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第一讲政党体制与政党政治1、政党体制定义:随政党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是政党为取得政权而形成的各政党间、政党与政权间的关系网络或结构,就是政党从政模式。

分类: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一党制: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惟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没有合法存在的机会,或存在其他政党,却禁止它们执政。

两党制:一个国家中存在多个政党,其中居垄断地位的两个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多党制:一个国家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势均力敌的政党,其中任何一个政党也不能独立取得多数支持,一些政党便联合起来组成多数执掌政权。

2、政党体制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它的客观性。

3、三种典型政党体制比较:一党制优点:政局稳定,政策延续性强,政策出台周期短,运作快,被形象的称为“推土机”模式。

像三峡移民、城市拆迁等在美国是很难开展的。

缺点:缺乏在野党的监督,腐败比较泛滥,国家的政策往往倾斜到执政党一党的局部利益上来,民主程度低,政治生活缺乏活力。

代表国家有:朝鲜、中国、前苏联和一些西亚政教合一的国家。

两党制的优点:轮流执政,政治生活比较活跃,民主程度高,政策制定考虑到各阶层的利益,比较完备,监督有力,清廉程度高。

缺点:竞选费用大,两党间互相攻击,丑闻不断,政府信誉扫地,政策制定周期长,过程复杂,政策连续性不强,在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不如一党制快捷。

代表国家:美国。

多党制和两党制的优缺点几乎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某党要执政必须联合其他小党,组成执政联盟共同执政,优点是各社会阶层都有广泛的代表性,缺点是当针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解散重新选举,容易引发政局动荡,不利于政局稳定。

典型国家:日本。

政党制度各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制度要考各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搬。

4、简述世界各国政党体制的主要类型:在一党制和多党制两大类之下,政党体制分为8个基本类型:(1)一党集权制。

只允许存在一个惟一合法的政党,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纳粹党、意大利法西斯党和日本大政翼赞会(2)一党权威制。

理论上不允许合法政党以外其他政党存在,但是合法政党的理论基础已经动摇,对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二战后的葡萄牙、西班牙(3)一党领导制。

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执政党只有一个,其他政党参政或监督。

原波兰、匈牙利和现中国(4)一党多元制。

允许所有政党平等独立存在,但执政的只有一个,其他处于弱小和反对党地位。

1993年以前的日本、2000年以前的墨西哥(5)两党制。

允许多党存在,执政的只有两个,通过定期选举获得多数支持,轮流执政。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6)温和多党制。

允许多党存在,并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执政的可能,政党之间意识形态距离小共识多,通常多个政党联合组成多数,共同执政。

德国、瑞典、荷兰、丹麦、瑞士、卢森堡(7)极化多党制。

允许多党存在并存在许多个党的执政可能,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差距大分歧严重,政党组合和执政交替频繁(8)碎分化多党制。

允许多党存在并事实存在众多政党,有的温和相处,有的相当对立。

5、试比较分析英国和美国两党制的特点。

美国和英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

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英国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美国两党制的特点:(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B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第二讲政党体制与政党政治1、政党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政党政治是指政党在政治运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政党的定位:第一,政党是沟通民众与公共权利联系的桥梁,把民众和公众权利联系到一起;第二,政党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利之手的延伸。

政党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利益表达功能。

公权力是民众的,政党要掌握公权力就必须得到民众的认同,就必须准确表达他们的利益、愿望和诉求。

这是政党的第一大功能,是前提。

第二,利益综合功能。

通过对民众利益诉求的概括、提炼,变成党的纲领政策主张,这是利益综合功能的体现。

第三,政治录用功能。

一个政党要把那些社会中比较有能力的人,千方百计吸纳到党自身,这叫政治录用功能。

第四,政治社会化功能。

政党的理论不单自己知道就行,还得告诉老百姓,让百姓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就叫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2、国外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政党执政的难度,并成为引发世界政党政治变动的主要诱因。

二是主流政党在创新、调整传统政治理念的同时,仍力图保持其生机与活力,预示着主流政治力量将有一番新的较量。

三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秩序与稳定、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政治意识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各国政党格局和体制将继续处于变动、调整之中,并将因经济社会差异、政党的革新自觉程度而更具多样性。

四是各类政党将更加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和理论创新、组织建设工作,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五是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将在政党国际交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三讲社会民主党的党建模式1、社会民主党的定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社会民主党又组成社会党国际,是一支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

