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怀化市叠翠兰亭山庄简介

怀化市叠翠兰亭山庄简介

怀化市叠翠兰亭山庄简介怀化叠翠兰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坐落在怀化市杨村水垅村黄岩风景区下,距怀化市中心约8公里,叠翠兰亭山庄是一处以徽派建筑为主的仿古休闲山庄。

山庄集餐饮、娱乐、住宿、会议、休闲垂钓、民俗活动为一体,是怀化目前首家大型综合性民俗文化休闲山庄。

山庄地处黄岩山脉余脉,依山傍水,水龙溪似一玉带蜿蜒流过,黄岩万亩梯田环抱四周,黄岩山系几条余脉犹如苍龙飞落此地,造就了一处风景优美,物华天宝的地方。

水龙溪三条支流也汇聚于此,形成“群龙戏水”,在溪水出口处两山紧锁,入口建有一座石桥,是锁水口的守财之桥,山势的龙口边,筑起一座水坝,溪水在此酿了一汪清泉,气遇水则止,最终,在叠翠兰亭形成了一处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中国是一个讲风水之学的国度,一个阳地基本风水理念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叠翠兰亭三面环水,为左右逢缘之势,屋后的龙脉上有一处形似巨龟的山头把守,传说中的玄武就是一种龟背蛇首的异兽,门前的“棲凤阁”是一处干栏盖小青瓦楼阁式建筑,主楼阁三层为凤身凤头,两边长风雨廊似凤翼,俯看“棲凤阁”犹如一展翅欲飞的彩凤,传说中的朱雀就是凤凰,所以“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恰好和叠翠兰亭不谋而合。

是宿命?还是天意?可能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天注定,想必叠翠兰亭中的主人和来客皆大富大贵之人。

做为怀化首家以徽派建筑为主的仿古园林山庄,叠翠兰亭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徽派建筑在中国风水学上的运用,易经风水中的“秀、雅、吉、变、情”原则都运用其中,融会贯通,变化万千。

一、 秀叠翠兰亭的建筑群体依山而建,白墙黑瓦,青山绿水,小桥人家,高墙天井形成的画面,远望而去,如一幅秀丽淡雅的水墨中国山水画,这些可称为“秀”。

二、 雅叠翠兰亭无论是建筑、家具陈设、字画古玩、亭台楼阁,都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色彩简单大方、古朴凝重,无处不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黑白无极的道文化,禅文化等。

让人犹入世外桃园,步入洗去世俗尘埃的清修之地,心如明镜,这就是“雅”。

三、 吉“福、禄、寿”,人心向往,“灾、难、危”,人所趋避,“饥、贫、苦”,人所难忍,趋吉避凶的思想意识,世人都有,也是人类本能的条件反映。

叠翠兰亭的规划原则,按徽派风格加入了阴阳五行原理,按照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分类,白色为金,黑色为水,绿色为木,红色为火,黄色为土。

徽州民居常用的白墙黑瓦搭配,就是“金生水”格局。

形势派风水理论认为“山主贵,水主财”。

金盛则水旺,黑白搭配利于财。

另外,五行中金主肺,水主肾,黑白相配“肺”好,“肾”好,心胸通畅,多子多孙。

山主静为阴,水主动为阳,山水交会即阴阳交会。

叠翠兰亭山好水好,房屋好,人居其中平平安安,稳中求财是最大的吉利。

这就是阴阳五行中求“吉”四、变叠翠兰亭建筑采用传统徽派风格,马头墙错落变化,鳞次栉比,雕刻精美的门窗、门罩、栏杆各有特色,一副副独具匠心的书画作品风格各异,无一不体现了传统文化“变”的理念。

五、情“山禽拂席起,溪水入庭流”,“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

叠翠兰亭在屋宇楼台营造中,处处寄情于山,处处寄情于水,融山水之情于万千,尊重自然,理解自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就是最大的“情”叠翠兰亭休闲山庄由众多亭台楼宇组成,以下是具体山庄景点的介绍。

留君桥:留君者,实为留客也,君则客,客能留,则此处为能留之地,留也,必生财,生财也,则必聚财守财,又名“锁水桥”,可以将山庄的风水财气守住,为“水口“之杰作。

大门牌坊:大门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殿式,主题风格和山庄建筑一致,采用的是白墙黑瓦,古朴大方,气势雄伟。

