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变化ppt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第一节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考纲展示
能力解读 1.结合资料,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主要类型及特点,比较地区差异;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 对策。 2.能说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 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 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 量变动情况,估算未来某一时期某一 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
估算的 角度
意义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2 我国应该如何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
2.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的直观反映。 (1)实质:某地____________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2)制约因素:_____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2)谋求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各国、各地区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山东文综)下图为 1982 年和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 (1)~(2)题。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 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 C.1982 年的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的高 D.1982 年的 20~24 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 2009 年的多 (2)与 1982 年相比,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 25~5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间的 区别大小关系表解如下: 环境人口容量 考虑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 与一定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环境人口容量 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 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 最大供养人口数量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 “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1.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 人口增长 增长速度 增长模式 形成原因 发达国家(或地区) 增长缓慢 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增长很快 传统型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4.分析老龄化情况: 左图中 60 岁以上人口累计相加小于 10%,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右图 中 60 岁以上人口累计相加远超过 10%,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5.分析育龄人口比重: 主要看育龄女性(20~49 岁)人口所占比重,可推测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 左图中育龄女性所占比重较高,在较长的时间内人口增长较快。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不断增长 。 (1)总体趋势:__________ 死亡率 。 出生率 和_______ (2)决定性因素:_______
(3)人口增长时间分布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不断增长 判断依据:图 1 中人口增长曲线上扬) ①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 缓慢 判断依据:图1中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_____ 平缓 a段曲线_____ 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_____ 加快 判断依据:图1 ②时间差异 增大 中b段曲线坡度_____ 近100多年来,_____ 急剧 增长判断依据:图2中c 段曲线坡度最大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2014· 全国卷Ⅰ)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下图,完成(1)~(2)题。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获取和解读信息]
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2016· 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 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下图是 2000~2010 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 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 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
[读图指导] (1)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2)分析变化趋势。 自1982年至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因此造 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 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中 2009年20~59岁劳动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的现实,该
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答案: (1)B (2)B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2015·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 读 图完成(1)~(2)题。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C.青壮年人口比重 B.老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 增加;故 C 项正确。
[尝试解答]
跟踪训练
(1)A
(2)C
请完成“课堂对点演练”题组二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1.判读性别比: 图中各年龄阶段男女所占比例几乎沿 0 轴对称,说明图中的国家或地区男 女人口数量基本平衡。 2.判断出生率: 图中左图 0~9 岁人口比重最高,故出生率较高,而右图中 0~9 岁人口比 重比 10~19、20~29、30~39 岁等年龄阶段小,故人口出生率较低。 3.判断不同年龄阶段人口比例: 左图中年龄阶段从 0~9 岁到 80 岁及以上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为年轻型, 右图中 60 岁以上人口比重较大,0~9 岁比重较小,为年老型。
人地协调发展 的客观规律, 尊重_______________
合理的人口规模 因地制宜 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______________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__________
[特别提示]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 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 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图解如下: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1 思考填空: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主要人 口问题
快 ;②农村人口比重___ 大 、增长___ 低 ;③人 大 ,人口素质___ ①人口基数___
发达国家:现代型
低低低 _______
传统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_______
过程差异 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现代型 的转变, 人口基数大 , 我国: 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型向_______ 但因_____________
每年新增人口还较多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 水平、传统文化观念、相关人口政策等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A.① C.③
B.② D.④ )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C.1950~1970 年
B.1930~1950 年 D.1970~1990 年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们的生育观念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栏目导引
[方法指导]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 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化初期属于“高低 高”模式;后工业化时期属于“三低”模式。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模式;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 等已经属于“三低”模式;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三低”模式。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导引
[特别提示]
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相似, 但原始型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