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大功率镗铣类加工中心电主轴开发

高速大功率镗铣类加工中心电主轴开发


.
.Q .
高速电主轴的性能要求与设计
主轴部件的基本要求 电主轴通常装备在高速加工中心上, 在设计电主
轴时要根据用户的工艺要求, 采用典型零件统计分析 的方法来确定高速电主轴的基本性能参数。机床厂对 同一尺寸规格的高速机床, 一般会分两大类型, 即 “高 速型” 和 “ 高刚度型” , 分别进行设计。前者主要用于 航空、 航天等工业加工轻合金、 复合材料和铸铁等零
[ ?, 8] 过盈套 作为内装电动机转子与主轴的联结紧固元
与主轴单元合二为一, 电动机置 于 主 轴
前、 后轴承之间的一体化的结构, 采用内装电动机直接 驱动。主轴部件由前后各两套高速精密角接触陶瓷球 轴承
[ %]
支撑于电主轴外壳中, 均分别用串联 安 装 方
式, 前后支承受力为外撑式。前轴承固定, 承受径向载 荷和轴向载荷。后轴承在轴向可有微量位移, 以补偿 主轴工作时的热伸长。主轴支承结构选用接触角为 $%3 的 角 接 触 混 合 陶 瓷 球 轴 承,456 公 司 的 6578&$/69! 和 6578&$$69! 轴承; 采用油 : 气润滑 系统对其润滑; 轴承的配置采用前二后二、 背对背、 定 压预紧的形式, 可以满足高速运转的要求。电动机转 子取消了键联接, 而用压配合方法安装在主轴上, 处于 前后轴承之间, 工作时由压配合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 转矩。电动机定子通过一个铝质冷却套安装在电主轴 的壳体中。为了有效散热, 在壳体内开设了冷却管路。 主轴系统工作时, 由冷却泵打入冷却液带走主轴单元 内的热量, 以保证电主轴正常工作。主轴为空心结构, 内部安装 ;<< 公司生产的 7=> 拉刀机构, 以实现自 动换刀。主轴后部安装有测速传感器, 可实现 ! 轴控 制。电主轴使用油 : 气润滑系统来对轴承进行润滑和 冷却。对电动机定子则采用冷却系统— — —水冷却机来 冷却。
[ $& , $$ ] 关 。主轴单 元 的 弯 曲 刚 度 $ % @ & % ’ !( 0 ( !) ) 。
一般情况下, 弯曲刚度远比轴向刚度 $ ( 重要, 是衡量 主轴单元刚度的重要指标, 通常用来代指主轴的刚度。 主轴结构如图 $ 所示, 特点如下: ($) 具有结构紧凑、 易 于 平 衡、 传动效率高等优
[ ", B] 高, 回转精度要求高, 故根据 《 机床设计手册》 选用
标准化设计。这样的配置具有: 中等的刚度和承载能 力, 后支撑一组弹簧合理预紧, 且补偿磨损, 极限转速 很高, 发热小, 轴向精度高的特性。 主轴的静刚度简称主轴刚度, 反映主轴单元抵抗 静 态 外 载 荷 的 能 力, 与负荷能力及抗振性密切相
[ $% ]
中质量, 将使主轴部件的固有频率降低, 有可能发生共 振。所以必须研究电主轴单元的动态特性, 分析主轴 单元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模态分析时, 高阶 模态的固有频率较高, 不会产生共振。因此只分析最 低几阶模态, 然后根据薄弱环节采取措施。 !; " %; $; $ 主轴部件有限元建模 主轴部件的结构简化 加工中心电主轴是一个多阶梯空心的圆柱体, 须 经过一定简化后, 方可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轴部件在 以下方面进行简化: ($ ) 各处倒角简化成直角, 忽略空 刀槽; (%) 润滑油孔、 工艺孔、 螺纹孔等均按实体处理; (1) 主轴轴承简化成弹性元件; (!) 主轴上电动机转 子、 锁紧螺母、 中间隔套等零件简化成集中质量。 %; $; %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结构剖分 主轴部件几何形状、 约束情况以及所承受的载荷 都对称于主轴, 所以其各点的位移、 应力和应变也都对 称于主轴, 是轴对称问题。在 7<, ) =:469>?49 中将 轴对称问题定义为 %@ 9A’-B((CD<’+ 之后, 就可以将空 间轴对称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处理。常采用轴剖面 等参数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首先对电主轴单元作如 下简化: ($ ) 支承位置简化。将角接触球轴承的串联组配 简化为前后各两个支承, 支点位置在两接触线与主轴 轴线的交点处; (% ) 认为轴承只具有径向刚度, 不具有角刚度, 如 此将支承进一步简化为径向的压缩弹簧。即梁的径向 采用弹性边界元模拟轴承支承; (1) 忽略轴承负荷及转速对轴承刚度的影响, 视 轴承刚度为一个不变的常数; (!) 静态分析时, 转子的重量作为轴上的均布载 荷处理; (0) 动态分析时, 轴上附加的转子质量转化为相 应轴段的密度增加值, 而刚度仍为原轴段刚度。可将 主轴部件离散 %E% 个实体单元, ! 个弹簧元素单元模 型。 %; $; 1 约束条件的建立 合理确定有限元模型约束条件是成功地进行有限 元分析的基本条件。约束条件的确定, 应尽可能符合 原结构的实际情况。对于本结构不考虑主轴部件的轴 向变形, 仅研究其径向变形。该主轴部件是两端定位 方式, 这种定位方式在有限元模型中很难建立, 因此在 前支承处将 + 向约束置于主轴轴肩一点上, 同时限制 该点在 , 向运动; 在后支承处选一点约束主轴 , 向运 动, 由于点约束会引起应力集中, 约束作用点用两个实
