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信息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期限 (1)1.3 项目建设目标 (1)1.4 项目建设容 (1)2 项目单位概况 (4)2.1 项目建设单位 (4)2.2 项目实施单位 (4)3 项目背景分析 (5)3.1 建设背景 (5)3.1.1 机构改革背景 (5)3.1.2 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 (5)3.1.3 政策背景 (6)3.2 现状分析 (6)3.2.1 国土与规划数据资源现状 (6)3.2.2 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7)3.2.3 基础设施现状 (8)3.3 项目建设意义 (9)4 需求分析 (11)4.1 目标分析 (11)4.2 用户分析 (11)4.3 业务需求分析 (13)4.4 功能需求分析 (14)4.5 数据需求分析 (15)5 总体设计方案 (17)5.1 建设思路 (17)5.2 建设原则 (18)5.3 建设依据 (19)5.3.2 技术依据 (20)5.4 总体设计 (22)5.4.1 项目逻辑构架 (22)5.4.2 项目技术架构 (23)5.4.3 项目应用架构 (25)5.4.4 项目部署架构 (26)5.4.5 项目部关系 (28)5.4.6 项目安全设计 (30)6 项目建设方案 (31)6.1 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 (31)6.1.1 资源汇聚 (31)6.1.2 空间处理 (34)6.1.3 数据引擎 (39)6.1.4 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 (42)6.2 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47)6.2.1 通用化平台 (48)6.2.2 专业化平台 (65)6.2.3 个性化平台 (76)6.3 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76)6.3.1 智慧耕地管理 (77)6.3.2 不动产权籍管理 (79)6.3.3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83)6.3.4 综合执法管理 (85)6.4 支撑系统建设 (88)6.4.1 总体框架 (88)6.4.2 支撑系统建设原则 (90)6.4.3 支撑系统云架构设计 (90)7 项目组织管理与培训 (96)7.1.1 项目领导小组 (96)7.1.2 项目管理办公室 (97)7.1.3 专家顾问和技术支持组 (97)7.1.4 监理单位 (98)7.2 项目管理模式 (98)7.3 项目管理制度 (99)7.3.1 项目管理体制 (99)7.3.2 项目管理方法 (99)7.3.3 项目管理原则 (100)7.4 项目实施管理 (100)7.4.1 项目实施机构 (100)7.4.2 项目实施制度 (100)7.4.3 项目实施保障 (102)7.5 项目监理 (103)7.6 项目培训 (104)7.6.1 项目推进与概念培训 (105)7.6.2 项目管理培训 (105)7.6.3 系统使用人员技术培训 (105)7.6.4 数据管理维护人员技术培训 (105)7.6.5 系统维护人员技术培训 (105)8 项目保障机制 (106)8.1 进度保障 (106)8.1.1 进度保障管理措施 (106)8.1.2 进度保障组织措施 (107)8.1.3 进度保障技术措施 (107)8.2 质量保障 (108)8.2.1 质量保障管理措施 (108)8.2.2 质量保障组织措施 (109)8.2.3 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109)8.3 安全 (110)8.3.1 安全管理措施 (110)8.3.2 安全组织措施 (110)8.3.3 安全技术措施 (112)9 运行维护方案 (113)9.1 运维组织机构 (113)9.2 运维管理制度 (113)9.3 系统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114)9.4 运维队伍建设 (114)9.5 应急措施 (115)10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 (116)10.1 环保措施 (116)10.2 消防措施 (116)10.3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117)10.4 节能措施 (118)11 项目实施计划 (119)11.1 项目工期 (119)11.2 项目进度安排 (119)11.2.1 第一阶段工作 (119)11.2.2 第二阶段工作 (119)11.2.3 第三阶段工作 (120)12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22)12.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22)12.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22)12.3 投资估算书 (123)12.3.1 项目投资估算 (123)12.3.2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123)12.3.3 项目投资估算表 (124)13 风险及效益分析 (125)13.1 风险分析及对策 (125)13.1.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25)13.1.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26)13.2 效益分析 (128)13.2.1 经济效益 (128)13.2.2 社会效益 (128)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云信息平台建设方案1.2项目期限本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2个月。
1.3项目建设目标全面建立、整合和完善现有基础地理、土地、矿产、规划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基础环境,建成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云平台,打造云端化的“一蓝图”,形成地上地下一体、静态动态一体、基础专题一体的信息资源服务支撑体系,为开展自然资源相关的规划、审批、监管与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服务,提升自然资源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4项目建设容(1)标准规与机制建设编制时空信息数据库、时空信息云平台等标准规体系与应用规,建设项目运行机制与运维模式,以确保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时空大数据建设补充、完善、整合现有的国土、规划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地理数据、历史与现状的遥感影像数据、历史与现状的公共专题数据、二维/三维的管线数据和智能感知的实时数据,统一时空基准,建设时空大数据库,为自然资源规划、审批、供应、利用、开发、监管提供基础数据。
(3)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基于市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
时空信息云平台面向不同的用户提供通用化平台、专业化平台和个性化平台。
通用化平台建立服务资源池、服务引擎、地名地址匹配引擎、业务流引擎、知识化引擎和云服务系统,通过智能运维管理对数据服务进行组织和监控;专业化平台提供空间规划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个性化平台在通用化平台知识引擎的驱动下,通过服务引擎、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实现个性化平台的智能组装、自动部署和按需服务。
(4)专题应用系统建设面向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部门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重点开展智慧耕地管理、不动产权籍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综合执法管理等应用管理系统建设。
(5)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支撑环境建设包含主机、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及云中心管理系统(基础网络可共享市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的现有拓扑网络),通过对基础设施做云端化处理,为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未来部署的智慧城市时空云中心提供云端,以保证时空信息云平台灵活性与扩展性。
2项目单位概况2.1项目建设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本项目的建设单位。
根据《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新组建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整合了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市水利局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市林业局的森林、湿地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统一行使所有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登记,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的“多规合一”,推动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
2.2项目实施单位****3项目背景分析3.1建设背景3.1.1机构改革背景在“科学合理、权责一致、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履职到位、流程通畅”的原则下,各省市县相继进行机构改革,完善了政府职责体系。
通过推进职能整合和机构调整,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加强和完善了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职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规,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3.1.2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国土资源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首先以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基本建成了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为主体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为现代信息化奠定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倾斜摄影、AI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相继推出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等技术规,形成了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云平台中心,各部门时空大数据中心为云端的构建模式,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升级版。
因此,在建设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云信息平台时,需依据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大纲及规。
3.1.3政策背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做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的试点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时空大数据引入自然资源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是切实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加强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履行好自然资源部职责的切实行动;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项目中的时空大数据及平台建设将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提供一套数据、一个平台,这就需要对国土与规划的数据和业务进行整合,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业务体系。
3.2现状分析3.2.1国土与规划数据资源现状原市国土资源局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参与国家、省市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拟订有关土地、矿产资源管理规性文件;依照规定负责有关行政复议,拟订全市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资源政策,制定全市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和办法的机构。
主要是基础测绘成果的市级基础地理成果,第二次土地调查、矿业权核查成果等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等的规划成果,以及土地权属、土地征用、土地储备、生态保护红线等容的数据库成果。
目前这些成果及数据库有的已经初步建成,有的正在建设,有的等待建设。
现需要将这些成果在一图中得到充分展示,需要对这些成果进行补充、完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数据体系。
原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本市城乡规划方面的规性文件、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