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代码:120402)培养方案(硕士)
一、专业(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以防治疾病、增进人民健康等为目标;以医学模式、医疗制度、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社区卫生、医院管理、医疗保障制度等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专业。
此外,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的重组与改制和私立医院的营运管理等问题研究成为该专业新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
1.心理服务与健康促进:主要研究公共卫生中的心理问题,心理服务与健康促进相关问题。
2.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主要研究医疗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相关问题。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与合理的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和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公共卫生心理和政策研究、卫生事业管理、医药和疾控领域的管理、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估以及社会医学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达到如下培养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熟悉卫生事业或卫生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系统扎实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医学理论、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卫生经济学与医疗保险理论、医院经营与管理等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术视野,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
学位课: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5门,10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8门,13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2.课程设置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
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研二全年(第3-4学期)为实践阶段,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卫生
机构、医药管理或流通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医疗保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等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或工作实习。
按照调研或实习单位的正式员工进行出勤考核,按照调研或实习单位正式员工科研岗位绩效的一半进行考核;参加该调研或实习单位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担任本科生课程助教,进行课程辅导、答疑、组织讨论、批改作业等工作;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善于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一般要求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
考核由导师和调研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实践时间未达到一年者或实践效果未达到要求者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8次,其中:聆听专家学术讲座不少于3次;读书交流(含研究新方法、新进展)主题发言不少于3次;参加往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不少于1次;论文开题主题发言1次。
由导师自行组织考核。
不完成者不能获得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未达到要求者不能参加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时间不迟于第4学期的4月中旬。
六、文献阅读基本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完成中文文献(专著、期刊论文、硕士博士论文)不少于100篇/部;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部。
要求有读书笔记或批注,完成综述1篇。
由导师自行组织考核。
不完成者取消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本领域的主要文献,了解本领域学术动态和论文的主攻方向,有新见解。
论文应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或实际部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论文写作条理清晰、文笔流畅、数据可靠、符合科学写作规范。
学术不端检测未通过者或论文盲审有不合格者取消毕业论文答辩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