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国外机构及著名学者的介绍

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国外机构及著名学者的介绍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1930-1970年,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史研究班为中 心,把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代表人物:薮内清(1906-2000),1929年毕业于京都 大学理学部宇宙物理学科,理学博士,1967年出任京 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1972年荣获国际科学史学 会授萨顿奖章。代表作有《中国天文学》《中国书学 概论》《中国古代的科学》《中国数学》《从科学史 看中国文明》等。
ois-Xavier D'Entrecolles)等关于中国植物学的调查 钱德明(Jean-Joseph-Marie Amiot)关于中国植物染料的描述 韩国英(Pi-erre-Martial Cibot)关于中国法医学和动物学的介绍 宋君荣(An-toine Gaubil)关于中国天文学的经典研究
算法>研究》。
洪天赐,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以研究唐僧一行而著名。
其他国家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尤什凯维奇,苏联,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他的学生别
辽兹金从1957年开始把《算经十书》陆续译成俄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 数学》。
Volkov,俄罗斯,对中国古代数学史有颇为深入的研究。 金永植,韩国,曾任“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会长,撰有《朱熹
的自然哲学》。
谢 谢!
以上是法国汉学界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前驱性工作。
法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19世纪,若干中国科技典籍或其章节陆续被翻译成法文,对此做出最重要
贡献的是著名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儒莲的弟子小毕欧 (Edouard Biot),则对中国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和地震记录都有
深入的研究。
美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主要研究机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 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
美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目前,美国最著名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学者 席文
席文(N.Sivin,1931~),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 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 科学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科学史,涉及中国炼丹术史、中国天文学 史和中国医学史等多个领域。
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在英国,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学者还有白馥兰(F.Bray)她曾把 《齐民要术》译成英文,而且还协助李约瑟编写了《中国科 学技术史》第四卷的农学部分。
此外,史蒂芬森(F.R.Stephenson)主要研究中国天文学 史。近年来,英国学者还陆续推出一些与中国科学史有关 的著作。
大学首任现代亚洲研究学院院长,1981年到香港大学就任中文系讲座教授 兼系主任,1990年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 卷炼丹术和火药发展史的撰稿人,出版专著10余部,论著涉及中国古代数 学史、天文学、气象学史、炼丹术、化学史和医学史及其他学科史。
兰丽蓉(Lam Lay-Yong),新加坡大学,专攻中国数学史,专著《<杨辉
美国进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学者还有宾州大学的斯维兹,达姆斯 学院的马绛,纽约城市大学的道本周。
• 斯维兹(F.J.Swetz),他主要从事中国数学史方面的工作,研究内容多以幻方和 社会学教育史为主;
• 达姆斯学院的马绛(J.S.Majon),他主要研究早期中国宇宙学和中国科学思想的 起源问题;
• 纽约城市大学的道本周(J.Dauben),他是《算经十书》英译计划的负责人; • 此外,卜德(D.Bodde)、卜鲁(G.Blue)和卜正民(T.Brook)等还应邀参与
较高的学术造诣,曾出版《三角速算与精确圆周率,数学中的中国传统与西方贡 献》(1990),与人合编《欧洲在中国,17-18世纪中欧科学宗教和文化的相互影 响》(1993)的文集。
白安雅(A.Breard)对中国古代数学史颇有研究。
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何丙郁(Ho Peng-Yoke,1926 ~ ),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
国外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机构及学者介绍
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 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著名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目前已出版了24个分册。李约瑟的大半生 都在致力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李约瑟研究所已成为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三 大研究中心之一。现任所长为古克礼(C.Cullen),是当 今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著名专家。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现在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代表人物
中国科学思想史:村上嘉实、吉元昭治、坂出祥伸、寺地遵、小林清市 古代天文学:中山茂、桥本敬造、宮岛一彦 数学史:児玉明人、川原秀城、清木达雄、武田时昌 医学史:宫下三郎、赤崛昭、樱井谦介、小曾户洋、石原明 农史:米田贤次郎、守屋美都雄 中国地图学史:海野一隆、船越昭生、高桥正 工业技术史:伊藤武敏
林力娜(K.Chemla),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数学史,曾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
研究所进修学习,完成博士论文《李冶的《测圆海镜》研究》(1982)。她对 《九章算术》颇有研究,曾与中国著名科学史学者郭书春合译《九章算术》 (2004,法文版)。
詹嘉玲(Catherine Jami),对明清之际中西科学交流史和清代数学史方面有
涉猎与中国科技相关的题材。
法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谢和耐(Jacques Gernet),法国20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
社会学家、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他专事 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是法国汉学界的头面人物,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 人物。
他于1984年提议创立798研究组,简称GDR798,即“中国、朝鲜、 日本科学技术史研究组”,并亲任第一届领导;1990年,他又 与荷兰汉学家许理和(Erik Zircher)一起,又提出一个研究课 题:“从17-18世纪东西方科学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看欧洲与中 国的关系”,这一研究课题后来被称为“欧洲计划”。这一计 划的开展,不仅囊括了德、比、荷等国的大量研究人员,而且 吸引了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
代表作:《中国炼丹术初探》(1968)、《中国早期数理 天文学中的宇宙和计算》(1969)、《中国的炼丹术与医 学》(1985)、《当代中国的传统医学》(1987)、《古 代中国的医学、哲学与宗教》(1995)等专著,他曾参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和医学卷的编撰工作。
法国学者对中国科学史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87年,5位被称 为“国王数学家”的法国耶稣会士抵达中国,他们中有4人是巴黎皇家科学院 的通讯院士,肩负着向科学院提供有关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矿物 学、动植物、气象、地理以及工艺技术诸方面信息的使命。
白晋(Joachim Bouvet)关于《易经》数理结构的发现 巴多明(Dominiques Parrenin)关于中医药知识的介绍 汤执中(Piere Noel Le Cheron.d’Incarville)、殷弘绪(Fran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七卷的编撰工作。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主要机构
京都大学科学哲学科学史研究室 东京工业大学科技史科学基础论研究室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始于19世纪明治时代
早期研究主要包括数学、医学和天文学 中国数学史研究奠基人:三上义夫 中国医学研究奠基人:富士川游 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奠基人:新城新藏 此外在历史地理学、度量衡史、音乐史方面也有一定研究。
代表作《中国社会史》(1972)和《中国和基督教》(1982)
法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马若安(J.C.Martzlof),当代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法国学者,主要研究中国清代
数学家梅文鼎和李善兰,曾出版《梅文鼎的数学著作研究》(1981)、《中国数学 史》(1987)等专著,但是近年来他的兴趣更多地转向中国古代天文学。
20世纪法国汉学的扛鼎人物沙碗(edouard Chavannes)、伯希和 (Paul Pel-liot)、马伯乐(Henri Maspero)、葛兰言(Marcel Granet)、戴密微(Paul Demieville)、苏远鸣(Michel Soymie)、 谢和耐(Jacques Ger-net)、汪德迈(Leon Vandermeersch)等都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