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粤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应对策略

浅谈粤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应对策略

浅谈粤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应对策略一、引言广州本地的方言是粤语。

粤语背景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比其他方言更多的英文音译词作基础,(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际大都市香港同样也是讲粤语的。

因为历史的原因,香港是受英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中国城市,从而使她引入了更多的英语音译词。

)并且拥有着比普通话更接近英语词序、语序有利条件,这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更容易把本族语正迁移到英语;但与此同时,这些音译词与英语原文的大同小异也给粤语背景的学生发说出纯正的英语发音带来了负迁移的困扰。

由于粤语和英语语音系统、语法和文化背景等的地方不相同,也给粤语背景的小学生形成了英语学习负迁移。

因此,广州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强化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争取让粤语背景的学生学到纯正的英语。

二、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粤语背景的学生学习英语,需要进行语言的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互相影响的现象。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或简称迁移,后者叫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干扰(interference)。

需要注意的是,一种已掌握的知识对另一种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并非只有正迁移或只有负迁移,实际上常常是在某一方面起正迁移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又起负迁移作用。

例如对于学过汉语拼音字母的人来说,在开始学英语字母时,在识记字形中有正迁移作用,而在学习字读音中则起负迁移作用。

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可以消除。

充分注意正迁移及其产生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甚至防止负迁移的消减影响。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其中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继奥苏伯尔之后,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与情境性理论等。

一些研究者着眼于各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提出迁移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冯忠良,1992;姚海林,1994),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其实质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是指不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者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顺应是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用性变化。

重组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成分,调整各种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无论何种形式的迁移,其产生都不是自动的,相反要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影响英语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及知识的应用等。

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的发生。

影响陈述性知识迁移的三个变量是:(1)可利用性;(2)可辨别性;(3)稳定性。

三、粤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应对策略1、影响粤语对英语的迁移的因素在小学阶段,我发现影响粤语对英语的迁移的因素有如下几种:(1)由于汉语音节没有辅音群,辅音之间总有元音隔开,尤其是粤语方言。

所以许多学生遇到辅音连缀时,常常在中间插进一个元音。

如把blue//blu:/念成/b∂lu:/或者/bu:lu:/,这样不仅造成口音,而且造成了语义的混淆。

(2)英语的元音有紧松的对立,因而也有长短的区别。

单元音中构成整齐的5对:而粤语元音没有松紧和长短的区别,所以元音都发得较长、较紧。

因此许多学生不易体会到这种区别,往往把英语的短元音发成长元音。

(3)音调方面,英语的重音之间非重音的数目不相等所造成的音强在听辨英语重音中的作用比粤语明显,它配合音高、音长产生差别较大的语音能量。

英语轻重音节的响度和清晰度差别极大,并且在快速语流中,非重读音节中元音弱化以至消失的现象也比粤语普遍得多。

(4)词序方面,如动词,副词和数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在普通话的语法中,一般把副词放在动词前,而数量词放在动词后。

如“多给我一颗糖果。

”英语则把副词放在动词后:Give me one more candy./Give one more candy to me.粤语则更接近于英语的后一种表达法:捭(给)多一粒糖果我。

普通话:快点走。

英语:Run fast.粤语:行(走)快D。

(5)小学英语阶段中存在的其他方面的粤语和英语的差异饮食文化:如soup作为甜点在西方餐桌上是作为最后一道菜才上的,而在广州地区“汤”则在前面上,顺序仅次于餐前菜starters.家庭成员称谓方面:英语称谓不区分外戚与内亲,如祖母与外祖母都是grandmother,但是粤语地区则分别是嫲嫲和婆婆,英语把所有的uncle和aunt的孩子统称为cousin,只有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才称为brother or sister,而粤语地区目前很多家庭管所有的堂(表)兄弟姐妹都统称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有少数比较严格按照传统习惯的家庭区分表兄弟姐妹,而堂兄弟姐妹和亲兄弟姐妹则不作称呼上的区别。

时间的表达习惯不同:英语习惯上说几点几分,粤语则习惯说几点几个“字”(一个“字”即表盘上的一格,即五分钟。

)2、教学策略与方法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强化粤语对英语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呢?下面我针对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来来谈一谈我的一些教学策略与方法。

(1)小学英语低段如何实现粤语对英语的迁移在低年级口语中,我们必须对英语中容易与粤语发生迁移的知识相关联的情形做一一分析,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游戏,将相关知识用形象化、直观化、夸张化等方法来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实现粤语对英语的迁移。

