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第二次课)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第二次课)

地域——西北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圈、产业带 城乡——城市、县城、乡镇 路线——路段所处的等级、功能、区位 方向——路段或交叉口的不同流向,方向分布系数
主 要 行 车 方 向 交 通 量 KD 双 向 交 通 量 100% 车道——里车道、中间车道、外车道
宁波市公路网
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超车条件、交通 管理、交通环境
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 相互关系
交通流概述
交通流的基本概念:行人流、自行车流、机动
车流;
交通流特性:
约束(控制与管理)与自由(交通参与者选择 行为)的双重性、
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
各车辆的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
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公式
互算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驾驶员——性格、性别、情绪、年龄、婚姻等 车辆——车型、车龄 道路
街道类型与等级——等级高、车速高 平面线型——平曲线(大半径、小半径)、直线 纵断面线类型——上坡、下坡、平坡 车道数与车道位置——车道数多、有分隔带 视距——视距大则车速大 侧向净空——侧向净空受限,车速下降 路面——高等级路面车速高
公路交通量构成特性:与地域、道路等级、经济发 展、地区特征密切关系。
高等级公路:大中小客车、大中小货车、集装箱车。 普通公路:混合交通,大中小货车、大中小货车,大小
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助力车、自行车、畜力车。
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量构成基本特性:兼有城市道 路和公路的特性。
城市道路交通量构成基本特性:混合交通严重,受 交通管制、道路等级和功能、城市分区。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i1
Qi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MADT310i301Qi,311i311Qi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WADT
1 7
7 i1
Qi
交通量的基本特性
时间分布特性 空间分布特性 构成特性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变化系数
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年 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 的月变化系数,以K月表示。
交通量构成
设计小时交通量
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 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造成投资浪费,第 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是最合适的。
30HV:将一年中所有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由大到小的顺 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又称为设计交通量。阻塞 概率=30/8760(24×365)=0.34%。(美国)
行车速度特性
速度基本定义
速度基本定义——行驶距离/所需时间; 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车速。
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 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 间的比值。
临界车速(最佳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即通 行能力最大时的车速,用于选择道路等级。
宁 波 市 交 通 量 空 间 分 布
浙江省公路网
浙 江 省 交 通 量 空 间 分 布
湖北省公路网交通空间分布
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交通量的构成:交通量中各种交通工具(机动车、 非机动车、客车、货车;大、中、小客货车;公交车、 出租车、摩托车等)所占数量和比重;确定道路功能、 性质、制定道路管制策略措施的重要依据。
芙蓉东路-北池头二路南进口
195 190 185 180 175 170 165 160 155
07:00 07:15 07:30 07:45 08:00 08:15 08:30 08:45 时段
西进口 南进口
交通量的时变性总结
交通流的时变性:交通量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划分:月变化、周变化、时变化 流量:AADT、MADT、WADT、PHT 影响:月变系数K月、周变系数K周日、高峰小时
系数PHFt 高峰与平峰
交通运行特征的直接反应;交通过剩或不足 交通设施设计以及交通管控方案制定的依据 影响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交通量空间分布:交通量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特性 称为空间分布特性;一般是指统一时间或相似条件 下,随地域、城乡、路线、方向、车道等的差别而 变化的情况。
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 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 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
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统计方法
地点车速分布直方图 车速频率分布图 累计频率分布图
累计频率分布图
50%位车速——正态分布下等于平均车速 85%位车速——路段行驶高速限制参考值 15%位车速——路段行驶低速限制参考值
交通特性分析
(第二次课)
初识交通量
交通量定义
交通量: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单位: 辆/时间
交通量分类(按交通类型)
机动车交通量 非机动车交通量 行人交通量
交通量影响因素
道路等级、道路功能、地区特征、时间特征
平均交通量
平均交通量:通常选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 该时段内的代表交通量,常用单位:辆/d, 辆/h。
高峰小时交通量(PHT):交通量呈高峰的小时称为高
峰小时,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流量与高峰小时内 某一时段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交通量(pcu/h)
交通量(pcu/h)
芙蓉东路-北池头二路西进口
250
200
150
100
50
0 07:00 07:15 07:30 07:45 08:00 08:15 08:30 08:45 时段
周变化:一周内各天交通量的变化称为周变化。年 平均日交通量与某周日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 通量的周变化系数,以K周日表示。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变化系数
时变化:一天24小时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变化称 为时变化。
特征变化系数:12h、16h、18h、高峰时段交通量占 全日交通量之比作为特征变化系数,用以表征交通 量的时变规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