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政策原理

宏观经济政策原理

供给侧政策主要针对长期,主要是产业规划和 产业政策之类的手段。
5.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冲击的原理如下图所 示:
负向需求冲击:
正向需求冲击,图形如下,作用过程与上 述相反
8.2货币政策作用机理与工具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 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 和利率,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 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3.财政政策内容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1)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现代财政收支制度本身 所具有的一种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朝着 政府预想目标变动的机制
所得税制度 失业保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缺口 = 实际通货膨胀率 -目标通货 膨胀率
国民产出缺口 =实际GDP -潜在GDP水平
(2)盯住通货膨胀目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货币
当局采用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目标,盯住 通货膨胀目标
目标由四项核心构成: (1) 中央银行明确以追求价格稳定作为自
1. 经济政策实施面临的约束
政策时滞:经济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中, 政策时滞问题将不可避免的存在,其中包括:
• 认识时滞、 • 执行时滞、 • 生效时滞。
预测难题:经济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
2.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导 致私人投资水平、消费水平甚至出口减少 的现象。
4. 供给侧冲击与需求侧冲击 对于需求冲击,采用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设计是通过影响总需 求来实现四个宏观政策目标。
四大目标之间既有互补的部分也有相互冲突的 部分。政府不得不权衡选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针对需求冲击的政策工 具和手段,主要着眼于短期。
供给侧设计的政策手段主要应对供给冲击 供给政策作用效果并非像需求管理政策那 样清晰。
财政支出主要分为政府指国家财政对收入资金的分配 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
财政支出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 大类。

2. 财政政策作用机理
扩张政策(存在衰退缺口时),扩张性政 策推动AD1到AD2,消除缺口。
紧缩政策(存在通胀缺口时),紧缩性政策 推动AD1到AD2,消除缺口。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 利率,引起投资与家庭支出增加,致使总需求 增加,最终影响产出和价格水平。
3. 货币政策工具 (1)传统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 开买卖政府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行为 ,它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常用也是最 重要的工具。
2.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稳定、持续、合理增速的经济增长; 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 避免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的过度波动。
3. 宏观经济政策原理
依靠行政力量来强制推行的政策,如价格管制 之类的管制政策
基于市场机制本身运行的规律对经济行为进行 引导、干扰,使其符合政府想要实现的运行目 标的政策
按税收的计算依据为标准分类:(1)从量税 (2)从价税
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又可分为累进税、累退税 和比例税。
非税收入:是政府通过专项收入、行政事 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获得的收 入
公债也可以看做是总收入的一部分
财政支出,指国家财政对收入资金的分配 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
在利率选择中,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盯住的 利率选择,如:美国是联邦基金利率( federal fund rate)、英国是银行间的拆 借利率、欧洲中央银行是再融资利率(main refinancing rate )
我国没有明确公布过央行盯住的货币市场 利率,但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具有参考作用。同时,我国也非常重视货 币供应量控制,可以认为是货币供应量与 利率控制手段都在用。
1.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 应量,引起市场利率变化,或直接影响市场利 率,作用于总需求,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具 体作用机制如下:
2.作用方向: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 利率,引起投资与家庭支出减少,从而减少社 会总需求,最终影响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变化。
(3)货币政策手段的新发展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中
央银行为了应对危机,形成新的货币政策 手段
i 对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 ii.对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 iii.推出各种存款便利 iv.利率低至零时的非常措施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政 策,就是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政策手段 。所谓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 济而购买长期债券的一种政策。
(2)零利率下限
• 是指利率无法降低到零一下,如果利率降低到零, 利率渠道就瘫痪了。
(3)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就是从长期来看,如果经济处在充分就业状态 ,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因为产出处在潜在产出 水平上。

4. 政策手段的选择: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作用直接,从短期效果来看,快且显 著,;
政策时滞。认识时滞、执行时滞和生效时滞。 预测难题,与货币政策类似,如何准确预测未
来经济运行,难度极高。 经济模型不确定性。
(4)平衡预算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
平衡有三种:年度预算平衡;周期平衡预 算;充分就业预算平衡。
功能财政思想与上述平衡预算政策观点不 同,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 衡,而在于追求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己的唯一或者主要目标;
(2)明确通货膨胀率水平在1%-3%之 间;
(3) 通货膨胀率成为一种任职的责任目 标;
(4) 明确宣布未来几年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
4.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具体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 常备借贷便利。
贴现贷款 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 贷款规模,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规模。
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控制货币 乘数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 准备金比率可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 的。
(2) 控制利率还是货币供给量?
从发达国家近40多年的实践看,经历了控 制利率---控制货币供给量---控制利率的 过程。
(4)政策窘境 :移动靶射击
政策制定者常常是事后诸葛亮,有时甚至 适得其反,政策出台后帮倒忙。其中的原 因就是,政策制定者面对的主要经济指标 值常常变化,飘忽不定,形象地说像是在 打移动靶!
3.货币政策规则
(1)泰勒规则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当前通货膨胀率+均衡联 邦基金利率+0.5×通货膨胀缺口+0.5×国 民产出缺口
公开市场业务
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 证券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 证券,
8.3 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与工具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现代国家 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是指 一国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达到 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
1. 现代国家财政收支
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化就成为 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 证。包括:税收与非税收入
不同标准可以对税收做不同分类:
按课税对象分类,可以分为以下5种:(1)流 转税,目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 税等(2)所得税(3)财产税(4)行为税 (5)资源税;
为实现既定宏观经济目标,预算可以是盈 余,也可以是赤字
(5)公债
内债与外债对经济的影响做了区分。一般认为 ,外债对本国人民而言是一种负担,因为它需 要本国商品来偿还。但内债则不同,它是政府 欠人民的钱,而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钱
8.4 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 的因素分析
货币政策则相对间接,时滞长,对经济影响柔 和。
2.货币政策:
三大手段中,公开市场业务最经常使用;在 贴现政策偶尔使用;法定准备金率难得使用, 影响最大。
3.财政政策: 收入政策,税收政策,作用间接,但
柔和。
支出政策最明显直接,但对经济影响 冲击也最大。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原理
学习目标:
●本章讲四个问题: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政策原理 2. 货币政策作用机理与工具 3. 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与工具 4. 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因素 分析
8.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政策原理
8.1 宏观经济政策含义及目标
1. 宏观经济政策
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总体目标而制定的解决经济 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 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
为实现既定政策目标,政府主动制定改变税收 和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称之为相机抉择的财 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 经济会出现过热,发生通货膨胀,减少开 支,减少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水平过低,经济 出现衰退时,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 齐下来刺激经济增长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如下几个方面会对挤出效应的大小形成影 响。
(1)是否为充分就业状态; (2)支出乘数大小; (3)与货币市场相互影响中,利率会受到怎
样的影响;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政府举债规模及其对市场利率的影响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