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可视化解决方案目录总体概述 (6)应用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现状 (6)发展趋势 (6)总体目标 (7)系统总体设计 (8)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 (8)设计依据 (10)总体架构 (10)系统详细设计 (13)系统组成 (13)视频监控子系统 (13)系统概述 (13)系统组成 (16)前端系统设计 (19)IPC结构特点 (19)特色技术应用 (21)超脑特色功能 (27)热成像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30)前端配套设施 (40)监控传输网络设计 (41)门禁一卡通子系统 (44)系统组成 (44)系统功能 (45)系统优势 (48)电梯层控子系统 (49)系统概述 (49)系统架构 (50)系统功能 (51)智能停车子系统 (52)系统组成 (52)系统功能 (55)智能补光抓拍一体化道闸特色功能 (56)系统优势 (58)入侵报警子系统 (59)前端报警设计 (60)传输网络设计 (65)管理中心设计 (65)系统功能 (66)入侵报警系统优势 (69)可视对讲子系统 (70)系统架构 (70)系统特点 (71)系统功能 (73)系统优势 (81)人员出入口子系统 (82)系统概述 (82)系统组成 (82)系统功能 (84)人证比对人员通道 (85)可视化巡更子系统 (95)系统概述 (95)系统架构 (95)系统功能 (96)访客管理子系统 (96)系统概述 (96)系统架构 (97)系统功能 (98)一脸通系统 (101)系统概述 (101)系统架构 (101)系统功能 (102)服务中心设计 (106)概述 (106)系统架构设计 (106)存储子系统 (106)NVR存储设计 (107)NVR存储功能 (108)NVR存储亮点 (111)设备选型说明 (113)解码拼控子系统 (114)视频综合平台设计 (114)视频综合平台主要功能 (115)主要功能效果展示 (117)视频综合平台亮点 (121)大屏显示子系统 (125)大屏显示子系统结构 (125)LCD大屏 (126)系统特点 (131)社区综合平台设计 (133)平台概述 (133)系统概述 (133)需求分析 (134)系统设计 (135)设计思路 (135)设计原则 (136)系统架构 (138)系统功能 (141)基础应用子系统 (141)数据库管理 (141)电子地图子系统 (141)事件中心子系统 (142)运维管理子系统 (142)视频监控子系统 (142)门禁管理子系统 (142)考勤管理子系统 (143)消费管理子系统 (143)梯控管理子系统 (143)巡查管理子系统 (143)停车场子系统 (144)可视对讲子系统 (144)报警管理子系统 (144)访客管理子系统 (144)动环管理子系统 (145)视频质量诊断子系统 (145)平台优势 (145)全面的系统集成 (145)高效的应用联动 (145)灵活的模块化设计 (146)合理的服务架构 (147)便捷的操作体验 (147)精细化的权限设定 (147)全方位的安全特性 (147)智能运维与维护 (148)良好的扩展和兼容特性 (148)总体概述业务现状近年来,充分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逐渐出现,并在一些发达地区实施。
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以及社区O2O。
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个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
家庭控制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公众电话网、广电网、社区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的控制与设备间协同。
智慧物业利用社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社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
智慧公共服务利用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一站式”缴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养老服务。
特别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实现智能化,打破老人独自居家活动的状态,老人的各种诉求被感知:身体健康状况被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感知;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被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感知。
智慧政务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社区O2O是基于社区,涵盖物业、生活消费、上面服务、社交等最贴近社区居民需求的应用系统。
大量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应用还处于方案或试运行阶段,物联网应用需求的发掘还不充分,智慧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发展趋势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社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
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
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地区内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
总体目标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初步建成智慧社区示范点。
示范点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社区服务和治理水平、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便民利民服务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政策、组织、人才、资金等保障条件。
系统总体设计设计原则➢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把实现社区居民的利益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最迫切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标准,确保智慧社区建设不偏离服务于民的根本目标。
➢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要充分结合社区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统一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治理、社区管理、公共便民服务等专项应用,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社区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把握智慧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避免脱离实际的“摊大饼式”建设。
本案的设计还遵守以下原则:➢实用原则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原则,坚持先进,兼容传统,实现系统集成、系统互联、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边建设边应用,把系统建设成“实用工程”。
➢安全原则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注重安全,保障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性,避免遭到恶意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的现象出现。
➢开放性原则系统建设必须按照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设计;提供全套的技术资料和全面的技术培训,以满足系统与其它系统协同运行以及系统功能扩展的需求。
➢扩展性原则技术选型除了考虑先进、实用,还必须考虑系统的扩展性,系统容量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稳定性原则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易操作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需求,对于来自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查询,为实际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充分的决策依据,为用户和管理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节约的工作和办公环境。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修复。
➢经济原则在实现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以经济优化的设计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在确保用户需求、系统集成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有设备的利旧使用。
➢先进性系统的架构和技术均符合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在今后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社区综合安防系统采用智能型模块化设计思路,网络通讯采用国际流行的TCP/IP协议,系统服务器通过以太网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到一个计算机支撑平台上,建立起整个区域的“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界面,通过这个统一的界面可以十分方便、简单的实现对被集成的各个子系统的监视、控制、结算和管理。
➢标准性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开放性越好,则系统的生命周期越长。
控制协议、传输协议、接口协议、视音频编解码、视音频文件格式等需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设计依据系统设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及相关资料➢住建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