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浅谈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浅谈

第21卷第2期 2005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21No.22005文章编号:10037586(2005)02002403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浅谈孙来成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222022) 据某市妇幼保健院透露,该市未婚先孕现象逐年递增。

通过对462名做人流女性的调查显示,有182名为未婚女性,占总人数的39%。

其中174名曾经有过人流经历,流产者平均年龄为23岁,最小的人流者只有13岁。

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上部分青年性知识的缺乏及性道德的错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春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的内容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性安全,又要关注学生以后的性生活。

所以,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既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性接触,又要告诉学生怎样的性生活才是安全的;既要教会学生如何避免性侵害行为的发生,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同异性朋友交往。

因此,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 性接触问题所谓性接触,不仅仅是指性器官的相互接触,还包括性器官与对方身体的接触,以及对对方身体性敏感区(如女性的胸部、阴部、背部、嘴唇及臀部等部位)的触摸。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要明确告诉学生(特别是女学生),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可以让别人随便接触或触摸的。

这些区域,即便对自己的师长也是禁区。

如果对方触摸了这些敏感区域,即是侵犯了自己,应该坚决制止。

此时,千万不能沉默。

沉默,就是对对方的纵容,对方可能对你进一步侵犯,直至发生性侵害行为。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要教会学生敢于而且善于适时地说“不”。

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性接触行为的发生。

1.2 性骚扰问题性骚扰是指用语言或动作侵犯他人的行为,表现为有意在异性面前谈论黄色话题或说黄色段子;有意给异性发黄色短信;强行触摸异性的性敏感区;有意向异性做下流动作。

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广泛存在于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办公场所。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可以通过放映录像或幻灯等形式,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性骚扰,如何防范性骚扰。

要告诉学生,一旦遭遇性骚扰,不能因为害羞或害怕而保持沉默。

这样,反而可能使对方有更加大胆的举动,甚至发生性侵害行为。

所以,在遭遇性骚扰时,一定要大胆地坚决制止,大声警告对方,以阻止对方进一步行为的发生。

1.3 性侵害问题性侵害是指一切通过武力、欺骗、讨好、物质诱惑或其他方式,把对方引向性接触,以求达到侵犯者性欲满足的行为。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性侵害不仅仅来源于异性,也并非只有女性才会遭受性侵害。

同时,还应告诉学生,性侵害不只会来自陌生人,也会来自熟人甚至是师长。

要教育学生,一旦遭遇性侵害,首先要坚决反对,规劝对方停止进一步的侵害。

如果反对无效,则应在受到性侵害后,及时告诉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由他们报警。

因此,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特别要对异性交往问题加以关心、引导。

要告诉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怎样的言行是得体的,怎样的言行不可以出现。

在同异性朋友相处时,要善于转移注意力。

独处时,尽量不谈及有关情爱的话题,而应树立共同的远大目标,力争避免婚前性行为的发生。

2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须注意的问题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1 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应实行男女生同堂上课在过去曾经使用过的初中《生理卫生》教材中,介—42—绍了部分青春期性生理的知识。

对这部分内容,部分学校采取男女生分开教学,也有很多学校将这部分知识交由学生自学。

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没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反而更增添了学生对性知识的神秘色彩。

因此,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应该坚持男女合班授课。

因为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介绍的是将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备的性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任何人都应该具备的,对异性的了解,对性科学知识的追求是一种正常的需求。

有关男生的内容让女生听,有关女生的内容让男生听,有助于青少年对异性的了解和彼此间的友情关照,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

2.2 教师态度应轻松中国曾是一个传统的、封建气息浓厚的国度,以前人们给生殖科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认为它是不干净的、见不得人的。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性科学知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同时,青少年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期较以前有所提前。

此外,各种媒体上也充斥着大量的性信息。

这些因素要求我们的性教育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堂而皇之地把性安全教育搬进课堂。

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应放松,形成轻松、率真的课堂氛围。

这样,才有利于青春期性安全教育的开展。

对于学生提到的有关性及性安全的话题,教师不能回避,也不能躲闪、训斥,而应该科学地回答。

一旦有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了独特的观点,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对性安全知识的探究。

2.3 教学方式应以探讨式为主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涉及的主要是性观念问题,单纯的讲授,不仅学生难以接受,而且也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同一信息源平面上,新的价值观不断涌现,教师在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先知先觉。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更应是服务者和学习伙伴。

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穿针引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以探讨的方式教学。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探讨,并由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

对有代表性的意见,教师应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在点评中使学生形成共鸣,达成共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打破师生间的障碍,实现自由畅快的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不断认识和改正自己的观点。

