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 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 也是如此。
—毛泽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 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 生活下去。
--列宁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废除科举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章炳麟(1869—1936)
浙江余杭人。后改名为绛,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 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1906年 参加同盟会,继任《民报》主笔,主持《民报》与《新民丛报》 的论战。辛亥革命后,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在经学、史 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还是成就卓著的中 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 者。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版本繁多,后辑为 《章太炎全集》。
青 天 白 日 旗
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 权和平等,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也 象征著国家的命脉,随著时间的前进永存于世界;更鼓舞国人 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国 民 党 党 徽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与维新变法最本质 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不仅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相 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1911年民间谣言 :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 翠亨村人。年幼时随兄 就读于美国檀香山, 1883年回国,先后在广 州、香港、澳门等地求 学行医。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建国方案,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是近代以来中 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成长壮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 清末新式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新青年。 20世纪初出洋
留学热的兴起带来了新知识新风气。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为什么行不 通?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
狭义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1911年10月—1912年1月)
广义 兴中会成立—袁世凯窃取成果 (1894年11月—1912年3月)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这是第一个全 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青 天 白 日 满 地 红 旗
蓝、白、红分别代表民族、民权、民生及象征自由、平 等、博爱。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议为未来之国旗,因有争 议而搁置。中华民国成立后被定为海军旗。1928年后成为全 国国旗。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 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 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 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 称为三民主义。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9年《民呼日报》发表的反映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 路权益的漫画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外债、赔款及一 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 无法生活下去。
图为上海《民呼日 报》刊登的一幅漫画: 民不聊生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 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 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 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 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警世钟》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革命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标志着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及其革命活动的开始。
青 天 白 日 旗
孙中山的密友陆皓东1893设计,1895年3月 ,孙中山在香港召集兴中会首次干部会议时将 其确定为革命军旗。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章太炎提出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的错误口号, 主张解散同盟会。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继兴中会之后,光复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 展提供了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