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1.3.4二进制编码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
作业布置:无
主要参考资料:教材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师范大学教案(课次)
第2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第1章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
1.4计算机系统概述
1.5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6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基本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了解微机硬件安装常识;基本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微机系统基本配置,主机与外设的连接,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显示器、键盘、鼠标、硬盘、光盘、优盘等的使用知识
难点:指令与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本书难点:不同数制的转换,信息在计算机在内部的表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综合使用,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日常工作的能力。
第1章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
重点:计算思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组成。
难点:不同数制的转换,信息在计算机在内部的表示。
第2章中文版Windows 7操作系统
1.1.3计算思维在生活中的实例
1.1.4计算思维能力
1.2计算机概述(0.5学时)
1.2.1计算机的概念
1.2.2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3计算机的特点
1.2.4计算机的分类
1.2.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3数据库系统结构(1学时)
1.3.1进位计数制
1.3.2数制间的转换
1.3.3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难点:幻灯片母版的修改
第9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和队列、二叉树
难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栈和队列的特点、二叉树的性质和遍历
第10章程序设计基础
重点:程序设计的结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
难点:具体程序算法的设计
第11章软件工程
重点:
难点:
第12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重点: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关系代数
难点:概念模型的术语、传统集合运算与专门的关系运算
师范大学教案(课次)
第1次课2学时
授课题目:
第1章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
1.1计算与计算思维
1.2计算机概述1.Fra bibliotek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三种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和方法;
重点:学会一种汉字录入方法,要达到25字/分钟以上。
难点:学会文件管理、控制面板功能使用。
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基础
重点:样式的使用、编号的使用、图形绘制及格式设置、分栏、页眉和页脚
难点:表格及其制作、分节、插入引用、批注和修订、打印设置
教学重点、难点:
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高级应用
重点:长文档处理、样式的使用、编号的使用、图形绘制及格式设置、分节、分栏、页眉和页脚、表格及其制作、插入引用、批注和修订、打印设置
难点: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第5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基础
重点: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新建工作表、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复制、删除、重命名等
难点:数据的格式化,数据列表(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级显示等)
第6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高级应用
重点:数据的格式化,数据列表(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级显示等)
教材: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谭振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李昊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主要参考资料:
[1]肖凤亭,王云沼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谭新明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难点: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第7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10基础
重点:演示文稿文字的插入、修改、删除、选定、移动、复制、查找、替换、隐藏
难点:幻灯片次序的更改、项目的升降级、文本、段落的格式化,幻灯片版式
第8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高级应用
重点:幻灯片版式、幻灯片母版的修改、设计模板的使用、项目符号的设置
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代码
12410001
总学时:68学时
讲课:34学时
上机:34学时
实验:学时
其他:学时
学时
68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 )专业课( )
技术基础课()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授课对象
2013级外语学院(朝鲜语1.2班)2013级政法学院(法学1.2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思维;计算机的概念、发展简史、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难点:计算思维能力的建立;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及进制之间的置换。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主要内容:
1.1计算与计算思维(0.5学时)
1.1.1计算思维的提出
1.1.2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4]顾刚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要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自主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与其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应用计算机用于学习、工作。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信息的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会用计算思维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的方法,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要有感性认识,能熟练掌握Windows 7中文版操作平台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10、Execl 2010、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能应用这些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及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书重点:计算思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组成,Word文档处理、样式的使用、编号的使用、图形绘制及格式设置、分节、分栏、页眉和页脚、表格及其制作、插入引用、批注和修订、打印设置、Excel数据的格式化,数据列表(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级显示等)、幻灯片版式、幻灯片母版的修改、设计模板的使用、项目符号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