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抗肿瘤筛选模型简介

几种抗肿瘤筛选模型简介

抗肿瘤药物的几种初筛模型
2003/6/27
于志斌
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筛选和研 究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NCI每年筛选的出3万个新 的抗肿瘤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具有独特的化学 结构和明显的抗癌、抗病毒作用, 有以影响DNA、 RNA、蛋白质为主的,也有以干扰有丝分裂或诱导细 胞内信息分子的改变为主的。除了一些新的化合物, 在一些老的化合物中也发现很多具有抗肿瘤的活性。 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关键问题之一在于选择有效的活性 筛选模型。 本文对MTT法、DDRT法、稻瘟霉法以及镰刀菌 等几种筛选模型进行简单的介绍。
镰刀菌模型筛选步骤
将镰刀菌接种在土豆培养基上,28℃培养1~2周 后,加入无菌水刮下孢子,摇匀过滤;以土豆液体 培养基稀释成1×104/mL孢子的孢子液, 然后 将50μL待筛样品,分别加到96孔板,第1行各孔 中(从第3列开始,第1、2列作空白对照),每1列从 第1行开始依次稀释到最后一孔(即第8行),然后 在28℃培养16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及菌 丝体生长形态变化情况,根据上述活性指标,判 断活性,计算最小活性浓度。
DDRT法(different DNA repair test)
试验菌株 343/591为赖氨酸和生物素营养缺陷型并具 有发酵乳糖能力和DNA修复缺陷的菌种;343/636为不 能发酵乳糖的脯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并具有紫外线损 伤和DNA修复能力。 DDRT法是一种利用两个菌株对DNA损伤修复的差异 性建立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试验物的DNA毒性。 343/591为DNA修复缺陷菌株,而343/636菌株具有紫外 线损伤和DNA修复能力,因而通过两个菌株的修复能力 不同可以检测出受试物的DNA毒性。因而DDRT法可 用于筛选得到作用于DNA的抗肿瘤活性菌株。
稻瘟霉模型
近年来,人们发现大量的抗真菌和抗肿瘤化合物有明显的致 稻瘟霉菌丝弯曲作用或抑制发芽管生长作用,说明化合物使稻瘟霉 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卷曲、膨胀、菌丝分枝过多或念珠 状等)或生长抑制与其抗真菌、抗肿瘤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利用稻瘟霉这一模型筛选抗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有一定的 实验依据。 稻瘟霉为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中间有2个横隔为多细胞丝状真菌, 其个体比较大,形状特殊,呈亚梨形,易于观察;在沙氏培养液中进行 培养只需14~16h,因此非常快速;用96孔平板进行定量,操作程序 简单、易于掌握;菌种引进后由自己传代培养,比较经济;此外,用样 量少,重现性好,决定其作为初筛模型的优越性。
稻瘟霉活性筛选指标
抑制孢子芽萌发,孢子基本保持原有状态为抑制活性,用“×”表示 (a);孢子不萌发、萌发或菌丝生长,但形态发生严重变化,为强变 形活性,用“+++”表示(b);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但形态发生中等强 度的变化,为中等变形活性,用“++”表示(c)。菌丝生长,但生长状态 异常,为弱变形活性,用“+”表示(d);菌丝正常生长为阴性,用“-”表 示(e)。
MTT法
MTT法是一种检测细胞生存和增殖状态 的方法,该方法以其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被 用于细胞毒和淋巴因子生长抑制的定量检测,尤 其在肿瘤化疗药敏实验中广泛使用。其原理是 MTT可被活细胞线粒体中的脱氢酶还原为蓝 色的甲基化合物,再经适当溶剂溶解后,其吸光 度与活细胞数相关,从而可作为检测活细胞数的 指标。因此MTT法可用于细胞毒活性物质的 筛选。
小结
这几种抗肿瘤筛选模型,具有相同的优点: 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用量少、费用低、操作 简便、快速、安全等特点,是很好的初筛模型, 可广泛用于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例如稻瘟 霉筛选模型和镰刀菌筛选模型,几乎相同的仪 器设备,而且操作简单,一般实验室即可实现; 与价格昂贵的流式细胞仪相比费用要低很多。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 重要来源,开展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就必须加 强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镰刀菌筛选模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筛选抗镰刀菌抗生 素时发现镰刀菌也可应用于抗肿瘤、抗 真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为此他们建立了镰 刀菌筛选模型, 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 活性物质的筛选。 镰刀菌活性筛选指标与稻瘟霉指标相同。
植物类药物HH、VCR、HCPT可能是通过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使其不 能形成纺锤体,促进微管解聚而抑制细胞周期中M期的有丝分裂。抗 代谢药物5- FU可能是通过阻碍S期的DNA合成,从而抑制孢子萌 发或使菌丝变形。烷化剂CTX、金属络合物DDP以及抗生素类药物 MMC则可能是通过直接破坏增殖期或Go期的细胞DNA,从而影响菌 丝的生长。结果表明,上述7种抗癌药在一定程度上均影响镰刀菌分生 孢子或菌丝生长,因此镰刀菌筛选模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物质筛选。
MTT法的基本步骤
细胞培养至90%铺底(处于对数生长期),用胰酶消化液消化收集细 胞,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苔芬蓝染色计算活细胞数,接种细胞于96 孔板中,每孔加200µ l悬浮细胞液,在37℃ CO2培养箱培养过夜。第 二天加入各稀释度的菌株发酵液20 µ l,继续培养3d,倒去培养 液,PBS洗1遍,加入MTT(0.2mg/ml)100 µ l,在37℃培养4h,然后 去除MTT,加DMSO与甘氨酸NaOH缓冲液(9∶1)200 µ l,摇 床摇0.5~1h,酶标仪测定570nm吸光值。其中四孔做全培液空白 对照,四孔做细胞悬浮液对照,每样平行测试3孔,以阿霉素为标准参 照.。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00%×(OD对照-OD实验)/OD对照 发酵液活性以ID50衡量,ID50为抑制率为50%时,发酵液所稀释 的倍数;抗癌药物的活性以IC50衡量,IC50为抑制率为50%时,样品 的浓度。
稻瘟霉筛选模型的步骤
将稻瘟霉接种在土豆培养基上,在27℃下培养12d左 右,收集分生孢子,混悬在10mL无菌水中,过滤除去菌丝 体得孢子悬液,孢子悬液中加入300μL沙氏液体培养基 后,以每孔50μL的量加入到96孔培养板的各孔中。将 各菌株的发酵液分别过滤除去菌丝体,取50μL滤液分 别加到96孔板的第1行各孔中(从第3列开始,第1、2列作 空白对照),每1列从第1行开始依次稀释到最后一孔(即 第8行),然后27℃培养16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及 菌丝体生长形态变化情况,根据上述活性指标,判断活性, 计算最小活性浓度。
DDRT法的步骤
343/636和343/591菌株分别接种于含5ml蛋白胨-肉汤培 养基中; 在37℃振荡培养16h; 用分光光度计测 450nm处的343/591和343/636的OD值,用蛋白胨-肉汤 培养基稀释343/636菌液使其OD值与343/591相同; 在100ml中性红琼脂培养基中加入1ml菌液后倒入平皿 中静置1h; 将所要测定的放线菌发酵液和受试物滴 加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上直径为8mm的滤纸片上;37℃培养24h,以丝裂霉素为标准药物对照,根据发酵液 产生的抑菌圈大小的差异来判定其对DNA造成损伤 的大小及是否有抗肿瘤活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