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题PPT模板
02
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 “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 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 老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 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 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 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 “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 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 灯节、五蛋节等等。
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 子胥。伍子胥自刎而死后,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 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演化
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 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03
端午节的诗词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2端午节、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13、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14、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福建) 16、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17、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18、未吃端午粽,寒衣端午节不可送;吃了端午粽, 还要冻三冻。(宝山) 19、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
04
端午节的演化
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bai说
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zhi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 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 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 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 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 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 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 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 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 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 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 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 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 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端午节的谚语
1、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2、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3、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4、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5、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五月节,小哒埠。(广东) 8、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9、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10、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端午节简介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 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 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 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目录
CONTENT01 Nhomakorabea0203
04
01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 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 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 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 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 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 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 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 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 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 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 制作的龙形船。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 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 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74]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