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无线充电器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以单片机为管理核心,采用交流市电和太阳能电池双电源进行供电,将电源进行处理,内部自行产生频率,智能检测有无接收部分,充满电后自行断电,液晶显示实时光照电压、内部蓄电池电压和电源类型。
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采用谐振原理,消除了除接收机以外的物件误触发发射机工作。
【关键词】无线充电;智能;太阳能;自动断电
1.设计方案
发射机采用双路供电方式,交流部分采用变压整流稳压,为系统提供正负直流电压,太阳能部分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对内置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电池的输出进入逆变环节,得到双电源输出,市电和蓄电池电压送入双路继电器,由单片机进行选择供电源,双路继电器接至核心板,核心板对电压进行对称调整,为功率三极管供电,核心板的频率产生部分生成可调的频率信号,用产生的信号去推动功率三极管,将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利用谐振产生高压,通过线圈发射出去;接受机也利用谐振,通过线圈将信号接收到,进行AC-DC处理,送入负载;在发射线圈上加一个检测线圈电压变化的电路,检测发射线圈所处的三种工作状态,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信号做出相应的控制;在接收机进入负载前的电路中串入一个电流检测电路,以此来判断负载电量是否充满;单片机根据光照电压,蓄电池电压,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做出相应的控制;外加液晶显示状态,显示实时的电池板电压,蓄电池电压,以及此时的供电源。
2.硬件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结构
本设计主要用于对常用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开机后系统进入自动模式,不用进行任何设置,只需将接收部分置于发射机上,便可进行工作,将接收机拿开后,自动进入待机模式,且扫描有无接收机。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2.2 太阳能模块
此系统可以使用太阳能进行供电,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驱动力弱,且为单极性电源,因此要对光照电压进行一些处理,方可为无线充电模块供电;此模块主要有太阳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三个模块。
图1 系统框图
2.2.1 充放电控制器
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蓄电池的过冲和过放,使电池的输入和输出隔离;
只要光照亮充足,电池组件就可以为电池充电,当电池两端的电压达到饱和电压时,微控制器进行保护,切断组件电源输入,此模块的负载端是否输出由发射核心板控制,当电池电压过低时,发射核心板关断电池输出,打开电池输入,并且切换到交流市电供电。
2.2.2 逆变器
由于发射核心板需要双电源供电,所以必须对电池输出电压进行逆变,得到双电源;本系统的核心板发射电路所用的电压最高达正负30V,蓄电池输出的最大电压是12V,因此还要对电池电压进行升压,该逆变器也具备升压功能,将逆变器输出电压调节至正负30V,送至发射核心板。
2.3 发射机部分电路设计
2.3.1 电源选择电路
电源选择部分选用的是双刀双掷继电器,由于本设计属于电源类,功率较大,利用模拟开关选择有损耗,且有延迟,双刀双掷继电器可以迅速切换,而且完全隔离。
利用单片机弱电控制功率大电流电源,消除了模拟器件的发热和损耗电流。
2.3.2 双路电源开关
为了使电路的无用损耗进一步降低,利用两个继电器从电源部分切断与功率部分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另外一个不工作的电源停止工作。
结构虽然简单,但有效的控制了电源的相互冲突和损耗。
2.3.3 频率产生电路
频率产生部分利用了RC桥式振荡电路来产生发射所需要的信号,RC桥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虽然有限,但是满足发射所需要的频率,结构简单,调试容易;由于发射对信号类型要求不严格,只要出现交流信号即可,简易的桥式振荡即可满足。
2.3.4 频率放大电路
由于发射频率较高,而且还要驱动大功率线圈,一般的集成功率放大元件无法满足,且在价格方面较高,在这里,选择的是利用功率三极管来进行功率放大(如图2所示),发射信号对频率的形状要求不严格,不用担心形成失真造成的影响;为了减小在线圈中的损耗,利用RC并联谐振,提高发射电压,降低线圈中的电流,且在接受部分中,谐振频率还可以进行匹配,不用担心其他东西造成的误触发和误接受。
此电路(如图2所示)中的电容C21的作用是进行隔离,三极管的发射极是负电压,如果直接接通,会形成直流通路,产生很大的电压,导致负电源芯片
