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化学方程式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热化学方程式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活学活用]
1.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 1/2H2(g)+1/2I2(g)===HI(g) ΔH=
+26 kJ·mol-1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本 A.1 mol 氢气和 1 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 26 kJ 的


热量

目 B.1 个氢分子和 1 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 52 kJ 的热量
ΔH<0,为 放热 反应;ΔH>0,为 吸热 反应。
(2)已知 H—H:436.4 kJ·mol-1;Cl—Cl:242.7 kJ·mol-1;
本 课
H—Cl:431.8 kJ·mol-1。试判断 H2 与 Cl2 化合生成 HCl 气
时 栏 目
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热 ΔH 是多少? 解析 H2+Cl2===2HCl

目 的空气,但是过量的空气又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损失。综上

关 所述,只有 C 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C。 答案 C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2.1 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142.9 kJ 的热量,下列表
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本 A.2H2(g)+O2(g)===2H2O(l)
减少污染 。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活学活用]
2.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C)
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②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③将固体燃
料粉碎 ④将液体燃料雾化处理 ⑤将煤进行气化处理
本 ⑥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

时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目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关 解析 理论上,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增大燃料与空
ΔH=
栏 -571.6 kJ·mol-1。A 项中热量计算错误,C 项中没有注明物质

开 的聚集状态,D 项中 ΔH 应为负值。故正确答案为 B。

答案 B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
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a kJ,破坏 1 mol 氯气
开 关
“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归纳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课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状态 。

栏 (3)在右端注明ΔH的符号、大小及单位 。

开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 整数 ,也可以 关 是 分数 。化学计量数改变,ΔH 的数值要相应改变 。
开 关
ΔH= -3.35×10 4 kJ·mol-1
如以高中男生平均每人每日耗能 10 125.3 kJ,且以完全消耗
这种脂肪来计算,每天需消耗甘油三油酸酯约________ mol。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解析 (1)ΔH= H(终态 )-H(始态 )=H(C)+ H(D)- H(A)-
H(B)<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本 课
(2)每天消耗脂肪物质的量 n=3.351×0 110245k.3J·kmJol-1≈0.3 mol。
时 栏

目 ΔH=-5 472 kJ·mol-1

关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889.6 kJ·mol-1
④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根据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解析 燃料燃烧时,由于空气不足、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有限 等因素会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产生的热量 少,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要消 本 除这些缺点,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时 积;二是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的气化和液化;三是通入足量
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请举例说出它的用途: 做饭、取暖
等。
(2)写出碳、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3.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
热用符号 Δ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kJ·mol-1。
(1)ΔH = 反 应 物 的 键 能 总 和 减 去 生 成 物 的 键 能 总 和 。 若
本 热、吸热情况。只要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对于
课 时
本题就不难作出判断。在 A、B、D 三个选项中均未指明生成
栏 目
物的状态;A、D 则未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 ΔH 正确对应起
开 关
来;B 则无视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并不是表
示分子个数的前提;D 将反应错认为是放热反应。
答案 C
(1)完全燃烧相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放出热量的大小顺序
是 ②>④>③>① 。
(2) 完 全 燃 烧 相 等 质 量 的 上 述 物 质 , 放 出 热 量 的 大 小 顺 序
本 课
为 ③>②>①>④ 。
时 栏
(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常用热值来衡量。燃料的热值是指
目 开
在一定条件下 单位质量 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 热量 ,单位
课 时
B.H2(g)+1/2O2(g)===H2O(l)
栏 目
C.2H2+O2===2H2O
开 关
D.2H2(g)+O2(g)===2H2O(l)
ΔH=-142.9 kJ·mol-1 ΔH=-285.8 kJ·mol-1 ΔH=-571.6 kJ·mol-1 ΔH=+571.6 kJ·mol-1
自我·检测区
了反应热 ΔH 的正负、数值和单位。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①与②相比较,ΔH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化学计量数不同,参加反应 H2 的物质的量不同,ΔH
不同。

课 (3)②与③相比较,ΔH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栏 目
答案 参加反应 H2 的物质的量相同,生成物 H2O 的状态不同,
开 关
ΔH 不同。
(2)通入过量空气的依据是 空气充足,煤粉燃烧充分,生成
本 课
CO2,放出热量多;若空气不足,煤燃烧不完全,生成
时 栏
CO,产生热量减少,且会造成污染 。
目 开
(3)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 防止
关 热量散失 。
(4)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将燃
烧后的废气通过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
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分别是 可燃物 、 氧气
本 (或空气) 、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

时 2.化石燃料包括 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
栏 目
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 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
开 关
(1)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 产生的,最常见的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时 [学习目标定位]
栏 目
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会正确书写热
开 关
化学方程式。
2.熟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
3.会进行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1.燃烧的定义是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关 是 kJ·g-1。
(4)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是指 天然气 ,主 要成分是甲烷 ,与煤等燃料相比较其优点是 热值高,使用
起来更经济,对环境污染小 。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以煤为例,探究提高燃料燃烧效率问题。
(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依据是 与空气中O2的
接触面积增大,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加快 。
第2课时
4.(1)对于化学反应 A+B===C+D,若 H(A)+H(B)>H(C)+
H(D),则反应的 ΔH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0,该
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甘油三油酸酯是一种典型的脂肪,当它在人体内代谢时发
课 时
生下列反应
栏 目
C57H104O6(s)+ 80 O2(g) 57CO2(g)+52H2O(l)
开 关
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436.4+242.7) kJ·mol-1=
679.1 kJ·mol-1,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2×431.8 kJ·mol-1
=863.6 kJ·mol-1,因为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679.1 kJ)小于成
键所释放的总能量(863.6 kJ),故为放热反应。ΔH=679.1kJ-
气的接触面积,并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对于①和②,由于燃
料的着火点是其固有的性质,不可改变,故这两项措施不可行。
③④⑤所采取的措施均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3.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
理的目的是
(A )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 ②减少 SO2 的产生,避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栏 目
②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开 关
③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