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煤管理办法

配煤管理办法

附录 L(标准性附录)配煤掺烧管理办法1 范围1.1本办法规定了公司配煤掺烧管理的管理机构及职责、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配煤掺烧管理工作。

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管理机构及职责2.1 成立燃料配煤掺烧领导小组,通过加强入厂、入炉煤质监管、细化煤场管理、优化配煤掺烧方案等措施,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合理控制相关燃料管理指标,降低燃料经营成本。

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总师担任,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部、燃料储运部、运行部、燃料管理部、质检中心等相关部门主任组成。

其职责为:2.1.1 全面领导、指挥公司配煤掺烧工作。

2.1.2 全面领导入炉煤数量、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协助管理入厂煤数量、质量工作。

2.1.3 每月向公司燃料管理领导小组汇报配煤掺烧情况,并根据煤场存煤结构和下月电量计划,提出下个月公司煤炭采购建议。

2.1.4 审批工作小组的月度考核结果。

2.1.5 及时修订、更新本办法。

2.2 成立燃料配煤掺烧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燃料副总师担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燃料储运部相关主任担任,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部、燃料管理部、燃料储运部、运行部、质检中心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其职责为:2.2.1 在燃料配煤掺烧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全面开展配煤掺烧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 每月初向配煤掺烧领导小组汇报上月配煤掺烧工作情况,提出下月度配煤计划和煤炭采购建议。

2.2.3 每个工作日召开配煤掺烧工作会议,对配煤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2.4 汇总统计月度入厂煤质预估合格率、机组负荷预估合格率、配煤合格率、煤场烧旧存新率等指标,分析合格率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对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2.2.5 负责入炉煤采制化质量监督管理与数量统计管理。

2.2.6 负责组织入厂、入炉煤对比试验,对入厂、入炉衡器计重误差、入厂与入炉机械采样系统偏差进行对比检验。

2.2.7 负责月度入厂入炉热值差分析,依据公司月度热值差控制目标,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2.2.8 按照本办法对月度配煤工作提出考核意见。

