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法规与标准教学课件环境法电子教案(第5-7章)
环境法规与标准教学课件环境法电子教案(第5-7章)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四、 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
(1)特殊诉讼时效。《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 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2)举证责任的转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中规定:“因环境污染 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 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第三百三十八条)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
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 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 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 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十四)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罪(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三款) 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罪,是指牟利为目的,在林区
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源自严重的行为。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正遭受严重 破坏。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有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 和法律等,这些手段当然也是自然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国内外 经验表明,在这些手段中,法律手段是较为有效的一种。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保护森林、草原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二、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行政处罚的5种基本形 式:警告;罚款;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 使用和责令停业、关闭。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处罚的程序 1、简易程序。
(1)执法人员应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2)现场查清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3)向当事人说明违法的事实、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 (4)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5)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由执法 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6)告知当事人如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六)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第三百四十条第一款)
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 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收购、 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五节 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第六节 特殊环境保护法
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 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可见,从环境保护法来看,自然资源是 组成环境的因素,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包括对作为环境 因素的自然资源的保护。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三、 环境民事责任的形式
1、排除危害
2、赔偿损失 3、恢复原状
停止侵害 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四、 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
(一)环境纠纷的处理程序 1、自行和解 2、仲裁 民间调解 3、调解 行政调解
4、民事诉讼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七)非法狩猎罪(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 非法狩猎罪,是指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
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 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八)非法占用耕地罪(第三百四十二条) 非法占用耕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 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四)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第三百四十条)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是指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
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 严重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一、环境行政责任概述
(一)环境行政责任的概念
环境行政责任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环境行 政法律法规或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行政方 面的责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一、环境行政责任概述
(一)环境行政责任的概念
环境行政责任是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环境行 政法律法规或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所应承担的行政方 面的责任。
规定的处分方式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三、行政处分
(三)环境行政处罚与环境行政处分的区别 (1)实施的机关不同。 (2)适用的对象不同。 (3)责任形式不同。 (4)补救途径不同。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一、 环境民事责任的概述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一、环境行政责任概述
(二)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违法 2、行为人的过错 3、行为的危害后果 4、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二、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 而污染或者破坏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和个人实 施的一种制裁措施。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十)破坏性采矿罪( 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破坏性采矿罪,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规定,采取破坏性
采矿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十一)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第三百四十四条) 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是指违反森林资源的法律、
(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因不履行环境保护
义务而侵害了他人的环境权益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 责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一、 环境民事责任的概述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有污染环境的行为。 2、有环境损害事实存在。 3、致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二、 无过错责任
(一) 无过错责任的概念 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
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 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二、 无过错责任
(三) 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 (1)不可抗力。 (2)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 (3)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境的行为,并造成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构成 犯罪所应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一、环境刑事责任的概述
(二)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 2、犯罪主体。 3、犯罪主观方面。 4、犯罪客观方面。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十三)滥伐林木罪(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 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法规,未
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 核发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许 可证所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等任意采伐本单位 所有或管理的林木,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 木,数量较大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国家的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集中表现对行为人法律责任的追究。在环境法领域, 主要是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对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根据其环境行 为的性质、危害后果和主观因素的不同,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 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第二节 环境民事责任 第三节 环境刑事责任
法规,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十二)盗伐林木罪(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一款) 盗伐林木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伐国家、集体
所有(包括本人承包或他人依法承包经营管理、国家或集 体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盗伐他人自留山上的 成片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
所谓自然资源保护,是指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和宣 传教育等手段,保护和管理各种自然资源,使其为人类所充分和 永续利用。
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三)自然资保源保护法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二)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第三百三十九条第一款) 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
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行为。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
二、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三)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第三百三十九条第二款)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是指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