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
2.管 理 人 员 的 才 能 , 是 真 正 的 商 誉 , 不 应 作 为 一 般 无 形 资 产计入账户。 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的管理人员虽能为企业 创造未来经济收益,但并非企业所有且亦非企业控制。 另一 方面,即使将其作为资产入账,仍不能解决实务中如何计价 问题。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虽然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但 在实务中均很难运行,人力资源无转出价值,故而无法按转 出价值计价。
从以上阐述可知,“三元论” 分别 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商誉的本质。 好感 价值观从资产的视角定义商誉, 但其 仅仅列举了商誉的种种特质却难以解 决其计价问题。 再者,笔者认为,好感 价值观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 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欠妥,因为,按照 现行惯例,只有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 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可以入账。 超额收 益论是当下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该 观点囊括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 件,即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 三要素。 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对商誉科 学定性后, 相关理论研究没有及时跟 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对其 形成一定的干扰, 使得商誉定性理论 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 对商誉会 计实务指导作用乏力。
(二)外购商誉的确认。 在企业并购时,当收购企业以超过 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购入被收购企业时,超过 公允市价的部分价款就是被收购企业的商誉。 但笔者认为, 如果对并购(收购和兼并)企业的并购动机进行分析,就会得 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并购企业之所以愿意出高价,并不一定 是源于被收购企业有较高的商誉,而是因为并购企业本身的 特殊需求不能在别的投资中得到满足。 事实上,并购企业之 所以愿意出高价格,其目的有多种,或是购买企业确实获得 了商誉价值,或是为了满足其特定的并购要求。 鉴于此,笔者 认为,并购企业在并购被并购企业时,所支付的超过被并购 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部分,作为递延资产处理,不应 确认为商誉。 理由如下:第一,企业并购,相当于委托被并购 企业代其开办一家企业, 因而不仅需要按市价购买各项资 产,而且需要为新开办企业达到现行运行状态支付开办运行 费。 因此,超过净资产公允市价部分的价款可视同并购企业 开办一家同规模的企业所要支付的开办费。 第二,将并购企
二、商誉的确认问题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 所谓资产,
专题:商誉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即企业所拥有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 源。 对资产的确认问题, 依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规定,应以成本效益原 则 和 重 要 性 原则 为 前 提 ,看 是 否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故而,自创商誉 往往又被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各项无 形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使得企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收 益。
C AIZHENGJIANDU 专题:商誉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基于“三元论”视角的商誉会计问题浅析
●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会计系 李 岚
【摘 要】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 产, 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 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 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 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发现, 现实 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非 常微弱。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本文基于 商誉“三元论”视角,通过对目前商誉 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 从对商誉基本概念、 特点和性质的认 识, 商誉的成因分析以及商誉会计研 究的现状,到商誉会计确认、计量标准 的确定, 以至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 进行反思, 得出目前的商誉会计存在 严重缺陷, 并因此未能提供具有足够 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结论。 进一步分析 问题的根源, 主要在于商誉的高度特 殊性和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制约。 为 此,提出将商誉会计处理分解、构建更 加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 以及重新认 识财务会计定位的建议。 【关键词】 商誉 特点 确认 计量 披 露
超额收益论观点认为, 商誉是指 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 部分。 这里所提到的超额收益是指在 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行业平均盈利 水平更高的利润。 众所周知,商誉与企 业是一个整体,无法单独辨认,但一旦 其拥有权归属企业, 商誉就具有超常 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能。 因此,此时的 商誉, 其价值只有通过整体所创造的 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1.优 越 的 地 理 位 置 、 独 特 的 生 产 技 术 和 专 营 专 卖 权 等 , 这 些都可以根据需要作为一般无形资产入账。 第一,它们都符 合资产的定义;第二,它们都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 就本文而 言,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其计价问题。 其一,地理位置一般有一 个公允市价,即便找不到公允市价,还可以通过地段租金资 本化确定其入账价值;其二,企业的独特生产技术可根据其 研究开发成本计价。 其三,企业的专营专卖权可根据其获得 该项权力的耗费入账, 或者以转让该项权力获得的收入入 账。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有关其计价入账问题均有介绍,故而 这三项构成要素可以分别计入各自的无形资产二级账户 中。
总计价账户论, 又被称为剩余价
值论。 其论点主张商誉是一个企业的 总计价账户, 并且是继续经营价值概 念以及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 经营价值概念提出, 商誉本身并不是 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 而是实体各 项资产总计的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 价值的总和。 这里的未入账资产指的 是类似优秀管理、忠诚客户、有利地点 等因素。
6 财政监督 CAIZHENGJIANDU 2013 12
一、 商 誉 理 论 基 础— ——“三 元 论”
商誉的本质, 美国当代著名会计 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中曾发 表了三个论点— ——好感价值论、 超额 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 被人们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的主要思想: 商誉主 要产生于企业的形象以及顾客对企业 的好感, 此好感可能源于企业所拥有 的地理位置、口碑、商业地位、劳资关 系 并不是以实 物形态存在, 且无法准确记录其金额, 因此商誉实质上是企业各种未入账的 无形资源,因而,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 资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