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的调查报告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
2015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2015年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下面为你一一解析。
一、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服装品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成为世界服装的生产、消费、进出口大国,服装品牌也随之发展壮大。
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全品类、多品牌、国际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形成了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如深圳女装、宁波男装、汕头内衣、均安牛仔、海宁皮革等,区域内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能力,为品牌发展形成合力。
我国现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如雅戈尔、庄吉、爱慕、三枪、红黄蓝等,形成了较强市场竞争力。
不少品牌还在原有单一品类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向全品类发展,如红豆从男装延伸家纺、家居服,浪莎从袜业延伸内衣、安踏从运动延伸童装等。
在多品牌发展上,一些品牌根据客户群体推出针对性的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推出ME&CITY品牌,太平鸟旗下拥有贝斯堡、帕加尼、乐町、魔法风尚等多个品牌。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国内品牌也同样有生有色,波司登在英国开店、登陆欧洲市场,利郎男装亮相米兰时装周。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外贸出口市场严峻形势的影响,外贸加工出口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拓展内销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的跟踪调研,今后我国服装品牌的发展将有如下趋势:(一)品牌升级、形象提升自2010年开始,服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加青睐高档商场、品牌旗舰店,对高档次服装需求增长迅速。
在服装品牌方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品牌升级,注重时尚化、高品质,并推广品牌文化,从产品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
(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万个服装品牌,市场集中度低,同时还不断有新兴品牌加入,国际品牌也在加速布局国内市场,种种因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国内市场的渠道成本、营销成本等也水涨船高,服装品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
(三)渠道模式从加盟为主转向直营为主品牌加盟是目前服装品牌渠道的主流模式。
该模式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加盟商建立比较完善的渠道网络,而得到众多中小服装品牌的广泛应用。
但该模式存在着终端控制力差、形象不统一等弊端。
目前已经有部分一线品牌开始涉足直营,减少加盟店的比例,提高直营的比例,强化对终端的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
未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将选择直营。
(四)电子商务助推品牌发展自2007年以来,服装网络零售取得了爆发式增长,服装成为网络零售的第一大品类。
电子商务也成就了一批网络品牌,如凡客诚品、绿盒子等。
而传统品牌也整合渠道,大力拓展网络零售,推进品牌创新升级。
电子商务将大力助推品牌发展。
二、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如何由代工走向品牌发展?国内服装业由代工走向品牌发展是服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国际上新兴国家服装产业的发展都遵循从代工到品牌发展的模式,如日、韩、台湾等地的服装产业最初也是做代工生产,当产业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开始创建自主品牌,如日本现在就创建了KENZO等国际品牌。
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也是先从生产大国,再到消费大国,然后发展成为品牌大国。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加速从代工转型品牌发展,也有现实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外贸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代工的利润越来越薄,促使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创建自主品牌,获取品牌附加值。
同时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在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下,内需市场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消费的升级,服装消费市场成长迅速。
这也促使国内服装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抢占国内市场。
三、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对国内品牌服装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国内服装品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助推力。
服装网络零售扩大了服装零售渠道的覆盖面,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服装消费增长,提升了服装市场规模,现已成为重要的服装零售渠道。
传统品牌纷纷触网,通过品牌官网、第三方平台旗舰店、网络分销等方式拓展网络零售市场,并取得了可观的销售业绩;部分品牌还推出了网络品牌,主攻网络零售市场;掀起了服装产业运营模式的大变革。
发展网络品牌还成为部分代工转型自主品牌的企业的不二选择。
如嘉兴麦包包的创始人叶海峰是中国第一批从事对外贸易的箱包行业人士。
通过网络零售,麦包包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打造成为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时尚箱包品牌,成为中国箱包电子商务领域首个规模突破亿元的企业。
电子商务也催生了一批服装网络品牌,形成了全新的服装品牌轻资产运作模式。
