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的要义,首先是无害化,即对我们自己和家人无害,保证生活的快乐安康,同时对环境无害,能够与环境友好相处。
随着我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水平不断升级提速,我们需要及时刷新过往的生活经验,做一个紧跟“绿色”潮流、熟谙“绿色”窍门的“知道分子”。
衣服不仅是驱寒保暖的工具,也是我们最直接的社交名片。
我们每天亲密接触的衣服,却可能潜藏着很多不利于健康的风险。
留神“新”衣物新买的内衣或床上用品,看起来光鲜亮丽,但穿着之前最好先清洗一下,因为织染过程中可能残留导致皮肤过敏的化学物质,缝制和运输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沾染致病的细菌。
石油干洗剂相对环保然而价格较高,所以很多干洗店使用的仍是四氯乙烯,衣服洗净之后会有微量四氯乙烯残留,因此干洗后的衣服最好先晾12~24小时再穿,让残留的化学制剂彻底挥发。
无害,还要生态你知道吗?棉花只占用了全球3%的耕地,却耗掉了全球大约25%的杀虫剂。
所以现在有的消费者对衣物的“绿色”要求已经从“纯棉主张”(选择棉制品、丝、麻等天然材料的衣物)升级到了“生态服装”,将环保无害的追求延伸到了织物原料的生产过程中。
这些织物的原料在种植生产的过程中不使用或控制使用农药,使用的染色剂也是天然的。
一些生态服装品牌已成为生态服装推崇者的宠儿。
食物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也是我们重要的快乐之源,如何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学问。
冰箱不是保险柜统计证实,大多数食物中毒发生在家里,而不是在饭馆里。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显示,家用冰箱中的病菌密度可以达到平均每平方厘米1140万株,而与之相比,厨房地板上的病菌密度仅为1万。
科学家们建议,要想杀灭冰箱细菌,必须掌握正确的分类储存方法,每月用酸性清洁剂加热水擦洗冰箱,烹调时应当把肉类食品完全煮熟。
掌握冰箱内食物的营养特性也很重要。
例如,储存在冰箱内的蔬菜,应按照先吃叶菜再吃瓜的顺序食用,因为叶菜保存时间太长的话,其营养成分会大打折扣,最好在两天内吃完。
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标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可以放心食用,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分: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绿色食品严格控制使用或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无公害食品是指限量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制剂。
简而言之,有机食品的标准高于绿色食品,而绿色食品又高于无公害食品。
它们的包装上都有专门的标志。
现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有机超市。
吃野生动物有风险爱冒险、爱尝新是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乐于吃各种野生动物,但这种吃法常常有风险,凉拌福寿螺与脑膜炎,果子狸与非典,即是众所周知的警示。
即使普通的野生动物,也未必安全。
以吃蛇为例,某些地区有吃蛇的风俗和习惯,认为吃蛇可以滋补身体,但市场出售的蛇类很少经过检验检疫,而且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市场上有不少“激素蛇”、长寄生虫的蛇。
一条膘肥体壮、肥得连鳞片都合不拢的蛇很有可能就是蛇贩子用激素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催肥的。
这样的蛇吃下去,不但不能滋补身体,还很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2006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从1978年的3.6平米跃升到26平米。
但在住房面积全面提升的同时,我们的居住品质却面临着各种污染的威胁。
不要花钱买“杀手”肖先生放了一个月的“味儿”之后搬进了装修好的新居。
然而,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和家人觉得在屋里呆久了就会呼吸道痒痛。
请了室内空气检测机构检测后发现,原来是甲醛超标。
仔细推究,问题出在胶上。
所以装修时不仅板材等硬件、大件需要环保,还要留心胶和粘合剂的使用,以免被其中潜藏的有害气体污染。
而现在家装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的天然石材,也需要留意其辐射强度。
一般来说,装修过后需要做包含甲醛、苯、氨、T V O 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四个项目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对于已入住的房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提示:消除室内一切污染物质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通风。
打造一个家庭“氧吧”在家里养些绿色植物不仅点缀环境,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氧气,盆栽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够吸纳居室中的有害物质。
如吊兰、蝴蝶兰、仙人掌科植物、龙舌兰科植物就是建设家庭氧吧的首选。
其中,吊兰尤其值得推荐。
数据显示,一盆吊兰能够吸收一立方米空气中96%的一氧化碳和86%的甲醛,还能分解由复印机等排放的苯,在众多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中,功效堪称第一。
吊兰喜阴,在微弱的光线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非常适合室内放置。
中国正在由“自行车王国”向“汽车王国”转轨,200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其中私家车超过2000万辆。
当你拥有私家车或者正准备实现自己的购车、换车计划时,请不要忘了,汽车尾气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首因,出行的环保已经是环保领域的一件大事。
国I V排污限值降低60%很多新车在售卖的时候都自称尾气排放符合I I I号、I V号标准。
这些标准指的是中国轻型汽车I I I、I V号排放标准。
它们是参照欧洲的机动车环保排放标准制定的,在污染物排放限值上,与欧I I I、欧I V标准完全相同。
按照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施行国I V排放标准。