如前面提到的英语的元音有紧松的对立和长短的区别,而粤语元音没有松紧和长短的区别,元音都发得较长、较紧,许多学生不易体会到这种区别,往往把英语的短元音发成长元音。

针对这个问题,可采用语音、动作和带图片的例词相结合的办法。

以英语词汇bus为例,粤语区由于经常说它的音译词“巴士”,虽然这个语音会让学生无意识地利用正迁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顺应的方式较快就记住bus的意思,但本来应该是短音的//发成了长音的/a:/,形成了负迁移。

可采用把bus和car一起学的办法。

先把双手置于嘴巴两边做出喇叭状,张大嘴巴发出/a:/音,左右摇头说/a:/,/a:/,并出示一张印有单词car的小汽车的图片,同时说:I have a car,双手作出抓方向盘开小汽车状.学习bus时,一边用手指作吸烟状即中指和食指放在唇边做一个横向的//,一边说//,//,并出示一张印有单词bus的公共汽车的图片,然后作搭公共汽车拉吊环状,一边说:It's a bus.然后把学生分组,做快速反应的游戏:老师先说出/a://a:/,看哪组最先说出I have a car.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可得一分。

然后再练习//.待学生熟练之后,所有的发音及动作都由学生来完成。

老师只做组织者和评判者。

得分多的小组为胜方。

待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单词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含有同样音素的单词进行归类,如发/a:/音的father,garden等,发//音的duck,cut,在给元音和单词配音和做动作的时候,前面元音的动作不变,后面的单词则可根据词义作相应的改动,动作亦可由学生们自编或小组合作编。

当孩子们一边念出单词,一边做着自编的动作时,会感到学习的快乐和创造的成就感。

这样,既可巩固语音迁移的成果,又可以帮助孩子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粤语中有不少像bus那样的音译词,在学习英文原词时都可借鉴以上的方法。

在遇到辅音连缀时,常常在中间插进一个元音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帮助孩子克服负迁移的。

遇到有辅音连缀的单词时,如hungry,老师先范读,,在指名让学生读。

遇到在辅音间加元音的同学,师再读一次与该生的发音进行比较,请同学们比较两种读音的不同,错在哪里。

(在/g/和/r/之间加了一个/∂/音)。

然后老师指出:在两个辅音之间多读了一个元音,就像两颗牙之间长了一颗龅牙一样。

最后老师微笑着读正确的单词发音,而在读中间加了一个元音字母/∂/时,则作出可笑的龅牙状。

这样,让孩子们在大笑之后明白: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多加读音。

在语调方面,可用向上的手势来表示升调,向下的手势来强调降调。

通过手势、声调与重音的组合,这种与母语不同的、夸张的、拿腔拿调的甚至是有点显得怪里怪气的语调与朗读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助于学生以重组的方式克服负迁移,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来说英语。

在教学中我考虑到情境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创设并利用各种情境,以使语言迁移达到最大效果。

首先上课时我用多种媒体创设浓厚的英语氛围,并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其次,在校园文化氛围布置上,在校园一角喷上一些主体图片并标上英语,教儿童认识动物的farm和zoo主题,认识人物的family主题,还有孩子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让孩子们由熟知的母语迁移到英语,此外,还可以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贴上孩子们的英语手工作品或优秀作业,每隔一个月出一期英语板报,每学期举行一次英语才艺比赛等。

除了这些集体的氛围,我还推荐孩子们看有益的英语少儿节目入香港国际台的少儿节目,推荐孩子们订阅英语儿童画报,并在每节英语课的前两分钟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在英语方面的收获。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辟各种语言信息源和应用语言的情境和氛围。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学英语、用英语的好习惯,加强和巩固粤语对英语的迁移效果。

(2)小学英语中高年段如何实现粤语对英语的迁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从以感性思维为主慢慢发展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共同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重点实现的是轻重音、语法和文化等方面迁移和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什么轻重音要到高年级才能较易学会迁移呢?我个人认为,轻重音的难点主要在多音节词和长句子里。

而这些内容在低年级较少。

其次,句子中的轻重音要根据语言环境和词性来确定,而这些抽象的内容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由于粤语在语言习惯上有很多方面与英语有相似之处,语法方面可以让学生正迁移。

如英语的现在进行时态:I’m having b reakfast.粤语为:我许度食紧饭。

(我正在吃饭。

)在讲英语现在进行时的结构:be +动词ing时,可将粤语的“许度(在)”+动词+紧(正在)正迁移过去,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