等;
信息内容:科学、严谨、合理、恰当等; 传播媒介:信誉与权威性和针对性; 传播环境: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惯例、气氛等; 受传者:年龄、智力、文化程度、职业、社
会背景、经济状况等。
增强传播效果的原则
自然; 真实; 有针对性; 创新。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公关与社交
联系:都是站在自己的 立场处理与对方的关系, 寻求支持与发展;都必 须以诚相待;公关需要 利用交往手段。。
区别:公关考虑的是组 织,人际交往考虑的是 个人,出发点不同;二 者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公关与庸俗关系
联系:都通过人际沟通寻求 支持。
共关系的一项基本任务。
所谓形象管理,就是对组织的形象塑造、 目标、资源、对象、传播、监控、评估 等过程和基本要素的有效管理,是现代 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管理的内容:确立形象目标、建立 形象指标体系、实施形象塑造、实时监 控形象、矫正不良形象等。
(二)化解危机
组织的危机不可避免; 危机一旦发生,处理不好的话,会造成
依发展标准分:非公众、潜在公众、明白公众、 行动公众;
依对组织的态度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中 立公众;
依对组织重要性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 缘公众。
以公众的身份划分
员工公众: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包括全 体公务员和职员;
顾客公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 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包括全体公民、企 业;
应用性学科。说到底,
是一门管理学科。
(三)学习意义
课堂讨论:当前,在中国学习和开展公 共关系有何意义?
中国的时代特点
高速发展 不平衡加重 权力集中导致腐败 网络普及、透明度提高 公众主体意识觉醒 外部压力加大
(三)学习意义
可以引导公众,凝聚人心; 可以化解矛盾,减少阻力; 可以树立好形象,增强竞争力; 可以提高自觉性,降低行政成本; 可以培养公众的主体意识,推进民主进
(四)咨询建议
公共关系不是单向改变公众,而是双向适 应;
公共关系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改良; 只有了解公众的意愿,才能在行动上使公
众满意; 公众意愿——组织的政策——组织的行
动——公众的支持。
三、公共关系要素
(一)主体——社会组织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组织能力的大小和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
四、公共关系学的“范式”
(一)研究对象
总的说来,就是 研究公共关系活 动的现象及其内 在规律。
具体说来,包括三 个方面:
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内容; 公共关系实务。
(二)学科性质
管理论;
我认为,公共关系是
传播论;
一门边缘学科,是运
社会关系论。
用传播手段对组织的 内外关系进行管理的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公关与销售
联系:都必须寻求公众对自 己的认可,从而得到支持。 故公关常被用来帮助销售。
区别:公关考虑的是长远利 益,销售则是就事论事;公 关的方法更宏观,销售往往 比较具体;公关追求的是 “爱我”,销售是“买我”。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公关与广告
联系:都要树立形象;公关 通过(公关)广告来开展。
熊源伟主编的《公共关系学》对公关定 义有一个归纳,分为管理职能论、传播 沟通论、社会关系论、现象描述论、表 征综合论等五大类 。
(二)定义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获得公众的好 感、理解与支持,通过与公众的双向沟 通,让公众了解组织,同时不断调整自 己的政策,使之更符合公众的需要,从 而使组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科学与 艺术。
程。
本章复习思考题
怎样理解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哪些? 怎样理解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学习公共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书目
李道平:《公共关系的地位及相关工作 的定位》。
课外作业
试论公共关系的本质
创新; 800字以上; 书面形式。
公众人物可以,因为他有自己的社会公 众;
领导人、文体明星等,都是公众人物。
(二)客体——公众
定义 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个体、群体或组织的 总和。
特点
广泛性、群体性、多 样性、变动性、同质 性、相关性。
公众的类型
依组织的好恶分: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 众、不受欢迎的公众;
传播媒介
语言媒介:口头语言、 广播媒介:与无线电
身体语言,与人类进 技术相联系;
化相联系; 书写媒介:与文字、
图画、兽皮等相联系;
影视媒介:与无线电 学、光学、声学、机 械学相联系;
印刷媒介:与造纸术、
印刷术相联系;
互动媒介:与电脑、
多媒体、互联网相联
系。
提问
你认为公共关系需要使用哪些媒介?
区别:广告与公关不完全重 合,彼此部分包含;公关注 重的是与对象的交流,广告 着重表现的是商品的特点; 效果的测定标准,前者看公 众态度的改变,后者看销售 额的变化。
公关与广告的关系
公
公共关系
关 广
告
广告
二、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管理形象
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是组织的第五 大资源;
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 组织形象也是竞争力; 为组织形象提供咨询、实施管理,是公
政党公众:执党与参政党,在中国, 包括中共和八大民主党派;
权力机关公众:西方指议会,中国则指 人民代表大会;
媒介公众:新闻传播机构及新闻界人士;
社区公众:政府所在地的社区;
名流公众: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 较大影响的人物,即知名人士;
外部公众:指政府管辖地以外的政府、 组织、企业、公民等。
公共关系的效率和效果; 组织只有与环境相协调,只有得到公众
的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组织的发展都
离不开公共关系。
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
企业; 机关; 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
讨论
除组织外,个人能不能作为公共关系的 主体?
一般的个人是不可以的,因为它没有社 会公众;
要点
第一,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 基本方法是双向沟通。
第二,公共关系的直接目的为组织在公众中树立 良好形象,争取内外公众的好感、理解与支持。
第三,树立良好形象的基本方法是不断调整自己 的政策,把事情做好。
第四,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使组织与环境相协 调,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第五,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是管理科学与艺术。
区别:公关考虑的是组织的 长远目标,且对社会负责, 后者则只考虑自己;公关的 原则是公开和诚信,后者则 见不得人;公关有自己的理 论体系和专门方法,后者则 永远都不会有。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公关与新闻
联系:都是对公众的传 播,都对公众负责,都 借助大众传媒。
区别:公关的出发点是 组织,新闻则是全社会; 公关的手段多种多样, 新闻则比较单一。
《公共关系学》
体系结构
导论
理论
内容
实务
概念 意义 历史
组织与环境 舆论与态度 对态度的影响
客户关系 员工关系 社区关系 媒体关系
调查分析 活动策划 新闻宣传 危机处理 演讲报告 公关广告 协商谈判 网络传播
第一章 导论
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职能 公共关系的要素 公共关系学的“范式”
中国学者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