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北方粳稻区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工、省水、省成本及返青快、增产显著的特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苗床有时会发生生理性死苗现象,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正确分析和判断苗床死苗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保证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旱育秧;生理性死苗;防治措施1.死苗症状1.1烂种死苗未萌发的稻种播种后尚未发芽就变质腐烂。
谷壳颜色常呈深褐色或暗褐色,未看到萌动的痕迹,称为“哑谷”。
1.2烂芽死苗一般幼芽和幼根卷曲,颜色为黄褐色,受害轻的,天气转暖后,幼芽基部转绿色,重新长出新叶,逐渐恢复生长,严重的幼根变黑或腐烂并有强烈臭味,幼芽变褐枯死或向下弯曲成“钓鱼钩”状。
1.3青枯死苗多发生在2~3叶期,由于秧苗周围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面蒸腾过速,根部水分供不应求,导致秧苗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症状,叶片青灰色或淡绿色,根系正常,秧苗不易拔起。
1.4肥害死苗苗床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均,往往整床或一部分苗床苗不出或长的高矮不齐。
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1.5药害死苗1.5.1丁扑合剂药害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形。
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分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加重药害的发生。
1.5.2苗床调制剂的药害苗床调制剂使用量过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农药的含量大,或者气候异常情况下,则会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密、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
1.5.3旱田药药害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有新根等畸形苗。
如果稻苗已长出叶后,误用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打其他药时,上部稻叶上就有褐色小斑点或中间白色边缘褐色的大斑点。
打药时喷壶中残留的药已干,出现药害的苗床往往表现出先打的苗药害轻,后打的就重,再后又轻的现象,而且药害比较均匀。
1.6碱害死苗选用盐碱土作苗床或苗床掺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过多,未进行土壤调酸处理,导致苗床土壤ph过高。
揭膜后苗床含水量下降,特别是北方早春土壤易返盐碱,造成烂根枯萎死苗。
1.7高温死苗育苗期间,室外日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膜内温度达到50-60℃时,若未及时揭膜进行通风降温或遮阳降温或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双层塑料膜育苗方法,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发生高温导致的茎叶发黄的现象。
1.8虫害死苗(1)旱育苗床土壤肥沃,播后盖膜后,膜内土壤温度高,蝼蛄、蚯蚓、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活跃,咬断、咬伤或松动水稻幼苗根系,造成秧苗死亡。
(2)在秧苗4-5叶期,由于秧苗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导致秧苗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死亡。
1.9冻害死苗水稻刚出苗后立针期,稻苗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的保护,外温达到-4℃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发生冻害。
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对温度的感应越敏感,受冻害的程度也越重。
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
1.10渍害死苗苗床地势低洼,长期积水,土壤湿度大,或浇水过勤过多,使秧苗新叶出生缓慢,苗弱苗黄新根少,叶片自基部向上部逐渐黄化,根部渐渐变为黑褐色,直至腐烂死亡。
2.死苗原因2.1苗床选择不当土壤板结,土质过粘,通透性差;或地势低洼,土壤阴湿,肥力低下;或ph过高又未进行有效调节;或前茬为施用过残效期超过12个月的除草剂的土壤。
2.2作床质量差苗床高低不平,土块过大,土壤悬空度大。
2.3低温或寒潮春季气温低且寒潮频繁,播种过早或播后管理不善就会造成低温冷害。
2.4极端高温极端爆冷暴热后极易出现烂秧死苗。
2.5种子和栽培因素烂芽是在种子贮藏期其受潮,或在浸种过程中,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或播种落粒太深,或深水淹灌,幼芽缺氧窒息。
2.6苗床湿度大苗期长时间淹水或苗床湿度过大,水稻根系活力差,吸水能力下降,遇天晴和干热风影响,叶片蒸腾量加大,水分供求失调,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
2.7施肥不合理2.7.1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苗床扣膜后,施入苗床底层的未腐熟的有机肥在高温的作用下,发酵分解速度加快,产生的乙醇、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害种子的幼根、幼芽,同时有机肥分解需要吸收土壤孔隙中的氧气,使苗床土壤含氧量下降,秧苗呼吸困难,引起烂根死苗。
2.7.2化学肥料或壮秧调制剂施用过量化肥或壮秧调制剂施用过量,造成苗床土壤养分浓度过高,秧苗体内水分倒流而失水死苗。
2.7.3化学肥料或壮秧调制剂与床土混拌不均匀苗床局部秧苗由于局部土壤养分浓度过高水分倒流而失水死苗。
2.7.4施用对种子幼苗萌发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肥料如采用尿素做底肥,尿素中的缩二脲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秧苗根系有毒害作用。
2.7.5叶面施肥不科学苗期膜内温度高时叶面喷肥或喷施浓度过高,也会烧伤叶片。
2.8苗床管理不科学(1)低温寒潮来临前不采用临时增温手段,导致冻(冷)害发生。
