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技术
由于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用某些在性质上接近理想气 体的真实气体(氢、氦和氨)来作温度计,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得出对这种气体温度计的读数修正值,这就在实践中制定了热力学 温标。
然而,气体温度计本身非常复杂笨重,读数又非常迟缓,同时由 于受到容器本身耐热性和气密性的限制,测量上限只能达到1500℃ 左右,因此用气体温度计来复现热力学温标是不方便的,在工业上 更是不可能的。
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K)或绝对温标,它是根据卡诺循 环建立起来的,在卡诺循环中:
Q1 Q2 T1 T2
上式表示工质在温度T1时吸收热量Q1,而在温度T2时向低温 热源放出热量Q2,如果指定了一个定点T2的数值,就可以由热量 的比例求得未知量T1,由于上述方程式与工质本身的种类和性质无 关,因而避免了分度的“任意性”。
的正确数值传递到实用的测量仪表,需要按某一个传递系统进行, 其传递关系如下:
IPTS 定义基准点
基准 度计
一等标准 温度计
第二类辅 助平衡 温度计
三等标准 温度计
二等标准 温度计
热工测试技术
第4章 温度及温度场测试技术
4.1 基本概念
4.1.1 温度的概念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状态参数,而物体的冷热程度又是 由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即分子的平均能作所决定。
严格地说,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只有从 热力学第零定律出发,才能得到温度和绝对温度的概念以及计量温 度的方法。 。
什么叫热平衡?假设两个热力学系统,原告各自处在一 定的平衡态,现在让它们互相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系 统的状态不再发生变化,达到一个共同的平衡态,这种平衡 态是两个系统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达到的,所以叫热平衡。
1 kT~ EE0
f
(4-1)
绝对温度概念作了经典解释。式中,β是体系的绝对温 度的度量,k是玻尔兹曼常数,f为自由度,为体系的平均能 量,E0为基态能。通常体系的绝对温度为正,β>0,或k>0。 由式(4-1)可知,对于绝对温度为T的体系,数值kT大致等 于体系在每个自由度上的平均能量(超过基态能的能量)。T 与体系的平均能量有关,而不是和体系中某个粒子的能量有 关。
2、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融点为32度,水沸点为212
度,中间等分180格,每格为华氏1度,符号为0F,它与摄氏温标的
关系如下式所示:
C 5(F32) 9
(4-2)
式中 C 和 F 分别代表摄氏和华氏的温度值。
由于没有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所以测得温 度的数值都与温度计所采用的物质性质有关,如与水银纯度、玻璃 管材料等因素有关,这样就不能保证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基本测温单 位(度)完全一致。 3、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三个热 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也必定处于热平衡。从热力学第零定律出发,我们 可以知道,处在相互热平衡状态的物体必然具有某一共同的物理性质。表征这个 物理性质的量就是温度。
温度概念的建立和温度的定量测量都是以热平衡现象为基础的。 温度决定一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宏观性质,其特征在 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例如,从0.65K到5.0K之间采用3He或 4He蒸汽压温度计作为内
插仪器;从3.0K到24.5561K之间采用3He或 4He定容气体温度计作
为内插仪器;从13.8033K到1234.93K之间采用铂电阻温度计作为内
插仪器;961.78K以上的温区采用的内插仪器用光电(光学)高温
计。
③建立了基准仪器的示值与国际温标温度之间关系的插补公式和偏
差函数,从而使连续测温成为可能。
对国际实用温标ITS-90的进一步了解,可参阅有关的专门资料。 5、温度标准的传递
温标的传递一般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中对各测温仪表的 分度,把标准传递到测温仪表;其次是对使用中或修理后的测温仪 表的检定,通过检定才能保证仪表的准确可靠。
国际实用温标有关的基准仪器都是由国家规定的机构(中国计 量科学研究院)保存,并通过省市计量机构传递下去。为了把温度
为了克服气体温度计的缺点,便于温度的实际测量,于是就采用了协议性 的国际实用温标。它自1927年开始建立,几经修改,最近一次定名为1990年国际 实用温标(ITS-90),它于1990年元旦开始实施。 1990年国际实用温标,代号为 (ITS-90)。它不仅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复现准确度高,使用方便。
4.1.2 温标
“温标”---“温度标尺”:为了确定温度的数值,首先要建
立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度,温标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
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1、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都市是根据水银受热后体积膨胀的性质建立
起来的。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融点为0度,水沸点 为100度,中间等分100格,每格为摄氏1度,符号为℃。
4、国际实用温标ITS-90简介 (一)温度及其表示方法
最新的是1990年国际实用温标(ITS-90),它于1990年元旦开始实施。国 际实用温标规定以热力学温度为基本温度,符号为T90,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 它规定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为273.16K,定义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国际实用开尔文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为
t=(T90-273.15)℃ (4-5)
(二)国际实用温标ITS-90的主要内容是:
①用17个定义基准点,它包括14个高纯物质的三相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3 个用蒸汽温度计或气体温度计测定的温度点。从而保证了基准温度的客观性。
②规定了不同温度区域内复现热力学温标的基准仪器。
但是卡诺循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实践中要用这原理建立温标 是不可能的,人们发现理想气体的压力P、体积V和温度T之间有如 下的关系:
PV 恒量 T
理想气体温标与热力学温标是互相一致的(只要选择同样的定 点和原位),可借助于气体温度计来实现热力学温标(对于一定质 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压力就与温度成正比,这样就可以 按气体压力的变化来测量温度,这种温度计叫做气体定容温度计, 也可制做定压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