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学习课件.ppt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学习课件.ppt

A.一定是烯烃
B.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一定是不饱和烃
D.燃烧1mol此烃,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解析] 满足CnH2n通式的烃可以是烯烃还可以是 环烷烃,它燃烧以后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答案] D
[例2] 关于烷烃和烯烃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 A.能用CnH2n+2通式表示的烃一定是烷烃,而符 合CnH2n的烃一定是烯烃 B.烷烃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并褪 色,但烯烃可以
A.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盛过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与过量H2混合 D.混合气体通过KMnO4酸性溶液
[解析] 乙烯是不饱和烃,能使溴水和KMnO4酸 性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行,所以可以用溴水或KMnO4 酸性溶液来鉴别乙烯和乙烷,但是KMnO4酸性溶液氧 化乙烯时,会产生CO2气体,混杂在乙烷中,而乙烯 与Br2加成,不会产生其他气体,故除去乙烷中少量的 乙烯最好用溴水。
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__________,发生________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烯是一种重要 的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 __________,可以作为果实的______________。
(反-2-丁烯,熔点:-105.4℃;沸点:1℃;相对 密度:0.604)。
这两种结构的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顺序以及双键 的位置均相同,区别仅仅是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 列方式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物理性质 有一定的差异。碳碳单键可以围绕键轴旋转而不影响 键的强度,但碳碳双键不能旋转。
(2)顺反异构定义: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 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 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的称为顺式结构(如顺-2-丁烯);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的称 为反式结构(如反-2-丁烯)
(3)加聚反应 nCH2===CH2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一个碳碳双键 CH2===CH2 无 微 排水法 溶 液 褪 色 氧 化 褪 色 加 成 CH2CH2 + Br2―→CH2Br—CH2Br 石油化工水平 调节剂 催熟 剂
二、1.碳碳双键 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2.(1)同一侧 (2)两侧 顺式 反式 3.化学 物理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异构现象的产生 由于________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 团________不同。 2.异构的分类 (1)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 键的________。 (2)反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 键的________。
3.性质特点 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的物质________性质基本相 同,________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三、烯烃 1.结构和通式 烯 烃 分 子 里 含 有 ______________ 。 分 子 中 含 有 一 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
乙烯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键,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______色、 稍有气味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收集乙烯气体用__________法。乙烯通入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____________反应,
2.物理性质 (1)状态:在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________的 烯烃为气态。 (2)熔沸点、密度 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逐渐 ________ , 相 对 密 度 逐 渐 ________ , 但 相 对 密 度 均 ________。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①烯烃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②可燃性 烯烃燃烧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代反应
典型 反应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一般是醇Biblioteka OH中O—H不饱和键中的不稳定
键的 变化
键、—COOH中的C—O键、 键断裂,不饱和碳原 烷烃中的C—H键等断裂, 子直接和其他原子或 结合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生 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
成新的有机物
有机物
产物 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种类
一般是生成一种物质
特别提示:①加成反应从形式上看属于化合反 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100%,但不同于一 般的化合反应,借助这一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 反应的类型。
1.下列有机物一定是丁烯的同系物的是( )
A.C3H6
B.C2H4
C.C4H6
D.C6H14
2.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3.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比较:①同条件下体积比 为3:2,②含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③摩尔质量比为 2:3 , ④ 含氢 原 子 个数 比 为 1:1, 以 上 说法 正 确 的是
(3)典型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催化剂 CHCH+HCl ――→ CH2===CHCl
二、加聚反应 (1)定义: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特征:①是含C===C双键或叁键物质的性质。 ②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其组成与单体相同。 (3)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二烯、含C===C 的其他类物质。
③有机物被某些非 O2 的氧化剂氧化 a.能被酸性 KMnO4 氧化的:烯、炔、二烯、油脂(含 C=C)、苯的同系物、酚、醛、葡萄糖等。 b.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备的 Cu(OH)2 悬浊液氧化 的:醛类、甲酸及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RCHO + 2[Ag(NH3)2]OH ―水― △溶→ RCOONH4 + 2Ag↓ +3NH3+H2O
[答案] B
[例3] 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
A.CH2===CHCH3 B.CH2===CHCH2CH3 C.CH3CH===C(CH3)2 D.CH3CH===CHCl
[解析] A、B、C 三项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中均有 一端连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可能形成顺反
异构,D 项可形成 体,故正确答案为 D。
[例 1]
和 CH2===CH2 都符合通式
CnH2n,对它们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两者属同系物
B.是同分异构体
C.属不同类的烃
D.都是烯烃
[解析]
是 环 烷 烃 , CH2===CH2
是烯烃,两者分子式不相同,结构不同,不属于同分异
构体。
[答案] C
变式训练1 某烃的通式为CnH2n,关于该烃的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RCHO+2Cu(OH)2――△→RCOOH+Cu2O↓+2H2O (3)还原反应含义:有机物加 H 或去 O 的反应。 (4)典型反应 CH3CHO+H2―N△ ―i→CH3CH2OH
四、烯烃的顺反异构
(1)烯烃顺反异构的产生:如果两个双键碳原子连 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双键碳上的4个原子或 原子团在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 同的结构。例如:2-丁烯的每个双键碳原子都连接了 不同的原子和原子团(—H和—CH3),2-丁烯就有两种 不同的结构,一种是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的 同一侧;另一种是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的两 侧。
②在取代反应中,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为有机物, 但不一定是烃;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为有机物,但不 一定是卤代烃。
2.1,3-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1,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结构简式为
CH2===CH—CH===CH2,它与Cl2加成的 产物与 Cl2的量、加成方式有关。
(1)1,3-丁二烯与Cl2按物质的量比1:2加成,即完 全加成,得一种产物。
[答案] D
两种异构
变式训练3 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同分异构 体为(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答案] B
[例4] 同温、同压下,某气态烃1体积最多能和2 体积HCl气体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0.5mol,最 多和4mol Cl2发生取代,则该气态烃是( )
C.烷烃属于饱和链烃,烯烃属于不饱和链烃 D.烷烃和烯烃都具有还原性,只要它们的碳原子 数相同,完全燃烧生成CO2的体积相同
[解析] A错误,前一句正确,而符合CnH2n的烃, 也可以是环烷烃;D选项错误,体积相同必须给定外 界条件,否则无法比较。
[答案] AD
变式训练2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A.CH2===CH2 B.CH2===CH—CH3 C.CH2===CH—CH===CH2 D.CH3CH===CH—CH3
[解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 正比,1mol 气态烃最多能和 2molHCl 气体加成,引入
2mol 氢原子,同时证明气态烃分子中含有 2 个

0.5mol 加成产物最多和 4mol Cl2 发生取代,说明加成 产物分子中含有 8 个氢原子,进而可推出气态烃分子
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含义:有机物去 H 或加 O 的反应。 (2)类型:①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②在催化剂存 在时被氧气氧化。 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 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2H2O 2CH3CHO+O2催――化→剂2CH3CO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