(2)高温时不及时揭膜放风,或晴天膜内温度高时揭膜,导致膜内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片蒸腾加速,即使补给大量水分,也很快从土表蒸发到空气中,而不能加速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使叶片失水过多,青枯死亡。
(3)先通风后揭膜。
旱育秧保湿齐苗期间,揭膜通风后因无水层调节空气湿度,导致青枯死苗。
(4)不注意补水或浇水过多过频。
2.9用药不规范用药量过多,用药不当或用药时混杂其他药物引起苗田产生药害。
但因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有时出现药害的苗往往是几种药的混合表现。
3.防治措施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幼苗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病因素为原则。
3.1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3.2提高秧田质量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整高燥、土质松软、通透性强、肥力中等、排灌便捷的地块做秧田。
3.3把住晒种、浸种、催芽关(1)浸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可以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力,加速胚乳养分的转化和利用,能使种皮的水膜变薄,增强透性,提高吸水力,排除种子贮藏期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2)采取温水浸种(55℃10分钟)或药剂浸种(咪酰胺、使百克、901等)。
浸种水必须没过种子15cm,浸种时间看浸种水温来确定,把每天浸种的水温加起来达到100℃时,基本完成浸种。
(3)催芽方法是“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就是在30-32℃的高温下,经1-2天内破胸露白。
破胸露白后,将温度降至25-28℃,即所谓适温催芽。
12-15小时后,芽长达到0.1cm左右,可以把芽种薄薄地摊开,放置于自然温度下,散热降温。
待种子温度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3.4适时播种选择外界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抢寒流尾暖头播种,播种要均不要过密,注意覆膜保温保湿。
3.5合理施肥3.5.1配制营养土选择土壤结构好,养分全,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害,无盐碱,无残留有害农药的园田土、菜田土、旱田土与腐熟农家肥按7:3的比例配制营养土。
有草炭资源的地方,以40%田土、40%草炭再加20%腐熟农家肥,混拌均匀,也是很好的营养土。
营养土配好后再按每500kg营养土加入硫酸铵或磷酸二铵0.6g、过磷酸钙1.2g、硫酸钾0.6g及适量的硫酸锌。
3.5.2使用专用育秧调制剂这种调制剂是肥药合剂,含有硫酸、腐植酸、氮、磷、钾、锌等营养元素以及杀菌剂、矮壮素、生根剂等,具有调酸、抗病、补充养分等功效。
使用时要与床土或营养土混拌均匀,用量要准确,一般不得超过推荐使用剂量。
3.5.3正确使用叶面肥秧苗缺素需要撒施速效性肥料或叶面喷施氮肥浓度不宜过高。
尿素作叶面肥,浓度不应超过0.3%,喷洒湿润即可。
移栽前施用“送嫁肥”后要用清水洗苗一遍,以免引起肥害。
3.6防治地下虫害(1)将浸种催芽后的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拌种,每kg种子使用2g,或用3%莫比朗拌种,每kg种子使用2ml。
(2)在苗床喷施5%锐劲特悬浮剂,每100使用10ml,对水均匀喷雾。
(3)每100用2.5%氰戊菊酯(敌杀死)4ml加40%乐斯本(毒死蜱)15ml,对水喷雾或拌剩饭诱杀。
3.7加强管理。
3.7.1温度管理出苗前尽量保温,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虽未出苗,如上午床内温度达到36℃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防止高温灼芽。
床内温度超过40℃,1~2个小时,就会哑种不出苗。
出苗、齐苗前后,温度控制在30~32℃。
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
床外温度达到15℃以上时就应通风练苗。
夜间要盖好盖严,防寒潮和霜冻造成危害。
2叶1心期,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根据苗情和天气决定通风炼苗时间,根据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以控制床内温度。
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都要揭膜通风,适应自然气候,进行大炼苗。
如果秧苗已经徒长,稻苗打卷时,千万不能在气温高时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运用晚盖膜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量。
3.7.2水分管理浇透底墒水,以水控温护苗。
大中棚旱育苗3叶期前一般不补水,3叶期后随通风量的加大,看苗补水,缺水时(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要补水,补水原则是床土表面变白,就要补水。
补水时间要避开一天高温时间,应在上午7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
每次补水一定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生长。
简塑盘育苗播后至出苗前,钵体内营养土要保持湿润状态,秧苗出齐后,揭出平铺地膜普遍浇一次透水,秧苗1.5-3.0叶后,随着通风量的增加,只要是晴天,每天上午7时前浇一次水,浇水要细水慢浇,防止将钵体内土壤冲出钵外,3叶期后,晴天每天早晨和下午各浇一次透水。
对于地势较高的苗床地,要保持床面稍干,床土湿润即可,可两天浇一次水;对于地势低洼的苗床地,要降低水位,可采取苗床周围挖排水沟的方式来降低苗床湿度,并多通风。
3.7.3防止青枯死苗主要是灵活掌握揭膜时间。
在空气湿度大时,温度较低的阴雨天,可在上午揭膜;晴朗天气必须在傍晚前揭膜,揭膜后要及时浇一次透水,可有效地防止青枯死苗的发生3.8冻害补救遇有霜冻预报,有条件的可往步道沟灌水保苗,好天将水排出。
可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能迅速平衡营养,激活酶的代谢,促进水稻抗低温冷害,快速恢复生长。
苗床每100用碧护1g喷雾或浇苗床。
与甲壳素类(禾生素、禾甲安),微生态制剂(益护)混合喷雾有增效作用。
育苗期如果预计气温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可以有效减轻冻害发生,苗床越干冻害越重。
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时,每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适当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等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