发热严重,利用电容进行隔离,解决了此问题;电容C4的作用是消除高频信号,以免高频信号会对功率放大产生自激振荡。
图2 功率放大电路
2.3.5 物件检测电路
本设计具有智能化,可以自动检测有无接受机置于其上,由于发射和接收电路之间是进行过频率匹配的,可以进行谐振,当有接收机置于其上时,发射线圈上的频率幅值会发生变化,且发射频率会变的稳定,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检测发射线圈上的信号变化,便可知道有无物件置于其上。
图3 从机检测电路
根据线圈电平所发生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关键电平,让三种电平去触发不同的触发器,得到三路输出的信号,单片机检测相应路上的电压,便可判断此时处于那种状态,三极管的作用是进行高电平识别。
比较器加正反馈的作用是可以迅速的进行临界电平锁定,消除在临界电平时,比较器输出不稳定的现象。
2.4 接收机部分电路设计
2.4.1 信号处理电路
由于接收到的信号为高频信号,一般的整流桥无法很好的处理,在此利用快速二极管搭的整流桥,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为了减小在线圈上的损耗,因此电压高,电流小,所以稳压电路要用恒功率传输形式,使用LM2596的标准ADJ电路模式即可。
利用LM2596进行恒功率降压传输,可以不用高频变压器,便可进行功率传输,电路结构简单,调试容易,使用简单。
2.4.2 电流检测电路
在LM2596ADJ和负载之间串入一个电流检测电路,此电路的作用是检测输出的电流,根据电流的状况来控制接收机工作与否;现在的电子产品都内置充电管理电路,当充满电后,便断开或进行脉冲充电,此电路便可以检测电流的变化,当出现变化时,断开线圈与接收机之间的连接,发射机的线圈信号呈现出充满电时的状态,检测电路(如图5所示)检测到后送给单片机,单片机便停止功率发射。
图4 电流检测
检测电路利用ACS712EL电流检测芯片(如图4所示)来检测流入负载的电流,此芯片将电流转换成相应的电压,由于此芯片检测的电流最大可达5A,检测充电电流所转换到的电压很小,所以后级还需要对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相应的开关信号,对前级进行控制。
图5 检测信号处理电路
图6 程序流程图
此电路(如图5所示)将得到的微弱小信号进行放大、平移,得到合适的电平,经最后一级的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为了降低损耗,利用MOS管作为开关管,由于运放输出的高电平太低,利用三极管进行转换,来控制MOS管的开关。
2.5 显示部分电路设计
显示部分电路采用LCD12864液晶屏显示相关的信息,信息包括当前外部光照电压,内部蓄电池电压,此时的电源类型以及充电状态。
光照电压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外面的温度,可以在室内了解室外的光照强度。
3.软件设计
本设计中的软件是实现该设备智能化的核心,使用51单片机进行控制,使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进行显示相应的参数。
(如图6所示)
程序在时刻不停的检测系统发出的信号,及时的做出的相应的控制,并且显示相关信息,使系统得以实现自动化。
4.系统调试
此系统的调试是非常的重要,系统调试的结果决定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效率,由于本设计属于非接触性电能传输,频率和电压直接影响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功率大小,甚至接收机能否接收到发射出的功率。
4.1 发射系统调试
4.1.1 发射频率调节
发射频率是由RC桥式振荡电路产生的,改变其中的电阻,便可调节频率,在这里加上精密电位器进行调节,发射电路是RC并联谐振,先粗略的将频率调节至计算的谐振频率点,然后在发射线圈两端加上示波器,缓慢的调节电位器,调节至线圈上的电压峰值最大,此时的频率就是该RC并联的谐振频率。
4.1.2 发射电压调节
发射电压也决定着发射的功率,这里利用的是双电源,负电源处的电位器调至输出电压最大即可,然后再调节正电源处的点位器,方法和调节频率一样,寻找最大的发射电压点,这样保证发射线圈上的电压最大,在线圈上的阻抗一定时,保证了最大电流的发射。
4.2 接收系统调试
电流检测调节摘要:电流检测电路是接收接收机里面唯一一个控制电路,如果电流检测电路没有调试好,接收的功能之完成一半,当电充满时,无法关闭发射机,会损耗不必要的能源;接收机主要调节的是放大后的电平高低,如果调节不准,将会使触发电路无法触发,导致无法自动关闭系统。
5.总结
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自己以后借鉴的,有一些电路是在网上找到的,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实现了相应的功能,但是有的电路却不能,而且频率越高,信号越弱,也就越难控制好,经过了几个月的制作,总算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