2.3 生产技术部职责2.3.1 负责入炉煤质量监督管理和数量统计管理的日常工作。

2.3.2 参与日常配煤掺烧工作例会,提出合理的配煤建议。

2.3.3 制定并及时修订《负荷煤质对照表》详见附件一,指导配煤掺烧。

2.3.4 定期进行不同掺配方式试验和不同煤种的掺配燃烧试验,制定阶段性掺配、混配方案。

定期进行燃烧分析,不断改进掺配方案。

2.3.5 负责完成月度配煤掺烧分析报告。

2.3.6 负责及时完成异常配煤调查分析报告。

2.3.7 负责协调入厂、入炉煤对比试验工作。

2.3.8 负责组织入炉煤皮带秤定期校验工作。

2.3.9 负责完成月度热值差分析报告。

2.3.10 负责本办法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考核。

2.3.11 负责入炉煤存查样定期抽检工作与抽检合格率统计工作。

2.4 燃料储运部职责2.4.1 参与日常配煤掺烧工作例会,提出合理的配煤建议,汇报配煤所需大型设备工作状况。

2.4.2 负责每批次入厂煤煤质的预估工作,为规范煤场管理和配煤掺烧提供相对准确的煤质、煤种信息。

2.4.3 负责按照预估煤质信息并参考燃料管理部提供的入厂煤质信息,合理进行燃料的接卸、存储、配烧等工作。

2.4.4 负责煤场存煤数字化动态管理的日常工作。

2.4.5 负责煤场存煤的烧旧存新工作。

2.4.6 根据配煤掺烧会议要求,负责制订配煤掺烧上煤工作计划,确保入炉煤质、煤量满足要求。

2.4.7 负责入炉煤数量统计与核实工作,完成入炉煤皮带秤定期校验工作。

2.4.8 负责入炉煤原煤耗的统计、报送及相关系统数据更新工作。

2.4.9 负责规范收取入炉煤样,并及时送交质量检测中心化验煤质。

2.4.10 负责及时传递《配煤信息传递表》,为配煤掺烧提供依据。

2.4.11 根据已出入炉煤质化验结果和机组实际运行要求,实时调整入炉煤种比例、煤量,特殊情况下经汇报工作组长同意,调整变更入炉煤种,以满足机组运行燃烧需求。

2.4.12 负责完成同批次来煤入厂、入炉对比试验工作,并提供真实、准确、详尽的相关试验数据。

2.4.13 同批次来煤入厂、入炉热值差大于正负600大卡时,负责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向配煤掺烧工作小组提供分析报告。

2.4.14 完善配煤掺烧小指标竞赛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配煤掺烧工作深化提高。

2.4.15 负责入炉煤采制样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

2.5 运行部职责2.5.1 参与日常配煤掺烧工作例会,反馈机组燃烧情况,大致分析机组燃烧不稳、投油、灭火等初步原因。

2.5.2 负责机组负荷预估预报工作。

2.5.3 负责根据《配煤信息传递表》提供的入炉煤质信息,及时进行锅炉燃烧调整。

2.5.4 掺配方式或掺配煤种发生重大变化时,负责制订并执行相应的燃烧调整措施。

2.5.5 机组特性工况试验或其他特殊情况时,负责向配煤掺烧工作小组提出合理的配煤建议与要求。

2.6 燃料管理部职责2.6.1 负责近期火车来煤煤量、煤种和煤质信息预报。

2.6.2 负责水运煤、汽车煤到港信息预报。

2.6.3 新单位来煤或同一单位煤种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向配煤掺烧工作小组和燃料储运部相关人员通报来煤相关信息。

2.6.4 依据配煤掺烧关于煤炭采购建议,及时调整煤源结构,按质保量提供配煤所需煤种。

2.6.5 按照配煤掺烧工作会议要求,做好进厂煤质检测各环节的监管工作。

2.7 质量检测中心职责2.7.1 负责入炉煤制样、化验等质量检测工作。

2.7.2 负责及时填写《配煤信息传递表》中相关煤质信息并及时传递。

2.7.3 根据配煤需要,及时完成煤场抽样检测工作。

2.7.4 负责入炉煤存查样与分析粉样的保存工作。

2.7.5 负责在生产技术部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入炉煤存查样的定期抽查与销样工作。

2.7.6 负责入炉煤质量数据的统计、报送及相关系统数据更新工作。

2.7.7 负责入炉煤化验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

3 管理内容与要求3.1 配煤掺烧工作小组每工作日9:30召开配煤掺烧工作例会,由各相关单位通报机组负荷预判与运行燃烧、进厂煤煤量、煤种、煤质预判、煤场存煤结构盘点等各方面信息,分析、检查前日配煤方案的执行情况,协调处理配煤掺烧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当日配煤掺烧指导意见,并对配煤掺烧工作进行布置和督导。

3.2 燃料储运部是配煤掺烧的执行主体。

每天由燃料储运部根据配煤掺烧工作小组制定的配煤原则制订配煤工作计划,并依据《负荷煤质对照表》、《配煤信息传递表》和煤质预判等相关信息进行配煤,并做好记录。

3.3 对入炉煤质的临时性或阶段性要求指令,由公司配煤掺烧领导小组相关领导直接下达给配煤掺烧工作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由配煤掺烧工作小组按照相关指令,根据存煤(来煤)实际情况商定配煤计划,由燃料储运部执行。

特殊情况下,可由公司主管生产的领导或运行部值长直接向燃料储运部运行班长下达配煤指令,燃料储运部运行班按指令要求配煤并做好工作记录。

3.4 配煤掺烧工作流程:配煤工作例会,制定当日(含节假日)配煤原则——燃料储运部制定当日配煤计划——按要求执行配煤上仓——收集有代表性的入炉煤样并交接至质检中心——化验入炉煤质——填写《配煤信息传递表》并传递至运行部值长和燃储程控班长——值长预先得知入炉煤质信息,提前布置做好调整锅炉燃烧运行工矿准备——运行部值长反馈各机组燃烧和带负荷情况,预报未来6小时各机组平均负荷——燃储程控班长依据值长反馈的机组工矿、平均负荷、入炉煤质化验结果等信息,及时修正调整下趟配煤计划。

