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概论第15次课课件.ppt

农业概论第15次课课件.ppt

42
2. 资源环境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环境承受的压力加剧,加之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限,人们在提高劳动生产 率、土地生产力的同时,导致了地力下降、水土流 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草原退化等严重后果, 由此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要求。
–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下,为实现社会、经济、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突 破口。
菌介导法将来自其它物种的psy、cntl 和lcy 基因整 合到水稻基因组中,使水稻胚乳能合成维生素A); –含高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北京大学); –赖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10%的玉米(中国农业大学)。
34
⑹ 产量改良基因工程
–一条途径是改良低光效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将 C4作物(玉米)PEPC 基因导入水稻的基因组,提 高水稻等C3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粮食作物产量。
36
⑷ 抗逆基因工程
–抗逆基因工程的进展表现在抗寒与抗旱上。主 要通过转入基因提高作物抗寒与抗旱能力。
–其中,抗寒可通过转入抗冷诱导基因或提高植 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加强膜脂过氧化 防御系统中酶的活性等来实现。
35
⑸ 品质改良基因工程
–即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 –如:培育能自身合成维生素A 的“金稻”(利用农杆
45
⑤ 基因工程极端微生物的应用(废气、废水、 废渣处理);
⑥ 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的产业化推广(解决 工业排放、白色垃圾等环保难题);
⑦ 生物能源生产技术的开发(用作物秸秆等 生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发电、生 物氢等,即以“绿金”代替“黑金”)。
44
2. 信息科学技术基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 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3
3. 材料科学技术基础
–材料的更新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 如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 材料作为时代的主要标志。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是以钢铁、水泥、金属 等材料为基础的,而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是 以半导体硅材料为基础的。
–现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半导体材料、信息记录 材料、传感器用的敏感材料、光导纤维等信息材料的 发展将成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
农业概论
易镇邪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第十一章 农业科技革命
第一节 农业科技及其发展进程 第二节 第一次现代农业科技革命 第三节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 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战略
50
第三节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49
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背景
㈠ 科学基础
–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 技术、遥感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同 位素示踪技术等技术,赋予了常规农业新的技 术手段,把当代农业生产推上一个新水平,直 接导致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8
⑵ 抗虫基因工程
–20 世纪80 年代首次获得转杀虫蛋白基因的植株, 1995 年和1996 年,转抗虫基因马铃薯与棉花、玉米 分别进入商业化生产。
–我国的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迅速,主要表现在抗虫 棉、抗虫水稻(抗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抗 褐飞虱)的研究上。目前,抗虫棉已大面积推广,抗 螟虫水稻、抗褐飞虱水稻、抗褐飞虱水稻已进入环境 释放阶段。
42
㈡ 社会背景 1. 人口增长的压力
–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面临的重大 挑战。据联合国预测,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在有 效控制条件下将达到110亿,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 则有可能达到190亿,食品需求问题是农业发展面 临的巨大压力。
–为解决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粮食危机,必须掀起一 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48
1. 生物技术基础
–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 DNA重组取得成功,预示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 技术时代的到来。
–连续多年来,国际著名杂志《科学》每年评选 的“十大科学进展”中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领域相关的突破都占第一位。
47
• 可以成为新的:
40
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 及进展
㈠ 农业生物技术 1. 作物基因工程
–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至今全球 已有120多种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
–作物基因工程有5种类型:
39
⑴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20 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加拿大、 中国等国家已经育成了一系列抗除草剂的大豆、 玉米、棉花、油菜、甜菜、向日葵、水稻、小 麦等作物。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趋势: 要选择残留期短、广谱、高效的除草剂,以避 免除草剂残留,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健康。
–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形成了农业信息学,其应用已 渗透到种质资源、动植物育种、作物栽培、畜禽饲养、 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田灌溉、农业机械、农业气象、 农产品贮藏加工、农业经济等各领域。
–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
机自动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精准农 业”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控程度。
37
⑶ 抗病基因工程
–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的主要策略:一是将非植物的抗 菌蛋白转入作物杀死病菌,二是转入激发子基因增强 作物本身的抗病能力。
• 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的转Xa21 基因抗 白叶枯病水稻也分别进入中试阶段。
–抗真菌性病害基因工程的主要策略:一是转入抗病基 因,二是转入抗真菌蛋白。
① 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 基因图谱的公布(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指 导);
② 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 克隆技术(促进农作物与畜禽品质的改良);
46
③ 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 用(减少化学农药、化肥施用);
④ 植物抗旱、抗盐基因的发现与应用(改变干 旱地区生态环境,使不毛之地、盐碱地变为 良田);
–另一途径是转移来自近缘野生种的有利基因。由 于现代栽培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应用,导致作物的遗 传基础狭窄,已成为作物产量改良的重要限制因素。
33
2. 动物生物技术 ⑴ 动物转基因技术
–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改良畜禽生产性状、提 高畜禽抗病力及利用畜禽生产非常规畜牧产品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