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三门湾系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合围而成,是一个特征和优势都很明显的地理单元,历史上曾因“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租借被拒”和“民国时三次动议开发未果”而备受瞩目,但潮来潮去,因三门湾处于两市三县之间,而长期被忽视。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县在深入调研、广征民意的基础上,跳出三门看三门,跳出三门谋发展,适时应势地提出了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战略思路,开创了三门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山谷经济迈入滨海时代的新征程。

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市委也提出沿海开发主战略,对于条件优越、潜力无限的三门湾来说,正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为什么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三门之所以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1、资源共有。

三门湾区域集中了三门、宁海、象山三地的主要发展腹地、港口岸线和围垦资源。

在土地资源方面,目前,整个三门湾区域已围滩涂面积约167平方公里。

宁海5.38万亩的下洋涂围垦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5.64万亩的双盘三山涂将于今年动工,已完成围垦的三门晏站涂已经按一个高品位的滨海新城着手建设。

在港岸资源方面,据初步规划,这一区域可以建设多个3.5万吨以上的码头,并有可能达到8万吨甚至10万吨的规模。

这些都可以说是三门、宁海、象山三地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能突破行政区域的制约,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地提升三地的竞争力。

2、人文同源。

三门湾区域的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历史上行政区划分分并并胶合在一起,三门湾地区历史上曾为宁海一县所辖,象山、三门均从宁海分出,历史上同根同源,话相近习相同,而宁海在古时属于台州府,所以鲁迅笔下“台州式的硬气”的典型人物方孝儒、柔石实际又都是宁海人。

直到了1962年,才基本形成了现在这种两市三县分治的行政格局。

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和多方治理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但是也造就了强烈的区域认同心理。

可以说,历史文化上的同源性、民间交流上的趋同性、利益要求上的一致性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奠定了人文基础。

3、目标共向。

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三门、宁海、象山三地共同的目标,是发展临港经济,进而发展海洋产业,成为真正的滨海城市,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

当前,三地都把三门湾区域的发展规划作为三县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三门来说,沿三门湾的三大平台建设既是发展的腹地和重心,也是县域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新增长极。

对宁海来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的方向、发展的优势,大的发展格局,在沿三门湾的东部地区。

对象山来说,虽然发展重心北移,但以石浦为核心的三门湾沿岸仍然是其发展的重要一极。

因此,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符合三地的发展战略导向和路径取向。

二、三门湾的海洋资源优势在三门湾这方“黄金宝地”上,经过多年的挖掘,我们充分认识到她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

1、滩涂资源非常充裕。

三门湾是我国典型的淤泥质港湾之一,滩涂总面积近333平方公里,约占浙江滩涂资源总面积的13%。

其中可利用养殖的滩涂面积为147平方公里,占44%。

2、港岸资源十分独特。

共有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1285公里,约占浙江所有岸线资源的19%。

石浦港、健跳港是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理想港址,猫头山、高湾山、小牛山和龙山岛、五子岛、宁海下洋涂附近均有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

3、岛礁资源前景看好。

湾内共有大小岛屿583个,面积220多平方公里,三门县境内的蛇蟠岛、三门岛、五子岛、龙山岛、扩塘山岛等,宁海县境内的虾钳山岛、开井山岛等,象山县境内的南田岛、高塘岛、花岙岛等,都具有深水岸线、风景旅游等资源开发的潜力。

4、海水养殖资源十分丰富。

适中的温度、盐度分布和潮差,使得区域内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港湾环境良好。

5、能源场址资源难得。

有多处适宜作为能源开发的场址资源,包括核电、风电、火电、抽水蓄能、潮汐电等,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可达3000万千瓦以上。

这些独特难得的资源禀赋,为三门湾次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开发的可能。

三、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近两年来,我们在台州、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与宁海、象山两县一起,联手推进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掀起了聚焦三门湾、开发三门湾的新热潮,开启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征程。

(一)前期工作不断加强。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首先是要形成共识、推进前期。

三门、象山和宁海山水相依,人文相通、经济相融,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对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有着共同的愿望和良好的合作基础。

三门、宁海、象山三地多次组织党政考察团进行互访考察,积极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升温造势。

完成《三门湾次经济圈思路研究》报告,成功召开了三门湾次经济圈发展战略咨询会、三门湾海洋发展论坛、三门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三门湾空间发展战略研讨会,完成《三门湾空间发展规划(三门部分)》编制。

随着围绕三门湾次经济圈的各项交流、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趋热,引起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省委赵洪祝书记在去年多次会议上,都提出要加快三门湾区域的开发。

