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2)镰孢菌Fusarium spp.属鞭毛菌亚门,镰刀菌 属真菌。
(3)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半知菌亚 门,丝核菌属真菌。
一 水稻苗期病害
〓发病特点
1.腐霉菌 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丝或卵孢
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 动孢子靠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水稻纹枯病
【症状】
三水稻纹枯病
【病原】
有性态为佐佐木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 Ito,属担子菌亚门,薄 膜革菌属真菌;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真菌。
三水稻纹枯病
【病原】
病原
有性态 无性态
三水稻纹枯病
★ 纹 枯 病 原 侵 染 循 环 图
• 另外: • 菌源数量大利于发病; • 矮秆宽叶品种较高秆窄叶品种抗病; • 拔节至抽穗期易感病; • 偏施氮肥与集中施氮肥易发病; • 排水不良、深水灌田易发病
三水稻纹枯病 农业 【防治方法】 防治
药剂防治
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 率达到15%或拔节至孕 穗期发病率达到20%的 地块,在发病初期,选 用冠苗、或标托津、或 银多、或天冠或好施保 喷雾防治。
二 稻瘟病
★ 症状
谷 粒 瘟
二 稻瘟病
★ 病原
无性态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Cav.属半知菌亚门, 梨孢霉属真菌。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Magnaporthe grise(Hebert)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
属真菌。病菌从病部气孔产生3~5根不分枝的分生孢 子梗,有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淡褐色,顶部渐尖, 色淡呈屈曲状,屈曲处有孢痕,其顶端可产生分生孢 子1~6个;分生孢子梨形、无色透明,有两横隔,顶 端细胞立锥形,基部细胞钝圆,有脚胞。
一 水稻苗期病害
绵腐病
立枯病
一 水稻苗期病害
〓病原
绵腐病
由层出绵霉A.prolifera (Nees)de Bary、稻绵霉 A.oryzae Ito et Nagal、鞭绵霉A.flagellata Coder 等病原菌引起,属鞭毛菌亚门,绵霉属真菌。
水稻苗期病害
〓病原
立枯病
(1)腐霉菌Pythium spp.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 菌。
主要病虫害
(一)虫害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 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弄蝶),俗称卷叶虫 稻飞虱、叶蝉,俗称蠓虫、蚰虫 其它:稻瘿蚊、稻水象甲、稻蝗、稻蓟马、稻 蝽象、稻负泥虫 (二)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叶斑病、 立枯病、烂秧病、恶苗病等
水稻的生育阶段
幼苗 秧田分蘖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生 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水稻发病 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 25%,严重时可达40%~60%。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
主要侵染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可出现典型的 条斑型症状。初期病斑为深绿色水渍状半透明 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纤细条斑,长 约1 cm。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快,长达 4~6 cm,其上有露珠状蜜黄色菌脓,干燥后 呈鱼籽状,不易脱落。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 连成枯斑。发病严重的地块,水稻矮缩,叶片 卷曲。
枯粒。
三水稻纹枯病
【症状】
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以抽穗前后发病最重。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 小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边缘暗 绿色,中央灰白色病斑。常多个病斑愈合成为 云纹状大斑块。叶片发病,病斑与叶鞘相似。 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灰白色蛛丝状 菌丝体,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二 稻瘟病

病 原 菌 形 态
二 稻瘟病
★ 病原菌形态
病菌从病部气孔产生3~5根不分枝的 分生孢子梗,有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 淡褐色,顶部渐尖,色淡呈屈曲状,屈曲 处有孢痕,其顶端可产生分生孢子1~6个; 分生孢子梨形、无色透明,有两横隔,顶 端细胞立锥形,基部细胞钝圆,有脚胞。
二 稻瘟病
★ 症状
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 穗轴和枝梗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形 成白穗。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层。
二 稻瘟病
★ 症状
穗 颈 瘟
二 稻瘟病
★ 症状
谷粒瘟 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病
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椭圆形。 后可蔓延至整个谷粒,呈暗灰色秕粒, 严重时,米粒变黑。
2.镰刀菌 以菌丝、厚壁孢子在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
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在 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丝核菌 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以
菌丝蔓延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一 水稻苗期病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精选种子,适期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用冷 水直接灌溉,掌握“前控后促”和“低氮高磷钾” 的施肥原则。

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病斑白 色或灰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
分生孢子。
二 稻瘟病
★ 症状

急性型 多在感病品种上发生。在温、湿 度适宜及种植大量感病品种的条件下,易
引起病害流行。病斑暗绿,多近圆形或不
瘟 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
纺锤形,在叶片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
层。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内部培训)
闵加礼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 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 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 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 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 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 病害”。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 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一 水稻苗期病害
〓症状
绵腐病
发生在水育秧田。最初在稻种颖壳裂口处或幼芽 的胚轴部分出现乳白色的胶状物,后逐渐向四周 长出白色绵絮状菌丝,呈放射状。病苗基部腐烂 而枯死。
一 水稻苗期病害
〓症状
立枯病
多发生在湿润育秧田、旱育秧和保护地育秧的地 块,一般成片发生。发病早的,植株枯萎,潮湿 时茎基部软腐,易拔断。发病晚的病株逐渐萎蔫、 枯黄,仅心叶残留少许青色而卷曲。初期,茎不 腐烂,根毛无或稀少,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部 变褐甚至软腐,易拔断。
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
开花结实期
秧田期
返青 有效分蘖 无效分蘖 分化 形成 完成 乳熟 蜡熟 完熟
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殖并进
生殖生长期


灰飞虱
虱 危 害 状
褐飞虱卵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形态特征及危害状
三化螟形态特征及危害状
稻水象甲
水稻负泥虫
直纹稻苞虫


稻叶蝉




稻瘿蚊
稻瘿蚊幼虫
稻瘿 蚊危害状
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慢性型 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
呈梭形或纺锤型,病斑两端有向外

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 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
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
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
绿色霉层。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褐点型 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
老叶上发生,病斑为褐色小点,
二稻瘟病
★ 症状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能发 生,根据水稻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 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 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二 稻瘟病

苗瘟


谷粒瘟
叶瘟 稻瘟病
叶枕瘟
节瘟
穗颈瘟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发生在3叶期以前。初期在芽 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

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淡红色 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
二 稻瘟病
★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
种子,在播种前处理完病稻草,不用病稻草盖房、
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种子消毒:选用室温
下用银多粉1200倍液浸种24-36 小时 。用清水清洗后催芽。
二 稻瘟病
★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
肥,增施磷钾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 施肥。
防治技术
•稻飞虱:飞雷、飞隆、飞定、大榜 二三化螟:榜稻、炬螟、稻兵、稻 标等 稻纵卷叶螟:奇拿、定剑、乐斯农、 标舰、库顶等 其它类:爆氟、钻标等
水稻病害
一 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苗期病害统称烂秧,是水稻苗 期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 称。生理性烂秧常见的有烂种、漂秧、 黑根和死苗等。侵染性烂秧有绵腐病、 立枯病等。
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
层。
二 稻瘟病
★ 症状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
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病斑
瘟 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
褐点型等4种症状类型。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瘟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白点型 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
上发生,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

多局限于叶脉间,不产生分生孢 子。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瘟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枕瘟 病斑初为污绿色,后呈灰白色。
病叶早期枯死,容易引起穗颈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