2、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

主要是指一部分激进民主主义者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第二阶段:二战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二国际瓦解,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裂, 各党左派成立第三国际。

第三阶段:从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向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二战后。

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当代各国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苏东剧变, 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重新使用社会民主主义概念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理想。

3、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党的政治目标,强调自由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所在,是真正社会主义纲领的出发点。

第二,关于党的经济目标,谋求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强调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益。

第三,达到党的目标的道路,是以民主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

第四,关于政治体制,主张实行多党制。

第五,关于党的独立自主,在处理各党关系上,强调各党的独立自主。

社会民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多元主义2、实用主义指导下的修正主义。

4、“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点:主要内容:第一,关于经济政策,赞成新型的混合经济。

对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

第二,关于福利政策,认为完全福利政府会导致异化和官僚主义,主张把福利国家改革为“社会投资国家”。

第三,关于政治战略,以争取更多社会群体的支持为目标。

第四,关于市民社会,主张重建集体主义,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之中,培养共同精神。

第五,关于民族国家和全球秩序,主张实行现代民族融合,提出“模糊的民族主义”和“多元主义”概念。

特点:一是理论本身显示多样性。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采取的具体政策也不同,决定了各党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各不相同。

二是具有务实性。

以使用主义为主线,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淡化了左右之争。

三是明显具有折中性,表现在:1、国家和市场折中2、公平和效率折中3、权力责任折中。

第四讲社会民主党的党建模式1、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体系:①党员的社会构成,产业工人占主导,中间阶层逐步增加②选民的社会构成,产业工人选票下降,中间阶层选票上升③党与工会的关系,组织上你中有我,政治上协商合作。

2、欧洲社会民主党变革。

因素:①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浪潮的推动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③国际局势缓和环境的强大影响④媒体和非政党团体作用的不断增强。

特点:①总体上具有灵活、务实、目的明确的实用特征②加强党的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③重视党对媒体的利用④根据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扩大选民基础⑤增强党的形象和影响力。

3、社会民主党组织体系包括哪两部分以及这两部分的构成:(1)体制外组织机构。

包括①党的中央机构②党的领袖③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2)体制内组织机构。

包括①议会党团②中央政府。

第五讲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政治1、发展中国家政党类型:①共产主义政党。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古巴②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主张民主化、多党制和民选政府。

发展中国家居多③民族主义政党。

以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

在亚非拉民族独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

信奉基督教的伦理和人道主义主张多元化代议制民主。

特点:第一,大多数政党把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文化作为纲领和目标。

第二,非洲和伊斯兰地区国家政党把宗教教义和民族传统作为意识形态、纲领和政策。

2、发展中国家政党体制的演变:第一阶段:从独立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一些国家转向了军人强权或一党专权。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再次进入了政党体制的变革时期,独裁统治被推翻,多党政治得到发展。

3、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的原因:首先,一党制政权没有能解决经济问题。

70年代中期开始,拉美国家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发展失衡,外债膨胀;80年代起,非洲经济急转直下,生活水平急剧倒退,意味着以专制促发展的权威主义彻底破产。

其次,一党制和军人专制导致个人专制、权力腐败、体制僵化、国家管理的混乱和低效(苏哈托、中非博卡萨)。

再次,一党制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造成不断的游行示威与骚乱,迫使政府改行多党制(阿尔及利亚、加蓬)。

最后,外部势力的影响和干预。

一是西方势力的促变作用:经济困难不得不向西方借贷,给西方势力的干预提供了机会,美国的援助以实行多党民主制为条件(贝宁、巴拿马和洪都拉斯)。

二是东欧局势的影响。

第三是邻国影响连锁反应(喀麦隆、刚果)。

第六讲西方政党的执政方式1、西方政党获取权力的方式:西方执政党获得执政权的基本途径是选举。

总统制国家执政党获得执政权的标志是取得总统职位,议会制国家获得执政权的标志是取得议会多数。

2、西方政党竞选方式:由每几年一次的大选确定执政,是政党间竞选的结果,即“选民授权”。

在议会制国家,在议会大选中获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或议会第一大党;在总统制国家,在总统大选获胜当选的总统所属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就是执政党或执政联盟。

3、西方政党的组阁方式:英国实行一党单独组阁,受选民和反对党牵制;美国执政党组阁由总统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