而且在去年初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三门就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这一主题作了典型发言。

去年6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三门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建设厅厅长任组长,明确由省建设厅牵头编制《三门湾规划》,该成为我省继《环杭州湾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浙中城市群规划》之后的又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省级层面规划。

(二)平台建设强势推进。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重在打造平台载体。

就我县来说,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三大经济板块是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主力板块。

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益开发,全力放大这三大板块对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牵引力和贡献率。

环海游港经济板块规划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块滨海新城规划总面积32平方公里。

目前完成了各类高水平的规划编制,投入基础设施14个亿,路网建设全面拉开,公建项目加快推进,18家企业进场施工,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环健跳港经济板块规划总面积284.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华东电力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临港型工业发展主战场,大力支持电力开发,船舶、钢铁、汽车等临港产业发展势头看好。

环浦坝港经济板块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沿海工业城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11个亿,88家企业入园建设,55家投产,主要以卫生洁具、汽摩配、塑料模具为主导产业。

(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核心是要做大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重点是做足港海特色文章,努力把海洋经济打造成推进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大力发展电力产业,三门核电一期2号机组动工建设,火电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健跳潮汐电项目完成预可研,风电项目意向落户。

全部电力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2000余万千瓦。

大力发展造船业,引进造船企业27家,目前已形成12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重点依托得天独厚的蛇蟠岛旅游资源,打造三门湾海岛休闲旅游度假区,彰显海岛风情和洞窟文化。

目前,海盗村、石窗文化博物馆等都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国内首家五星级洞窟宾馆等旅游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启动开发2万亩六敖北塘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建设独具三门湾特色的新型农业综合发展区。

目前,已经完成总体规划修编,3000亩核心区块建设全面启动,园区被列为省级农业综合园区创建点。

培育发展港口物流业,紧抓象山港区、石浦港区成为宁波—舟山港19个组合港区的机遇,实施健跳港港口整体外移计划,目前正在开展围涂部分项目建议书报批工作,健跳一级渔港码头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与铁路站场的连接线加快建设,港口的中转、喂给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引进新能源、船配、海洋装备制造、油服、游艇俱乐部以及现代港口物流等大项目,不断放大集聚效应。

(四)基础配套不断完善。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关键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大配套来支持大发展。

一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和建设,74省道南延三门段工程全面动工建设,74省道北延一期工程(园里至宁海一市)已完成工可文本审查,台州港健跳南港区疏港公路工程工可文本已按一级公路标准重新编制完成,甬台温高速复线前期用地报批积极推进,加上甬台温高速、甬台温铁路等一批高速通道的建成和建设,形成了“三纵二横”的县域交通网络和“三纵一横”区域交通网络,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域紧密度不断增强。

水务网加快建设,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快推进。

电网建设加快,建成了一批220KV和110KV变电站,电网结构不断优化。

(五)体制机制实现联动。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涉及两市三县,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加强联动,真正实现三县的无缝对接、有机融合,三地“同城效应”初步显现。

县级层面已建立三地合作交流机制,部门层面也建立了三地互访机制,在规划、设施、产业、旅游、市场、环保、文化、管理等八个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相继签订了《三门湾区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三门湾区域工商联(总商会)合作框架协议书》、《三门湾旅游发展合作协议书》,联合发布了《三门湾海洋战略合作倡议书》、《关于进一步推进三门湾区域合作的倡议书》,政策合力初步形成。

同时,充分发挥三县血缘相亲、习俗相近的优势,加强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交往,民间经贸活动不断活跃;支持由三县文联、画家协会等组织的采风、摄影画展、音乐会等民间活动,三门湾区域居民间的乡情、亲情进一步增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们将在深度谋划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的目标定位、战略导向上着力,借助宁波都市经济圈和台州都市区的辐射能力,借力国家对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船舶等行业振兴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借力国际海洋产业向亚太,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战略机遇,集中、重点发展新型海洋经济,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重要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1、深度谋划目标定位。

综合三门湾次经济圈的现状基础、特征优势、发展态势等,初步构想是:“一湾”、“四区”、“六基地”。

“一湾”是总体定位,即打造独具滨海神韵的、极具魅力的、现代化的东方新兴港湾。

“四区”是具体目标,就是要打造滨海新型城市化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海洋文化发展示范区。

“六基地”是核心内容,即打造综合性新能源基地、重要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滨海生态旅游休闲特色基地、船舶修造基地、重要大宗物资集疏运基地、滨海生态农业基地。

2、高度重视一体发展。

三门湾次经济圈的规划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整合对接联动为主导,以区域培育为基础,以城镇体系为框架来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推进区域空间一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