################################################ 海交通大学学报Q ’%%! (\) : (%$ [ (%! ( 编辑 汪 艺) # ( 收稿日期: ’%%" ! %^ ! %( ) # # 作者: 俞鸿斌, 男, $("$ 年生, 硕士研究生, 讲师, 文章编号: Z!%( 主要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 机械 *+X ] *+A ] *+1 等。
・# !" ・
影响主轴组件刚度的主要因素有主轴的结构尺 寸、 轴承类型与配置形式、 轴承间隙的大小、 传动件的
布置方式、 主轴组件的制造和装配质量等。机床主轴 往往有较高的刚度要求, 因此, 轴承直径的尺寸往往较 大。根据这些轴承直径尺寸所选定的滚动轴承, 其疲 劳寿命往往是富裕的, 因此常常不需要作疲劳寿命的 计算。这类轴承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精度和刚度 主要对主轴组件的径向刚度进行校核计算。 一般在设计车、 铣、 镗床的主轴组件时, 主轴的结 构尺寸和轴承的刚度、 阻尼, 主要是根据不出现切削自 激振动的条件来确定的。主轴系统的刚度, 也是根据 不出现切削自激振动的条件指定的。工程上常采用根 据自激振动稳定性确定主轴组件刚度要求的近似算法 来确 定 机 床 系 统 的 刚 度: ! , ! "# # &’( [ ) %! ($ * !) +,-"+,-#] 。即只要机床切削点的刚度满足上式要求, 就可以保证机床不产生自振。 根据对电主轴系统精度和刚度的验算, 确定了主 轴前轴颈直径 $ . /0 ((, 主轴内孔直径 % . 10 ((, 选 取前、 后滚动轴承之间的支承距离 & . !20 ((, 轴端的 所选前轴承 45632$147! 的径向跳 悬伸量 ’ . 30 ((, 动量 $$ . ! !(, 后轴承 45632$$47! 的径向跳动量 $% . ! !(, 主轴锥孔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量 $ . ()% * % . 28 22$0 !(, 可以满足主#$ ) %&’’( !"#$ ) &)*’+ ,"--".# ,)/)+"0’( 1&".(-’ 2’3’-)&4’./ 5)+ ,67$".".# 8’./’+%
*+, -./ ! ,*012 345678 " ,90+, :7;5. " ( !<=>88? 8@ A4=>.BC8/5= 1/65/44C5/6 ,D5E./ F4=>/8?865=.? G/5H4CI5BJ,D5E./, "$%%&’ *02; ./ K5.8B8/6 G/5H4CI5BJ,D5’ ./, "$%%!( *02) "<=>88? 8@ A4=>./5=.? 1/65/44C5/6,D5’ !"#$%&’$:+ >56> ) IL44M >56> ) L8N4C O5??5/6 IL5/M?4 @8C O.=>5/5/6 =4/B4CI 5I M4H4?8L4M B8 C4.?5P4 >56> ) IL44M ./M >56> ) .==7C.=J O.=>5/4Q + IL5/M?4 @5/5B4 4?4O4/B O8M4? 5I =8/IBC7=B4M , 5/=?7M5/6 IBC7=B7C.? I5OL?5R @5=.B58/,4?4O4/B BJL4 I4?4=B58/,IBC7=B7C4 I7SM5H5I58/,=8/IBC.5B 4IB.S?5I>O4/B,?8.M M4B4CO5/.B58/, .MM5B58/.? O.II .BB.=>O4/B,4B=Q Q F>4 LC.=B5=.? B4IB5/6 M.B4 I>8N B>.B 5BI IB.B5= C565M5BJ,IB.B5= C4H8?7B58/ .==7C.=J ,./M O.=>5/5/6 .==7C.=J .==8CM N5B> B>4 C4T75C4O4/BIQ ()*+,%-#:U5CB7.? VC8B8BJL5/6 <5O7?.B58/;A5??5/6 A8B8C5P4M <L5/M?4;<B.B5= W4>.H58C;XJ/.O5= W4>.H58C;Y5/5B4 1?4O4/B +/.?JI5I 随着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和功率电子器件、 微电 子器件、 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 在 ’% 世纪 Z% 年代末、 (% 年代初出现了用于铣削、 钻削、 车削及加工中心等 加工的大功率、 大转矩、 高转速的电主轴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