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Compilation guide of flood control operation plan (送审稿)(仅供审查,请勿引用)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本导则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配合做好2002 和2003 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2 号)的要求和洪水调度方案编制规则技术服务合同书,按照SL 1-2002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编制。
本导则是新编制的规范,共6 章,主要技术内容有洪水调度方案编制总的原则和要求;与流域或区域防洪有关的基本资料;洪水调度方案的防洪计算;江河洪水调度;防凌调度;调度权限;本导则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导则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仲志余、胡维忠、李景宗、陈肃利、郭铁女、汪新宇、余启辉、张志红、宁磊、刘巧清等本导则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本导则体例格式审查人目次1总则...................................................................................... 1 2基本资料.............................................................................. 3 3洪水调度计算...................................................................... 5 4江河洪水调度...................................................................... 7 5防凌调度............................................................................ 11 6调度权限............................................................................ 12 1总则1.0.1为充分发挥流域或区域防洪体系中各项防洪措施的防洪作用,减少洪水灾害,需编制洪水调度方案。
为了规范和统一流域或区域洪水调度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有防洪任务且有洪水调度手段的流域或区域的洪水调度方案的编制。
1.0.3洪水调度方案必须遵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流域或区域的防洪规划及防御洪水方案,根据流域或区域的防洪特性、防洪现状及防洪标准,结合气象、水文预报,在研究各种可能的典型组合洪水和不同量级的洪水调度措施及其效果的基础上,合理编制。
1.0.4应合理地处理蓄、泄洪水的关系,充分发挥防洪体系的各项工程措施的功能,确定运用次序,科学地进行洪水调度和管理,保障主要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使流域或区域的洪灾损失减至最小程度。
1.0.5应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要充分利用气象、暴雨预报,洪水监测预报及预警系统,为洪水调度提供水雨情信息,争取较长的预见期。
1.0.6流域与区域的洪水调度方案要相协调,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应考虑区域防洪的要求,区域洪水调度方案应满足所在流域洪水调度的要求。
支流的洪水调度方案应满足干流对其洪水调度的要求。
1.0.7洪水调度方案应包括防御标准以内洪水和防御超标准洪水(含特大洪水)的洪水调度方案。
1.0.8编制的洪水调度方案应包括保护对象、现状防洪能力、防洪标 1 准、调度原则、可能的典型洪水组合(包括河口地区洪水与天文大潮、风暴潮遭遇组合)、不同量级洪水的优化调度措施、防洪体系联合调度方案、紧急情况下洪水调度应急措施、调度权限等内容。
1.0.9编制的调度方案须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应认真总结以往洪水调度经验,考虑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各项防洪措施的调度要求。
1.0.10流域或区域防洪体系、经济社会状况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编洪水调度方案。
大江大河的洪水调度方案,一般应每隔10 年重新修编。
1.0.11洪水调度方案的编制专业性强,流域面积大于5000km2 的河流和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洪水调度方案应由具甲级资质的水利科研、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流域面积小于5000km2 的河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的洪水调度方案应由具乙级以上资质的水利科研、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1.0.12编制的洪水调度方案应按洪水调度的权限,报主管机关审批后实行。
解释权属于批准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
2 2基本资料2.0.1收集、整理流域或区域防洪有关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资料、河道及湖泊防洪相关资料、防洪现状、经济社会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的要求、防洪规划及防汛管理等资料。
2.0.2气象水文资料,包括反映气象、水文特征的有关特征数据;有关降雨、水位、流量、泥沙、潮汐等实测及调查资料,其系列年限应基本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洪水传播速度、各河段洪水传播时间等资料。
着重收集暴雨洪水(冰凌)特性,历史上曾出现的大和特大暴雨洪水、高含沙大洪水、冰凌洪水及河口天文大潮、风暴潮资料等。
2.0.3河道及湖泊防洪相关资料,包括河道纵横断面资料、河道槽蓄曲线、湖泊水位与面积及容积关系曲线、河道行洪宽度、泄流能力等资料。