正中匾额书写有“叠翠兰亭“四字,牌坊正反皆绘有精美的图案和水墨山水画,精致细腻,巧夺天工。

围墙:山庄围墙依山势而筑,蜿蜒起伏变化,错落有致,青瓦白墙。

在墙的每个起伏处绘有一幅字画,表现形式多样,书法有“真、草、篆、隶、行”,绘画有“山水、花鸟、人物”, 民俗画有“福、禄、寿、|喜、财和暗八仙”等。

细细品味其中,意趣盎然,可以称得上是山庄的锦上添花之作。

棲凤阁:棲凤阁是一处干栏式长廊建筑,全楼木质,镂空雕花窗三层结构。

从半山处俯瞰,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长廊依山傍水,风景优雅,是游人雅士赏景品茗的最佳之地。

半闲楼:半闲楼是叠翠兰亭山庄建筑群的主楼之一,该楼为四扇双层三开间,双侧有封火马头墙,大门门头上悬挂匾额“半闲楼”,两边挂有一副楹联“兰亭叠翠浮生偷得半日,秦门映柳半日足抵浮生”。

“半闲楼”是取“浮生偷得半日闲”之意,讲芸芸众生们整日忙于工作生活之中,偶尔偷得半天清闲的时候,能到此休闲放松,品茗赏兰,心情得以解脱,所谓“宁静致远”。

俗话说“打开堂门迎贵客”,堂屋大门是五扇镂空雕花木门,上面雕刻有中国传统的“福、禄、寿”图案,意为“五福临门”。

一进门就是“乐中堂”,“乐中堂”是半闲楼的堂屋,实为中堂,其实只能算是前厅,是平时客人小做休息和通往里屋四合院的过厅。

“乐中堂”是一处中式堂屋的设计,堂门两边分别是一对景德镇出的青花松鹤瓷瓶,像征“平安长寿”。

堂屋正中摆放一组红木家具,有八仙桌,太师椅,神案,神案右边放置一个青花瓷瓶,左边一面瓷镜,喻意主人心态“平静”,正中屏壁上方挂有木匾“乐中堂”,木匾下方挂有一副绢本绘画《松鹤双梅图》,该画是怀化青年画家杨荣欢先生临清乾隆画家沈铨的一副名作,该画原作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为国宝。

这幅画虽是临摹之作,但也画工细腻,笔墨生动,设色古朴大方。

两边挂有一副出自画家之手的篆书对联,对联写出了此画的情趣:“酒罢诗余弄笔墨,老梅双鹤戏松竹”。

意为画家在喝完酒吟完诗后玩弄笔墨,画了一对生机盎然的仙鹤嬉戏于松竹之间,双鹤代表长寿,松竹代表平安,双鹤图给整个中堂营造出了一种健康长寿,平安吉祥的气氛。

中堂左边有四副绢本人物画“渔、樵、耕、读”条屏,上面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古人云:“耕可致富,读可荣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四条屏中,“读放在最后,说明了古人是最重视读书的意思。

右边有红木博古架,红木桌椅等,都是采用上等的“鸡翅木”制作,墙角边红木花几上有幽兰清香,客人可在此处品茗赏兰,闭目小憩。

上面同样挂有一套绢本仿古山水条屏,客人驻足观之,寄情于山水之间,乐在其中,实为“乐中堂”也。

厚德堂:穿过红木落地罩月光门往后,就是小天井,也可叫过道。

穿过这里就是后宅,后宅建筑风格和半闲楼基本一致,这里原本是主人的私人小别墅,但现在已做成了接待游客的地方。

一楼大厅叫“厚德堂”,意为主人用博大、仁厚的心胸和高尚的品德来广纳四方宾朋。

厚德堂左边有一处仿西式的旋转楼梯可上二楼,二楼设有一个豪华大包厢,可同时供十八人左右进餐,包厢内所有的陈设和用具极其奢华,也极具文化品位,再加上高雅的仿古字画,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雅俗共存。

另外还设有一个豪华中包,可同时供十四人左右用餐,虽没有大包奢华,但也处处尽显尊贵。

此楼设计上有较多融入西洋文化的地方,如灯饰和楼梯,可以看得出主人对文化的包容和博大。

叠翠小筑:出了后宅,可以看到山庄左边有一处月光小门,上面书“叠翠小筑”,两边还有一幅对联“明月林间照依依勿走,清泉石上流恋恋可居”,从对联上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留客小住的地方。

