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述评_张廷海

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述评_张廷海

收稿日期:2008-12-16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AHSK05-06D38)作者简介:张廷海(1975-),男,安徽蚌埠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集群经济、农产品贸易与流通。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相关研究涉及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等诸多方面,而实证分析以区域或个案分析为主。

比较而言,国内有关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

1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按照OECD 对产业集群的层次划分,农业产业集群属于“部门或产业层次”的范畴,因此研究农业产业集群,必然涉及农业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间生产链的联系。

国外有关农业产业集群研究通常是与食品加工业集群(food processing industrycluster )、农业企业集群(agro-enterprise cluster )结合在一起的。

WIA (2003)认为农业和食品生产集群开始于农作物包括谷类、家畜等的成长,结束于农产品的批发零售和配送,还包括一些支撑产业如冷冻仓库贮存、肥料制造、公共机构监察等环节,而美国Oklahoma 商务部(2005)把农业产业集群概括为农业生产、农业支持和增值加工三部分。

Kulshreshtha &Thompson (2005)也有类似的结论,认为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agriculture and foodclusters )由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农场投入制造3个子集群(sub-clusters )组成。

国内学者多基于Porter 产业集群概念来界定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

宋玉兰和陈彤(2005)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在接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

尹成杰(2006)也有实质相同的定义,把农业产业集群看成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

董秦(2006)从集群和产业链角度出发,把农业产业集群定义为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以上下游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农业企业为龙身,辅之各类支撑服务体系,围绕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并在地理上或特定空间集聚的现象。

也有学者将农业产业集群界定为统一的生产经营合作网络(向会娟等,2005;臧良运,2006)。

这些定义显然更具一般性,但缺乏对农业产业链具体环节的考察。

2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农业产业集群既有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Kelsey Short (2004)认为农业、林产或食物集群(AFF )的普遍特征是其所有子集群均具有增值经济活动,这些增值经济活动应用于未加工的农业天然资源,会给路易斯安那州带来良好的收益。

宋玉兰和陈彤(2005)认为农业产业集群具有网状产业链结构、内生的灵活专业化、农户是基础主体、农业合作体系发达、基础设施现代化、创新能力良好和地方文化根植性强等基本特征。

兰肇华(2006)认为除了农户基本主体和地域性特征外,农业产业集群还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然风险特征强等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述评张廷海(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摘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产业集群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文章以最近几年来的现有文献为基础,从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发展模式、实证分析及相关政策入手,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综述和简短评价,以寻求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合理解释和更加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集群政策;述评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907(2009)01-0008-02A Review on Agriculture Industry ClusterZHANG Ting-hai(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Bengbu 233041,China)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discus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extensivel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of its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power-based mechanism,developing models,experiential analysis and different government policies as well to seek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for further study.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Cluster policy;Research survey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8~9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方面的特点。

尹成杰(2006)详细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认为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相对较高,农户间、企业间协作配套较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快,核心力量和依托是龙头企业,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具有勇于创新、创业的领导机构和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程度较高等特征。

3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诱因源于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内在机制来自于合作需求、市场决定力量是规模经济,而路径依赖是其主要的制度因素(宋玉兰和陈彤,2005)。

王锦旺等(2008)认为关键组织或个人的市场观念、创新素养、资源意识、组织和运作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市场行为等方面决定的基本营销素养是农业产业集群自构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依赖于创业群落、企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受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周新德(2008)对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资源禀赋是农业产业集群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植性”、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学习效应是农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政府行为和外部竞争环境衍生出来的外源动力机制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外在推力。

由于主体要素、集群结构和发展环境的差异,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

有学者按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和专业化程度,把其划分为“公司+农户”型、龙头互补带动型、市场中心型、纵向一体化型和同心多元化型几种模式(王建国,2005),也有学者提出农业高科技园模式、中心企业型模式和市场型模式(向会娟等,2005),还有学者按不同的生产流通过程把其归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和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等几种发展模式(尹成杰,2006)。

刘春玲(2005)和宋一淼(2005)则按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把它归纳为依据优势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形成专业化小城镇的农业集群、依靠科技与专业优势建立的高科技农业集群、依托市场条件建立的农业集群、依靠外来资金带来多个配套企业的农业集群和改革公有制企业后衍生与集聚形成的农业集群等多种发展模式。

4农业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有关农业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主要是基于区域农业生产群落展开的,如美国Minnesota州的食品加工业集群(Munnich, et.al.,1996)、California州的葡萄业集群(Porter,1998)、加拿大Toronto州的食品与面包集群(Wolfson,2005)、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与产蛋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以及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集群(高峰等,2007;刘俊浩等,2008)。

在研究方法上,Goetz,et.al.(2004)采用了地方就业分析、区域配额、变化共享分析、bubble图、位置关联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美国东北部农业和食品产业集群进行经验研究。

研究表明,经济转型期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增加妇女就业机会,提高国内对国际农业生产需求的供给,进而改进贸易平衡(KREI,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2005);同时,还可以实现集约化经营,实现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结合,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杨丽等,2005)和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及产业化水平(孙中叶,2005)。

5农业产业集群政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制定的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Joong-Wan Cho(2004)探讨了包括农业企业集群(agro-based enterprises)在内的SME集群的竞争优势,并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集群政策涵义。

KREI(2005)提出了一系列农业产业集群政策,诸如建立法律法规框架;发展私营部门;集群参与者之间创立亲密关系;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每一价值链的科技创新;建立银行系统为关联产业提供广泛的金融支持和投资促进;构建必要的基层结构。

国内学者也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和具体农业集群区域的特点,提出地方政府应加强农业集群规划,加大(准)公共物品投入,从而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尹成杰,2006;兰肇华,2006)。

姚阳等(2007)就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融资困难、市场竞争、政府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整体分析。

从整体论的角度来看,农业的集群化发展是提高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Zashev&Vahtra,2006;Zepponi& Fisch,2007)。

6结束语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有关农业产业集群的讨论相当广泛。

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农业的集群化发展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已得到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