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教学的思考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

这就是说,美术和美术教育还具有心育作用。

那么,美术和美术教育又具有怎样的心育作用呢?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

人们发现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

”[1]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

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有心理震慑。

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旧社会河北杨各庄的贫苦农民,看着贴在门上的门神(一种年画),对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暂时的平衡。

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

美国小说家欧。

享利,构思一画家在墙上画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
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

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

据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的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国法西斯真可谓杀人不见血!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二十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心灵的能力。

”[2]法国学者费勒,用握力计测量在不同色彩光线作用下人的握力变化,他惊异地发现橙色光线刺激人的心理,使之兴奋,握力增加四分之三以上。

十九世纪末,俄国医生别赫捷列夫建立了一座专用颜色治疗神经病的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型精神病患者,颇为成功。

蓝色首次实现了它的“药物”功能。

欧洲一位聪明的足球教练,让人把足球队员休息时去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气息;但当他对队员作最后鼓励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着红色的接待室,以便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3]这可说是善于发挥色彩心理影响作用的典型事例。

作为美术教师应精通美术构成因素的心理作用,为教育教学中实施心育服务。

通过美术作业(或创作)过程,使许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获
得治疗、康复如初,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日屡有报道。

其实,对青少年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是为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境和氛围。

美术教师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诸多困难,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条不紊踏实操作的习惯、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其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

美术作业的环境安静、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条理秩序性,有利于协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首先,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畅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美术作业过程,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心理形成,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使其依赖心理逐步得到矫正。

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认真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除了自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外,严重存在着浮躁焦虑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课堂上坐不下来,作业常是“半片子”,而美术作业强烈的秩序性是治疗这类不良心理的良药。

老师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一丝不苟地强化作业辅导,克服焦虑心理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

例如,对理论理解的困难、美术材料准备的困难、粗枝大
叶造成作业不佳的困难、缺乏良好习惯丢三拉四的困难、作业效果欠佳受到别人议论的困难等等,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作业,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增强抗挫折意识,矫正脆弱心理。

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

美术作业过程(创作过程)须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定静致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