2.4 性生活的安全问题安全的性生活是学生成年后家庭幸福的有力保障。

在艾滋病潜在流行的今天,能否过上安全的性生活,不仅是夫妇双方的生活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

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是性生活;什么样的性生活才是安全的;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过性生活;性生活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要告诉学生,性生活过早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要让学生知道,此时的性行为常常是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偷偷摸摸进行的,往往会因为怕怀孕、怕暴露而产生恐惧感、负罪感及悔恨情绪,甚至出现性心理障碍、性欲减退,严重的就会产生性冷淡,影响到今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第三,要告诉学生,未婚妊娠以及流产给女性身体及心理所造成的伤害。

特别要让学生知道,人工流产可能使少女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子宫穿孔以及婚后习惯性流产和不孕等。

第四,要告诉学生,在发生性行为时,必须使用安全套。

这一方面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可以避免性病的传播。

这一点,在性传播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方式的今天,一定要对学生讲清。

教师要力争使每一位青春期学生充分认识到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的必要性,这对其以后的生活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2.5 性病性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心理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目前,人类还无法有效治疗像艾滋病这样的性病。

因此,在青春期性安全教育中,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是性病;常见的性病有哪些症状;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及其配偶、家庭可能带来的影响;性病的传播途径;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当前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如何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和患者;艾滋病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怎样预防艾滋病等性病。

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不洁性生活是性病(如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性安全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中,远离不洁性生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2.6 异性交往问题“异性效应”是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异性效(下转第35页)表1 SO2、Cl2对实验植物的危害状况表 SO2Cl2菠 菜叶片颜色变淡无明显变化大 麦棕黄色条状伤斑叶片有黄白色斑纹小 麦有黄色条状伤斑叶片发黄有褐色斑块小叶黄杨无变化无变化小松苗叶尖发黄针叶浅黄、易脱落萝 卜叶片上有黄斑叶缘枯黄荞 麦无明显变化叶尖枯黄洋 葱无变化叶尖微黄地 衣变焦黄变枯黄 由表1可知:SO2和Cl2对同一种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尽相同,说明植物对污染的抵抗力各不一样。

对SO2的危害抵抗力较低的植物有大麦、小麦、萝卜、松树等;对Cl2的危害抵抗力较低的植物有荞麦、萝卜、松树等。

我们把这些对污染物抵抗力低的植物称为敏感性植物。

对SO2抵抗力较强的植物有小叶黄杨、洋葱等,对Cl2抵抗力较强的有菠菜,小叶黄杨等,这类植物称为抗性强的植物。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SO2和Cl2使植物受害时产生的症状也各有特点:Cl2使受害植物的叶尖、叶缘或叶脉间出现黄色、黄白色、浅褐色不规则斑块、斑点,而SO2使叶片受害的症状通常是在叶脉间出现点状或块状伤斑。

单子叶植物的伤斑呈棕黄色,自叶尖向下呈条状公布;针叶植物则尖端向下逐渐发黄枯焦。

3 危害机理3.1 二氧化硫大气中的SO2浓度超过植物的忍耐极限时,植物将受到伤害。

首先SO2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的叶肉细胞,在叶肉细胞中SO2转变为亚硫酸根离子SO2-3,使细胞内p H发生改变,叶绿素脱镁而失去活性。

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进程。

在植物体中SO2转变为SO2-3的速率大大超过SO2-3转变为SO2-4的速率。

当空气中SO2浓度较大时,SO2进入叶肉细胞后,造成高浓度的SO2-3积累,而SO2-3的毒性要比SO2-4大30倍。

当SO2-3的浓度超过植物自净能力时,就破坏了植物的叶肉组织,使叶片中水分、糖类和氨基酸减少,叶绿素a/b值变小,造成叶片绿色消退,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严重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片逐渐枯焦死亡。

3.2 氯气氯气在空气中被植物叶表吸收后,经薄壁细胞进入导管,以后再随蒸腾流到达叶缘、叶尖或叶脉间。

在这些部位氯气转化为次氯酸,由于次氯酸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它可以引起叶绿素失活,使各种生物酶钝化,进而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阻碍植物内的正常生化反应,最终使受害植物的叶尖、叶缘或叶脉间出现规则的黄白色或浅褐色坏死斑点。

参考文献:[1] 张志杰.环境污染生态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2] 孔国辉,等.大气污染与植物.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3] 王焕校.污染生态学基础.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上接第25页)应”的表现更为明显。

他们向往纯洁的友谊,寻求同伴的理解,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

这一时期,异性交往呈普遍化趋势,交往的亲密度逐渐提高,并开始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甚至是爱慕之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会与异性交往,达成异质社交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

而且,人的心理成熟需要在与异性交往的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