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演讲稿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堂课。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哲学名言中看智慧”。
首先来看一段视频。
哲学,貌似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似乎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说一位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
“你懂哲学吗?”“不懂。
”“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
”“你懂数学吗?”“不懂。
”“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看来,哲学真的没什么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救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
但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
同样,哲学也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
所以说,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定自己的本性。
好的,了解完哲学,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哲学家。
首先来看西方哲学界的泰斗。
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哲学家。
早年是商人,后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国,学到数学和天文知识,后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晚年转向哲学。
几乎涉足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
今天我们看一句他的名言:“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普通人以为物质的、看得见东西才是活着的意义,而他只是把食物看成存在的条件,但不是存在的目的,求得智慧、知识才是存在的意义。
下一位是卢梭,他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
他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不必加以干涉。
一旦受了社会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
所以他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
换言之,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有自己固定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任务;违背了它,就是不好的教育;最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接着来认识一下狄奥根尼,他又名第欧根尼,戴奥真尼斯,是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
约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普(现属土耳其),卒于科林斯。
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
哲学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
人生信条:一,返于自然。
二,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快乐。
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并鄙弃奢侈与一切认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
决心像狗一样活下去。
这是一种德行,能在财务面前无动于衷,是追求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
他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他的哲学。
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的途中拜访过弟欧根尼,弟欧根尼
劝说亚历山大大帝放弃东征,然而亚历山大大帝拒绝了,理由是“我的命运已经注定”。
亚力山大大帝问他:“大师,我可以帮你做点什么吗?”他回答说:“滚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其实,犬儒主义者只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安宁。
下面,我们再去看看“古希腊三贤”。
大家知道古希腊三贤吗?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先来认识一下苏格拉底,他是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和神圣的思想,但其终生未认字,其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为其弟子记录。
苏翁的名言很多,我们挑一条来看看,“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中,一些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确不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旦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方向或者是满足现状(徘徊不前),那么他有可能给别人创造了机会,那些意志坚定(珍惜时间)的人走的路会更容易些(一条大路)。
那是在告诫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要坚定不移,半途而废只会帮助别人成功。
下一位,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另有其他概念包括: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含义。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他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很多人做事都感觉无从下手,但如果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相当于在心中有了前
进的方向,按照其发展方向继续努力就必会取得成功。
最后一位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被称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他有名言:“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
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告诉我们要抓住机会,努力奋斗,同时,在获得成功时千万不要太得意,要淡定,不然可能会有不幸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了解完西方哲学,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哲学。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点:1、有比较充分的发展。
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
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学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
展,形成了历史久远,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
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只是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哲学遂逐渐发展。
2、主要同经学结合。
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神学虽比较活跃,但未能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学为正统,儒学虽因袭了传统的天命观念,但着眼于现实社会,不注重彼岸世界;强调道德教育而非宗教说教。
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以“正统”自居,批判宗教神学观点。
而在西方,中世纪时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唯物主义思想只能披上宗教外衣或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存在。
3、与伦理学联系密切。
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诸家都以天道观为其伦理学说的理论依据。
秦汉以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无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是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都是通过各自的本体论为儒家的纲常伦理作出论证。
在宋明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结合更为显著。
张载以气为万物本原,宣扬“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爱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为本体,强调天理即是人伦的最高原则。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也往往和道德认识、道德修养相联系。
孟子的“思诚”,荀子的“虚壹而静”,程朱的“格物致知”,陆王的“发明本心”无不既是求知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方法。
4.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
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
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好的,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