国I V比国内通行的I I号标准、北京目前采用的I I I号标准更严格,国I I I污染物排放限值比国I I降低约30%,而国I V则降低了60%。
小排量有面子利于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因为国人觉得开它没面子,而难以进入高收入人群的视线。
但在欧洲,小排量车因为它的环保特性已广受大众欢迎,成为时下风尚。
按照一般定义,小排量车通常是指排量在1升左右的“微型汽车”,与排量在1.4升左右的轿车相比,每百公里要省油4升左右。
以一般家庭用车每月跑2000公里计算,每年就可省油近千升。
选择小排量车于己是节省,于环境是功德!是做豪华轿车的F A N S,还是开小排量车做一个环保先锋?是把孩子用过的旧玩具直接送进垃圾箱,还是清洗干净后送给需要它的其他孩子?购买“新欢”和处置旧物时,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处在这样的抉择中。
这些抉择实际上隐含着对物品和资源的一种环保态度——可持续利用。
这也是绿色生活的一大要义,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身体力行。
主动环保:让绿色可持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契合了爱物、惜物的中国传统美德。
如果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种节俭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被动环保,我们今天的爱物惜物则是一种“主动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
少用“一次性”一次性筷子、纸杯、面巾纸……一次性物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极大地消耗着地球资例如,生产一吨纸,需消耗木材2.5立方米,耗水100~200立方米,耗电2000~2500千瓦时。
一次性和可持续是对立的,我们要尽量减少和放弃这种行为。
今天,出行携带筷子、自备杯子,使用环保购物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而久违了的手帕也在绿色生活的风潮中重新成为许多人的随身必备品。
环保在细节中荧光灯泡比传统白炽灯节能75%,并且寿命至少长七年;家用电器处在待机状态所造成的低电能消耗,积少成多就是不小的浪费;你家的马桶漏水吗?按民间流传的风水说法,马桶漏水,人会漏财。
话说回来,马桶漏水增加水费支出,确实也是漏财啊。
从现在开始换用节能灯泡;除冰箱插座外,装一个出门前可切断全部电源的总插座;选用一款节能马桶,既省钱又环保……让我们把环保观念,对资源的节约根植于生活细节中。
“今天不开车”在每年的9月22日“国际无车日”这天,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纷纷停开私家车而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近距离出行则步行或骑自行车。
身为有车族的你,不一定只在国际无车日做一天的“停车族”,完全可以为自己多安排一些不开车日:天气很好的时候,可选择提早出门,步行上班,看一路风景;天气不好的时候,为了避免第二天洗车,可以选择地铁、公交。
不做科技恋物癖有人拥有4个M P3播放器、有人两个月换一部手机,很多年轻人不停追逐着最新的高科技产品潮流。
然而,手机中最经常使用的功能仅仅那么四五种,音乐欣赏水准也难以像播放器的频繁升级那样迅速获得提升。
潮流无穷尽,我们是否要跟每一波风潮?一线品牌往往很短时间内就推出一款新产品,你真的需要这些新产品的新功能吗?也许你可以放慢追逐潮流的脚步,在变动不停的世界中,去体会不盲从、不跟风的个性之美。
在描述气候变化的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中,一只巴西蝴蝶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出现一场龙卷风。
社会领域也存在“蝴蝶效应”: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全可能产生轰动效应。
如果你已经享受了绿色生活带来的好处,也成为了这种生活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那么你还愿意做一只推动它的“蝴蝶”,做一个“布道者”,让更多的人成为绿色生活的受益者和创造者吗?成为绿色生活的榜样在生活中,有人希望做某件事,却仅仅是因为缺乏先例或者没有同行者而发怵,打了退堂鼓;有人愿意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却苦于不知从何开始,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先行者的引领和推动。
绿色生活既是一种先进的生活理念,也是一个需要诸多技巧和方法的庞大体系,如果你的生活已经够“绿色”,那么,不要独善其身,站出来,成为那些希望向你看齐的人的同伴和老师吧。
当然,惯性的力量是强大的,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一下子理解你。
当你在餐馆使用自带的筷子时,可能会被人视作“矫情”;当你提醒身边同事用过复印机后按下“节能键”时,也许会有人背地里喊你“事儿妈”……绿色生活先驱者常常会遭遇这类挫折,对此,坚定的绿色生活传播者吴小姐处之泰然。
吴小姐因为经常要求同事、朋友乃至出租车司机掐灭香烟而人称“吴则徐”。
但经过她的“软硬兼施”,办公室的长明灯消失了、烟枪们也收敛了很多。
吴小姐相信绿色生活充满魅力,人们只要坚持,就会享受绿色之乐。
从单干到一起干自从京顺路上开了一家店专卖有机蔬菜等有机食品后,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刘康就成了那家店的常客。
有好东西刘康喜欢跟人分享,时间一长,好张罗的他索性当上街坊邻居的“团购”组织者,每次都给大家拉回一后备箱又便宜又放心的有机蔬菜。
从花卉购买到绿色建材,像刘康这样的团购者正在日常消费领域形成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绿色军团”。
他们在收获实惠的同时,还增长了消费经验,提高了辨别能力。
如果你对更深度的环保活动有热情,加入一个环保组织是不错的选择。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把大家的声音集中起来,可以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力。
如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家园、绿色江河等,都是知名的环保组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很容易寻找到自己所在城市的环保组织的信息。
另一方面,许多大型企业正在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
以安利为例,除了在生产环节注重环保以外,还在全国各地分公司成立了120余家志愿者协会,致力于环境保护、关爱儿童等公益项目。
如果你希望为环保、为绿色生活多做一点事,不妨考虑加入一个环保组织或者做一个环保领头羊,带动大家,由“单干”变成“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