2.0.4防洪工程现状资料,包括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治理工程、河流上的大型水闸、分洪道等工程现状资料。
2.0.5防洪非工程措施现状资料,包括流域或区域暴雨洪水监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预报预警系统、蓄滞洪区人员安全转移预案、水库调度规程、防洪减灾设施管理、政策法规等资料。
2.0.6经济社会相关基本资料,包括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基本资料,各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行洪区经济社会现状指标,历史上洪(凌)灾害、风暴潮灾害资料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的要求等资料。
3 2.0.7防洪规划资料,包括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防洪规划方案,河道或堤防的防洪控制水位、河道安全泄量,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及相应库容,蓄滞洪区的分蓄洪运用条件和蓄洪水位、有效蓄洪容积,大型闸站特征水位、运用条件及过流能力等资料。
2.0.8防汛管理资料,包括河道或堤防的警戒水位、保证水位,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防汛管理制度,防汛管理条例、政策、法规等资料。
2.0.9对作为主要依据的基本资料,应进行分析,对其合理性和可靠程度作出评价。
4 3洪水调度计算3.0.1研究干支流、上下游可能发生的各种洪水遭遇组合,河口地区洪潮遭遇组合;合理选择并分析计算具代表性的不同类型、不同量级的典型洪水、频率洪水。
通过对历史凌汛资料分析,从水文、气象及水动力学等方面研究河道凌汛期冰凌洪水形成条件及变化规律。
3.0.2频率洪水可由流量资料或暴雨资料推求计算,对资料缺乏的小流域频率洪水可采用地区经验公式法推求。
3.0.3河流的防洪控制点的控制水位或控制流量是流域洪水调度的重要指标。
河段采用水位控制或流量控制应根据河流的防洪特点及现有防洪能力合理确定。
3.0.4针对不同凌情,考虑凌汛洪水演进和河道槽蓄量变化情况,研究河道特定控制断面的防凌安全流量,即封河期、开河期控制条件,稳封期冰下过流能力,据此研究河道各控制断面不同时段的防凌控制条件。
3.0.5对于高含沙洪水地区,应分析发生高含沙大洪水时,泥沙冲淤变化对河道行洪能力、防洪工程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应防洪措施。
3.0.6洪水演进与调度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水文学或水力学计算方法(可采用本导则附录一的方法)。
计算方法的选择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计算问题的性质、河道特性、依据资料的精度、数据的取得和计算工作量;(2)考虑计算成果的要求及成果的可靠性。
3.0.7进行洪水演讲与调度计算时,要合理划分计算河段、优选计算 5 时段、确定起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水量平衡检查与修正。
3.0.8编制的洪水演进与调度计算数学模型需采用两次以上不同类型的实测洪水进行检验。
3.0.9对选择的不同类型的洪水,结合洪水预报,进行洪水调度方案防洪计算。
研究防洪工程运用时机、次序及运用方式;分析不同洪水调度措施组合情况下各方案的防洪作用及经济社会效益;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关系,确定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洪水调度方案。
6 4江河洪水调度4.1 堤防工程防洪运用4.1.1江河发生洪水,如洪水位不超过堤防保证水位时,应利用堤防防洪,充分发挥河道的泄洪作用。
4.1.2当洪水较大,预报控制站洪水位将可能达到保证水位,应扒开洲滩民垸堤防、行洪区阻水堤埝,利用其行洪、蓄洪;必要时需放弃部分标准相对较低的堤防,以保障相对重要堤防的防洪安全;如发生特大、超设计标准的洪水,应牺牲次要堤防,保障重要堤防的安全。
4.1.3遇大洪水,若预报洪水位将超过堤防保证水位且有条件时,宜加筑子堤,充分利用堤防的潜力防御洪水,减少洪灾损失。
4.2 水库防洪调度4.2.1对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型水库,应根据洪水及泥沙特性、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水库防洪安全标准、水库工程状况、库区可能的淹没情况及洪水监测预报条件,根据批准的设计或审定的调度原则,制定水库的防洪调度方式。
在保证水库自身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拦蓄洪水、削峰、错峰的作用。
4.2.2对于泄洪建筑物及闸口启闭设施完善,规划为下游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可根据下游江河防洪控制点的洪水位、安全泄量和区间洪水组成情况以及洪水监测、预报水平,研究水库对下游进行补偿调节的防洪调度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泄量和控制水位。
4.2.3汛期,防洪水库应按规划设计留足必要的防洪库容,非特殊情7 况,蓄水位不得超过汛限水位。
为充分发挥水库的供水、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可根据洪水的特性和水情测报系统的预见期,在不降低水库防洪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汛期不同时期的分期汛限水位,并考虑后期洪水及气象预报,做好后汛期的蓄水。
在各分期期间可规定过渡期。
还可根据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和精度,确定汛期水位的上下浮动值及相应的条件。
4.2.4由水库群共同承担江河中下游防洪任务时,应研究各水库和各区间洪水的地区组成,根据水库特性及综合利用要求等条件,确定各水库必须预留的防洪库容和防洪运用方式,以及联合防洪调度方式。
4.2.5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其防洪调度方式应根据洪水的洪量、洪峰流量、沙量情况,综合考虑下游河道减淤和水库减淤情况,制定洪水调度方案。
洪水调度要有利于水库防洪库容的长期保留。
4.2.6对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水库、新建水库存在初期蓄水规定以及存在严重病险问题的水库,要降低运行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