这些网络品牌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在短期内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并形成规模销售,这对于传统品牌是难以想象的。
目前网络品牌的发展进入了树立品牌形象、品质为王、消费者至上的新阶段。
服装消费可以算的上是中国消费水平的晴雨表,依靠中国大量人口的支持中国服装业发展前景将无比广阔。
到目前为止中国城镇平均每人每年买服装超过一千多元,而且农村服装消费也在逐年上升,可以想像中国的未来服装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多么的广阔啊现在的消费者不是简单的买衣服,更多追求的自信和生活态度。
而对服装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带给服装消费者不同的体验,把流行元素融入服装和消费者分享感受衣服带来的自信和生活。
所以我们对服装展开了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对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分区域抽样,全校中,我们根据比例抽样200人。
样本归总统计后显示,性别,年龄的分布,其比例分布符合调查意图及结构。
调查方法进行分区域,分年级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
抽样方式采用分群随机抽样,共发200份问卷。
回收份196份问卷,废卷4份,有效192份调查数据及其分析1,产品市场分析数据显示,38%的学生在今年夏季的花费在100—200元,200—300元的也占去的相当比例,这再一次证明了商家打入市场的中低档策略。
至于400元以上的比例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根据我们的统计,我们认为是由女生的购买数量大,以及男生的购买价格高拉高所致。
大多数同学获取休闲服信息是通过服装店,这说明厂商应该注重休闲服装店铺的装修,服务人员的管理,以及各类服饰在店中的科学摆设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增加销售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其中我们发现现阶段网络商务仍然不成熟。
学生较少从网络获取休闲服的信息,商家当前不应过早花大量经费在网络宣传上。
学生对周边的服装市场多样性和宣传力度等都并不太满意,周边的服装店连最大的优势“购买的便利性”都并不能使学生满意。
从中我们得出目前对于学生市场的开发仍然不够,使得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服装店并没有很高的满意度,所以我们建议学校附近的服装商家可以在能够稳定盈利的条件下尝试逐渐扩大规模,增加学生满意度。
2,消费者行为分析同学们希望休闲服装塑造的形象偏好从高到低依次是简约,阳光,活泼,优雅,前卫,性感,其他,表明消费者对简约和阳光的形象有着较高的接受程度。
其中简约的形象是广大学生所喜爱的。
这和以往商家认为学生穿着打扮前卫的印象有所不同,这说明学校内,学生的装束理念仍是以朴素大方简约为美的。
从男女生对于形象偏好,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男女生对于形象的要求各有侧重,但是也可以看出,简约自然的服装已经为多数大学生所喜爱。
从购买地点的分布来看,很明显56%的学生选择在淘宝服装店,而只有14%的学生在周边购买休闲服。
这说明学生街发展仍然不成熟。
这一点和第一部分中“学生对周边市场满意度”的调查呼应,说明周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发现有26%的学生选择了回家购买。
这里有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
我们对部分选择“回家购买”的同学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他们选择回家购买的原因大侄有以下几点:外省学生更加偏好家乡品牌,购买习惯和家长一起买衣服(家长付钱)。
觉得淘宝休闲服样式较少,不符合自己的口味。
学生的购买时间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平时、假期、换季打折、节日、其他。
平时是主要的购买时间,这和第一部分中“获取休闲服信息途径”里主要从服装店里获取信息结合,我们得出在平时做好服装店内店面装修,改善服务态度等服装店宣传工作,是商家能够吸引大学生的重要考虑方向。
另外,我们可以看出购买服装时间的随机性很高,但是在假日和换季时购买服装的毅然很多,商家可以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有效的促销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款式、价格、质量都是学生购买休闲服时注重的主要因素,分别有29%、28%、28%的人选择。
其中品牌注重程度很低,和我们原先所想的有很大的不同,只有11%的人选择。
这说明学生在购买休闲服装时对品牌的敏感度较低,我们对此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的消费较为理性,更注重实质。
2、学生消费理念新颖,喜欢尝试新品牌。
3、闲服装品牌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
在价格上,男生在购买时注重价格,女生在购买时注重款式,并且质量在男女生中都处于中间地位。
男生偏重价格,女生偏重款式。
很可能和男生消费偏理性,以及女生消费偏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也是为何市场上女性服装款式比男性服装款式多样化的一个原因。
另外,在质量方面男女生无太大差异,说明重质重量仍然是厂商所应该做到的。
经过对比,我们得出结论:在面对大学生销售时,可以就男生注重价格,进行合理的价格调整,以吸引男生购买。
而女生应该仍然多多增加新颖多样的款式从男女夏天购买休闲服装的数量对比,我们发现男生在夏季中购买的休闲服的件数主要集中在2件,3件,4件。
但是在没有购买和购买5件以上这两个极端也存在着部分同学。
而女生在购买的件数上和男生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分成两块:一是买三件为主的中等频率消费,二是购买五件以上的高频率消费。
女生在没有购买、购买一件或购买两件的低频率消费是少之又少。
在校园内休闲服装品牌偏好中,学生对品牌并没有形成特有的偏好,各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不很大,和图中学生在购买休闲服装时,品牌并不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各品牌基本平均分布。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选择美特斯邦威的还是占了18%的比重,这也说明了,动感时尚、随意自然的服装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青睐。
建议商家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以“大学生的休闲服”为主题。
仿照“中国移动手机卡”,成功占领高校市场的例子,对服装对象进行“特定化”。
取得学生对其品牌偏好。
总结当前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中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两极化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