联中写出了叠翠兰亭风景迷人,有明月在林间映照,有清泉在溪涧湍流,一片诗情画意,怎不叫人流连忘返呢?所以里边是叠翠兰亭的客房,客房是一幢二层仿徽派建筑,共有客房14间,其中一楼是普通标间,二楼为高档标间,二楼还有一间为豪华套间,里边陈设的家具都是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处处彰显高贵。

每间客房里主人都细心地挂上一两幅字画,或福寿,或兰竹,或山水,或人物,真是“倚窗见诗情,卧榻有画意”,这样的居室能不让您“依依勿走,恋恋可居”吗?整个叠翠兰亭建筑的精华还是在山庄的右边,向右边径直走穿过一个月光门,又是一个小天地。

这里是一个小过道,上边有一个天桥,有些像古代的绣楼,其实是四合院通往主楼会议室的一个走廊,主人也将它做得古香古色。

过道左边现在是一个小孩玩的小乐园,铺上细沙,很是吸引小孩的注意,但是因为风格的冲突,主人可能会将这个小儿童乐园另辟他所,将其改成一个民俗文化展示场地,更好地展示我们的五溪文化,也更好地和主体建筑协调一致。

过道边的墙上绘有一幅长三米多的“叠翠兰亭春韵图”,这是杨荣欢先生的精心之作,画中用传统国画散点构图的方式绘出了叠翠兰亭的全景图,画中山峦叠翠,溪流潺潺,山庄建筑鳞次栉比,四周古木苍翠,亭台楼阁,相映成趣。

好一派人间仙境般的意境,真是“人在山中走,意在画中游”。

醉何坊:四合院又名“醉何坊”,可以理解为人生难得几回醉,今朝能有一醉又何妨。

里面书有一幅对联:“食东坡肉,饮杜康酒把酒论英雄,弄黄岩月听霓裳曲持箸思美人”。

四合院中间是一个长方形天井,天井在中国民居中是比较常见的,天井讲究天地合一,中间用彩色的雨花石拼成一个圆形 “五福捧寿”的图案。

天井的方和中间的圆形图案喻意天圆地方,图案中的五只蝙蝠通“福”,喻意五福临门,福从天降,福寿双全。

天井两边还分别摆放了四个青花太平瓷缸,在古代建筑中的天井都会放置太平缸,除了可以蓄水养鱼之外关键是可以防火,喻意家宅平安。

天井四周的排水通道设计更加体现中国人传统聚财的观念——“肥水不流外人田”。

天井中没有专设的排水通道口,四周排水沟上铺设了一块块四方铜钱形状的石板,四面屋檐的雨水都往钱眼里流,这样叫做“四水归一”,喻为东、南、西、北四方财源都汇聚其中之意。

“醉何坊”分上下两层,楼上有12个包厢,楼下14个。

楼上包厢都是以中国历史上的君王或古代英雄人物为主题命名,楼下是以历史上的美人、才女为主题命名,而且他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建筑装饰中主人也细心地体现了这一点,如:走廊上的木雕装饰楼上用的是龍,楼下用的是凤,说明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

楼上包厢房名分别有秦始皇宫(秦始皇)、沧海居(曹操)、武穆府(岳飞)、吴侯苑(孙权)、霸王台(项羽)、梨园坊(唐玄宗)、午朝门(朱元璋)、后主楼(李煜)、汉王营(刘邦)、汉武大殿(刘彻)、紫禁城(康熙)。

楼下包厢分别有圆圆府(陈圆圆)、褒姒楼(褒姒)、香君馆(李香君)、长门宫(陈阿娇)、铜雀台(二乔)、沉鱼轩(西施)、月西厢(崔莺莺)、文君垆(卓文君)、飞燕阁(赵飞燕)、明妃苑(王昭君)、长生殿(杨贵妃)、琵琶坊(琵琶女)、闭月园(貂婵)、虞姬帐(虞姬)。

每一个包厢内都有一幅有关其主题人物的画像和介绍,让我们更深地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历史长河里英雄美女,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在“醉何坊”二楼最显眼处还有一幅长达6米的仿古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专门请西安的一位仿宫廷画高手绘制的巨作,画中描绘了古代上层女性在春郊骑马游春的情形。

此画和对面“棲凤阁”里陈列的仿唐代名画《捣练图》为同一画家所绘制,《捣练图》描绘的是古代下层纺织女工劳作的场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