3.5 按配煤掺烧工作要求,每天将机组运行分为四个时间段,分别定为0:00—6:00、6:00—12:00、12:00—18:00、18:00—24:00,由运行部值长负责预报每个时间段内机组平均负荷,并及时报送燃料储运部配煤人员;对应于机组运行时间段,燃料储运部每天分四趟进行配煤上仓,各趟配煤上仓时间分别在0:00、6:00、12:00、18:00左右,并分别称之为A、B、C、D趟配煤。

3.6 入炉煤采样由燃料储运部执行,每天按四趟分别采样,各趟配煤上仓结束后进行收样,并及时与质量检测中心办理入炉煤样交接手续。

入炉煤样编码详见附件二《入炉煤编码规定》。

自办理完入炉煤样交接手续起,质量检测中心必须在3小时内按要求完成入炉煤质分析,并及时填写《配煤信息传递表》,向相关部门与人员及时传递。

3.7 以旬为周期单位,依据煤场存煤结构、机组平均负荷统计数据并参考值长预估负荷情况,阶段性调整入炉煤煤质标准。

遇有机组特定运行工况试验时,依据试验要求及时调整入炉煤种,确保入炉煤各主要指标满足试验要求。

3.8 依据确保入炉煤种、煤质相对稳定的原则,根据煤场存煤结构,配煤掺烧有计划、分阶段地集中配烧煤场中存储量较大的经济煤种或不适合机组直接燃烧的特性煤种。

3.9 对因配煤而影响机组安全稳定燃烧的事件,配煤掺烧工作小组应及时组织配煤分析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改进意见,并报领导小组审批。

3.10 配煤掺烧工作小组每月组织分析上月配煤掺烧执行情况,分析燃煤接卸和质量验收情况,分析煤场管理和存煤情况,提出下月煤炭需求计划,对上月配煤掺烧有关单位和个人按照本办法之相关规定提出考核意见。

3.11 配煤掺烧工作小组每月随机选取至少两批次进厂火车煤,做入厂热值与入炉热值对比试验、火车轨道衡与皮带秤称重对比试验。

水运煤(含汽车煤)仅做入厂热值与入炉热值对比试验。

3.12 煤场实行数字化动态管理,依据各煤种不同特性,按热值、挥发分、全硫等主要指标对入厂来煤实行分区存放管理。

按要求对存煤做好碾压、归堆、喷淋防粉尘降温、排水等措施,尽量降低煤场存煤热值损失和存煤流失幅度。

对热值易损失而发生较大煤质变化的高硫煤、高挥发分烟煤等煤种应按配煤要求优先配烧,短期内暂不配烧时,应尽可能存放于干煤棚内。

所有燃煤在煤场的存放时间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月。

3.13 质量检测中心入炉煤存查样保存一个月,有疑问的存查煤样按生产技术部通知继续保存。

保存期满的正常存查样由质量检测中心负责销毁。

3.14 入炉煤样制样、化验工作按照进厂煤标准执行。

3.15 配煤小指标统计:3.15.1 机组负荷预估合格率。

运行部当班值长每日分别于5点、11点、17点、23点向燃料储运部当班运行班长通报未来6~12小时一期、二期机组平均负荷。

统计负荷预报误差不应超过±20MW,否则视为预报不准确。

月末汇总整月合格率。

3.15.2 入厂煤质预估合格率。

燃料储运部相关人员通过采用各种措施,对每批次入厂来煤进行热值预估,以此预估热值进行储存或掺配。

统计热值预估误差每批次不应超过±300千卡/千克,否则视为预报不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