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交通机电与工业设计系
2012 届毕业论文
题目:工程机械维护与保养研究
班级:09工程机械(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3月
工程机械维护与保养研究
摘要
工程机械自9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加快,应用也越来越广。
我国由于经济形势走上快车道,工程机械的应用非常广泛。
机械工业负担着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它的先进水平式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工程机械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具,它是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
随着我们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工程机械维修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
除了各个施工单位内部的维修机构外,社会上也建立了不少专业化的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再加上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或代理商的售后服务机构,三者就构成了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它们对提高工程机械的有效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能源,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
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
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
本文主要叙述工程机械使用以及装载机的一些保养。
关键词:工程机械使用保养液压系统装载机
1、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
更进一步的深入:机件工作-产生磨损-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并危及安全。
为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这种维修思想包含了主动预防的思想内容,其实质是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变了事后维修缺乏计划性的被动局面。
但这种维修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修工作以直接经验作为指导,只能提出一般性的维修原则,缺乏针对性;二是只着重解决维修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忽视了维修的整体内涵,缺乏对维修管理的研究。
由于事先很难预料大量的随机性的故障,尽管做了许多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也很难获得预期效果;三是刻板地实行定时定程维修的离位分解检测维修,不可避免地使维修工作出现频繁分解拆卸的现象,导致维修工作针对性差、工作量大、耗时多、费用高,而且还会因拆装可能埋下一些新的故障隐患,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近二三十年来,在预防为主维修思想的基础
上,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广泛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和诊断手段,逐步形成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这种维修思想是以对维修对象的系统监控
为手段,用大量的原位检测代替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改变以可靠性数据分析为依据的维修。
它使维修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主客观更加一致,增强了科学性,减少了盲动性。
其基本要点如下:①、维修工作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
大到维修时机、维修方法、维修周期的选择和维修工作量计算、维修范围的界定,小到一个机件修复后的可靠性系数、一个项目的诊断检查的标准,都要以保证和提高设备的整体可靠性为依据。
②、工程机械的可靠性是由设计、制造和使用三个方面因素综合决定
的,因此,要提高其可靠性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可靠性维修可以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性能,并且可以为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提高设备的整体可靠性提供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③、可靠性指标是评价维修质量最科学、最有效的依据和标准。
综上所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遵循了设备发生故障的规律,增强了维修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和效益,使维修工作达到了最终目的,实现了总体要求。
二、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工程机械维修制度,在公路施工企业中,长期实施的是“计划预防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
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
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度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执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役龄寿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
但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的先进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
然而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无疑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测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
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炼。
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
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预防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
据有关资料介绍,两种制度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内容。
“预防计划保修制”正在发展故障的早期诊断技术,而“预防检修制”以提出根据维修记录资料,找出机械的磨损规律以确定修理周期。
由此看来,这两种制度有很强的互补性,针对工程机械而言,两种制度没有先进与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总是在于对某机件视情最适用、最有效、最经济。
所以,面对两种制度要认真结合我们实际,根据人员构成,维修能力强弱,维修机具装备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一并考虑,既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