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工务集中综合维修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工务集中综合维修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工务集中综合维修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工务系统广泛开展的线路集中综合维修生产组织模式,在提高有限的天窗时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小机群作业的优势,提升作业质量及劳动效率,有效卡控施工劳动安全等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绵阳工务段集中综合维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工务;集中综合维修;思考
0.引言
绵阳工务段从2010年4月起在绵阳线桥车间开展集中综合维修试点,通过经验总结后于8月在全段实施。

经过几个月的实施,集中综合维修在提高有限的天窗时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小机群作业的优势,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及劳动效率,有效卡控施工劳动安全等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车间生产组织、天窗有效利用、夜间作业质量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集中综合维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思考一些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

1.集中综合维修的优越性
1.1实行集中综合维修后避免了以前同一区段一个单位作业而其他单位就不给天窗或共用天窗时间较短的尴尬局面。

1.2经过生产力调整,在防护方面节约了一定的生产力。

宝成线由原来的31个请点站减少为现在的7个,在请点站与作业站不重合的前提下,防护人员节约率达69.9%。

1.3通过对段管内现有机械的科学调配,至少保证维修工区5-6组液压捣固机上道同时作业,使作业质量和进度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平均每个天窗点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小机捣固300-400米。

1.4通过集中综合维修的开展,各车间实行了专业整治、机械整治,使作业质量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线路动态质量稳步提升。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天窗时间仍然存在不足、不固定现象,有时只给施工天窗而不给维修天窗,随意取消天窗的情况普遍存在。

2.2车间管理、作业组织,职工业务素质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集中综合维修的作业模式。

2.3由于天窗时段普遍在夜间,造成作业质量不高,需次日白天利用点外时间找细。

2.4后勤保障没有与集中综合维修模式配套,造成职工吃、住、行困难较大,且长期夜间作业对职工身体及家庭影响明显。

3.对集中综合维修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引导,提高车间的生产组织能力
随着生产铁路修程修制的改革,车间已由原来的生产执行者转变为现在的生产组织、实施者。

车间要改变原领工区的管理模式,要充分认识到车间是安全生产实施的主体,把由工区自己安排工作的方式改变由车间安排,提高计划的合理性,工区在接到车间的安排后,要提前调查作业地段的作业项目和数量,提高工区作业的效率,为此就要求车间根据管内各项工作主动上手,其中包括设备整治的检查、工作量调查、整治措施制定、整治计划管理(含作业计划管理、各项作业时间节点控制)、劳动力(机械)组织(及时调配)、实施、整治效果跟踪等,这一系列工作需要车间主任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在车间形成思想统一,对线路等设备质量、变化周期均要做到心中有数,而车间其他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围绕车间总体工作安排认真落实、督促质量及加强各项工作的过程控制及作好现场质量和安全盯控,工区要作好质量的回检,保证作业的质量。

段业务部门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和作业指导,主要是加强对车间、工区的现场作业指导和监控,引导车间工区思考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为此加强车间主任、工长的培训、引导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在的车间主任不仅要学会设备质量分析,还要懂得如何根据设备整治的地理条件、管内人员状况、机械状况、后勤保障设施状况等制定合理、有效、切合实际的、最优异的设备整治方案,最终目的要达到以最精简的队伍干出最精细的活。

而工长的培训主要是从加强日常作业质量管理、作业过程控制、落实需要完成的时间节点控制、如何减少设备整治的重复用工等方面着手进行引导,灌输一些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为设备整治得以顺利推进起到奠基的作用。

3.2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行集中综合维修后,我们的作业方式、时间段、作业要求均发生了改变,其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机械集中使用、大量的工作均在夜间、轨道车配合线路日常维修等工作较以前均发生了改变,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办法,一是预想管理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机械群施工作业的操作规范、夜间作业的劳动安全(包括人员乘车、走行线路、作业中防止“三不伤害”等安全控制)、轨道车进入作业区间安全控制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卡控办法、措施来确保各项作业的顺利推进。

二是以各种形式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扭转习惯性不规范的作业方式、作业行为,各业务部门、安全部门要经常跟班作业,总结现场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拿出可操作性的措施、办法杜绝不规范、不标准的作业行为继续蔓延。

三是车间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集中综合维修实施后现场的安全管理、设备的监控提出切实有效监控措施。

四是车间每月根据月度生产任务所在的地
理、交通、设备问题等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质量管理措施以车间次月工作目标形势及时下发各作业工区执行。

3.3建立完善生产组织管理措施
段生产业务部门应针对目前生产组织模式修订完善适应性、操作性强的生产管理组织措施,其主要体现生产任务制定依据、作业项目及工作量、作业方式、质量要求及跟踪、作业过程督促规定、验收体系、考核措施等。

主要特点是针对重点设备进行集中、综合整治,显现机械整治、集中整治、专业整治设备的效果。

车间每月建立相应的设备整治质量目标、效果目标、时间节点目标等,同时利用科学方法、手段确定设备整治的量、度。

为此车间将建立专门的测量队伍,配备全站仪、电子水准仪、L型道尺等先进设备,在作业前由测量队伍对作业地段进行实地调查测量,作业时利用测量计算的数据用L型道尺进行起拨道,一是提能够有效高作业精度,二是能够减少因人为、光线照明等因素导致的重复用工。

3.4加强协调,实现固定维修天窗
由于我段地处典型的山区铁路,沿线交通极为不便,而根据计划安排,我们的作业人员往往需提前3小时左右赶往既定作业地点准备作业,由于目前天窗给点情况还未完全相对固定,导致给职工相对固定的休息时间兑现不了,为此需要协调解决的一是每日天窗的应该无条件兑现,且给点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如有特殊原因应做到提前通知不给点及其原因,减少人为因素太多而致使天窗给点时间随意性增大。

二是共用天窗需解决的二个方面问题:第一,共用天窗时间长短不一需统一的问题。

因作业数量、程序等等的差异,各站段或施工单位需作业时间长短不一,因此应以较长时间来给点进行统一。

第二,共用天窗主体单位的责任问题。

建议登消记时各共用天窗单位依据自己作业时间先在车站进行签字,之后由最后签字单位(作业时间最长的单位)进行消记,从而分清在共用天窗时间段内的责任。

三是集中综合维修上下行天窗点间隔太短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长期夜间作业对职工各方面影响都较大。

夜间作业即使在有较好的照明的情况下也不如白天,易造成作业后留下质量不高,次日找细、返工工作量增大造成必然重复用工等问题。

因此从长远考虑,应酌情更改天窗时间,以保证作业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避免重复性用工和投入。

3.5进一步完善后勤配套设施
可考虑在交通便利的区段以城镇为中心建立集中综合维修基地,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实现由中心向周围辐射作业能力;在交通不便的区段利用沿线各站既有工区房改造为职工公寓,采取逐站搬家作业方式,并将职工休息方式转变为每月集中休息的模式。

4.结束语
集中综合维修的开展,目的在于使设备质量处于均衡发展,对重点设备、病害设备采取有效的专业整治、机械整治、集中整治,彻底根治设备病害,最终达
到设备质量可控、职工劳动强度有所减轻,为此需要各方面加强协调,高质量完成本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确保工务集中综合维修的顺利开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