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格障碍
第一节人格障碍的概述
1.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己具有临床意义。
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矫正,只有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可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通常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并持续发展到成年,甚至中年。
现年18岁以上且症状至少已持续2年,方可做出诊断。
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2.人格障碍的类别和共病现象
(1)人格障碍的类别: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2)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许多人格障碍病人在同一时间或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符合不止一种类型的人格障碍。
另外,60%的药物滥用病人同时也有人格障碍。
(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1.偏执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害他,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
障碍始于成年早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形成原因:遗传基因。
治疗:认知疗法。
2.分裂样人格障碍: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乏,对表扬和批评冷漠,缺乏社会技能。
男性多于女性。
形成原因:生物机能障碍;早期的人际关系。
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主要促进他们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团体治疗,为病人建立社会系统提供机会。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起源于童年期的行为障碍,男性比女性更常见,贫穷、不稳定的家庭中长大的个体更易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可能原因: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神经生物作用,包括唤醒不足假说和无畏惧假说;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攻击行为部分源于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生物学的、生理心理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复杂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4)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治疗和预防:临床医生主张鉴别高危儿童,以便及早实施治疗。
家庭治疗是针对儿童最普遍的治疗策略,治疗师应教会父母识别儿童早期的行为问题,有效地利用奖励来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鼓励亲社会行为。
4.冲动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病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可能原因有:生理基础;心理原因,如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自卑与补偿,自尊心受挫;
家庭原因,如父母的溺爱,专制型家庭;社会原因。
5.表演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际,但是,他们总是被其他人认为是不真诚的、肤浅的。
他们的认知力式是印象主义的。
他们的言语空虚,缺乏细节,好夸张,以过分的感情或夸张的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6.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点就是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
特征是过分地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不安全感。
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2倍。
约70%强迫症病人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可能原因:理论上认为,强迫性人格障碍源于儿童期父母的严历惩罚;父母关心过少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治疗:认知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的认知功能失调、仪式性动作、负性情绪、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上的问题;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7.焦虑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他们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活动的倾向。
焦虑性人格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
8.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这种障碍的形成可能是受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的影响。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格障碍起源于( )
A.胎儿期B.童年期
C.青年期D.老年期
2.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是下列哪种人格障碍的特点。
( )
A.表演性B.冲动性
C.焦虑性D.反社会性
3.双胞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共同患病率的研究揭示了该种人格障碍哪方面的病因。
( ) A.整合模型B.社会心理原因
C.遗传原因D.生物递质原因
4.下列哪种人格障碍不具有攻击性。
( )
A.偏执性B.反社会性
C.冲动性D.表演性
二、名词解释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2.依赖性人格障碍:
3.分裂样性人格障碍:
三、填空题
1.当前许多学者都在试图使用外倾性、____、____、____和经验的开放性等五个维度对人格障碍做出有意义的标定。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格障碍?
2.CCMD-3对人格障碍是如何划分的?
五、论述题
1.请从至少三个方向论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成因?
2.在各类人格障碍分类中,男性都倾向于更高的患病率。
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3.论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概念、诊断标准及可能原因。
六、案例分析
李某,男,10岁。
生后父母离异,7岁前由祖母带大,家庭经济优越,从小受溺爱。
其父曾因为参与团伙犯罪、打架、斗殴而被判入狱1 0年。
李某从小性格固执而顽皮,喜欢恶作剧。
入小学后成绩优秀,但有打架、欺负同学、辱骂老师的现象,甚至在课桌上剖杀麻雀。
三年级在回家路上公然裸露生殖嚣。
以后学习逐渐下降,小学毕业补考,初一留级,被勒令退学。
不听继父管教,有时对打。
14岁被送至工读学校,经常借故离校不归,多次被捆绑回校。
1 5岁家长领回后,多次盗窃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想洗心革面。
17岁参加工作后又多次旷工,引朋友在家吃喝、赌博,并结交一些品行不好的女朋友。
虽然多年受祖母的照顾与袒护,却经常打骂祖母。
18岁在外闹事,用皮带、棍棒抽打别人致多处软组织挫伤。
骑自行车撞了别人,反说别人挡了他的道而拳打脚踢。
请根据本章有关人格障碍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李某的情况,可以做出何种诊断?
2.李某有这种障碍的哪888典型临床描述?
3.试分析造成李某患病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