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聚类分析讲解
和层次聚类分析一致,快速聚类 分析的距离为样本间亲疏程度的标 志。
两者的不同:层次聚类分析可以 对不用的聚类类数产生一系列的聚类, 而快速聚类只能产生固定类数的聚类, 类数需要用户事先指定。
快速聚类分析计算过程
•迭代过程( Iteration History)
SPSS 逐一计算每一个记录到各个类别中心点的欧 氏距离, 把各个记录按照距离最近的原则归入各个类 别, 并计算新形成的类别中心点; 按照新的中心位置, 重新计算每一记录距离新的类别中心点的距离, 并重 新进行归类, 更新类别中心点; 重复上面计算过程, 直 到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或终止迭代的判断要求为止。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基概念聚类分析实质上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能够将一批样板 数据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密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 况下自动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层次聚类分析方法”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根据聚类对象不同分 为样本型聚类和变量指标型聚类;另一种是“速聚类分 析方法”(K-Means Cluster Analysis)(观察值在200 个以上)。
一、续变量的样本距离测量方法 1.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2.欧式距离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3.Chebychev距离 4.Block距离 5.Minkowski距离 6.Pearson相关系数 7.Sosine相似度
层次聚类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中的样本型聚类
层次聚类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中的变量指标型聚类
计算公式同上类似,不同是变量指标聚类 针对变量间进行距离计算,样本型聚类针 对样本间进行距离计算。
快速聚类分析 (K-Means聚类分析)
快速聚类分析
基本概念
快速聚类法(又称K-均值法),是由 MacQueen于1967年提出的,快速聚类分 析是由用户指定类别数的大样本资料的逐 步聚类分析。
快速聚类分析
思想:首先对数据进行初始分类,然后再 依据样品间的距离按一定规则逐步调整,直 至不能再调整为止。
适合于:样本数目较大的数据集的聚类分 析
进行快速样本聚类首先要选择用于聚
类分析的变量和类数。参与聚类分析的变 量必须是数值型变量,且至少要有一个。 为了清楚地表明各观察量最后聚到哪一类, 还应该指定一个表明观测量特征的变量作 为标识变量,例如编号、姓名之类的变量。 聚类必须大于等于2,但是聚类数不能大 于数据文件中的观测数。
二、顺序或名义变量的样本亲疏程度测量方法 1.Chi-square measure(卡方度量) 2.Phi-square measure
层次聚类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中的样本型聚类
三、样本数据与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的亲疏 程度测量方法 1.最短距离法 2.最长距离法 3.类间平均链锁法 4.类内平均链锁法 5.重心法 6.离差平方和法
快速聚类分析
局限性: 需要事先指定分类的数目,而且此数目对最 终分类结果有较大影响。
解决办法:实际中一 般要对多个分类的数 目进行尝试,以找出
合理的分类结果
快速聚类分析计算过程
•由研究者指定聚类成多少类( 如k个)
•SPSS 确定k个初始类中心点 SPSS 根据样本数据的情况选择k 个有代表 性的样本数据作为初始类中心, 初始类中心 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指定。
层次聚类分析
基本概念
是根据观察值(样本)或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 将最相似的对象结合成在一起,以逐次聚合的 方式将观察值分类,直到最后所有的样本都聚 成一类。 两种形式1.对样本(个案)进行分类。2.对研究 对象的观察变量进行分类(主要为减少分析变 量的个数)。
层次聚类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中的样本型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