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阴阳两虚证
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神疲乏力、畏寒 肢冷。
次症:耳鸣、心悸、气短懒言、夜尿频、舌淡苔 白、脉沉细弱。
治疗
治疗目标:
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代谢紊 乱,更主要是要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损 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致死和 致残的危险。
治疗策略:
不 同 日 多 次 测 量 收 缩 压 18.62 ~ 23.94kpa(140 ~ 180mmHg) 或 舒 张 压 11.97~14.63 kpa(90~110mmHg),并评 价各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 床情况,判断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根 据高血压危险性分层,制定治疗方案。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 转耳鸣”。
元《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
明 《景岳全书》:“眩运一证,虚者 居其八九……” ,“当以治虚”。
明·虞抟 “因瘀致眩”
气虚 气滞 痰湿 阴虚 阳虚 外伤
瘀血
脑窍阻滞 髓海失养
眩晕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及归属
根据539例病例的调查结果,结合国家 标准和地方标准,我们认为高血压病中 医病名为“风眩”,可归属于“眩晕”、 “头痛”、“中风”等范畴。
现为舌质红或绛红少苔;偏于阴阳两虚证,可
见舌质淡;气阴两虚者舌质往往偏胖,有齿痕,
舌质较淡;形体肥胖的高血压者可表现为痰浊
中阻的舌象,也即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腻;高
血压病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者,表现 为心血淤阻的舌象,舌质紫或暗红,有淤斑。
根据相关的的高血压病国标和地方
诊断标准,我们提出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依据为 :
气阴两虚:
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正气;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阳气虚衰;久病不 愈,耗伤气血,阴津亏损,气虚则清阳 不升,阴血亏虚则脑失所养,从而发为 眩晕。
心肾不交:
此证多因久病或体弱,肾阴耗伤, 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或五志过极, 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 则见少寐多梦,或眩晕。
阴阳两虚:
痰湿内阻型:
临床以高血压I级、低、中危组患者较多,其它各 级亦多兼见。
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恶心呕吐。
次症:失眠、心悸、食少、舌胖苔腻、脉弦滑。
治则:祛痰降浊。
基本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西药:根据I级高血压选择用药,如无利尿剂应 用禁忌症,建议首选利尿剂。在其他高血压分 级中出现的痰湿内阻证,按其相关分级选用药 物。
肝阳上亢:
素体阳亢阴虚之人,阴亏于下,阳 亢于上,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长期精神 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失调达,肝气郁 结,气郁化火伤阴,肝阴耗伤,风阳上 扰头目而出现眩晕、头痛。
痰湿内阻:
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或 忧思劳倦伤脾,以致脾虚健运失职,聚 湿生痰;或肝气郁结,气郁湿滞生痰。 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则表现头痛、脘 闷、眩晕欲仆等。
主症: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口唇发绀。 次症:胸闷、胸痛、失眠、耳鸣、舌质暗或有 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现代病种“高血压病” 中医结合诊断
易洁娜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是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一组以动脉血压升 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据统计,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平均发 病率为11%。
35~74 岁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资料显示: 知晓率为44.7% 治疗率为28.2% 控制率( <140/90mmHg)仅8.1% 。
非药物治疗 :
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治疗。 任何年龄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均应从改变 生活方式开始,包括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合 理膳食,限盐(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克)、戒 烟和限酒等。 非药物治疗在中医方面还包括针灸、推拿、 气功、食疗等。这些治疗现均已被证实具有一 定的降压作用。
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非 药物治疗的价值,对I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 靶器官损害以此为主要治疗。
中医诊断依据
根据相关的的高血压病国标和地方诊 断标准,我们提出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依据为 :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 病,或反复发作。可见有头晕目眩,视 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 甚则仆倒,或见头痛,可伴恶心呕吐, 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 白等。
一.舌象特点
舌的血管非常丰富,血流供应相当充足,舌乳 头变化极其灵敏。舌为心之苗窍,脏腑的精气 都荣于舌,所以对体内五脏的盛衰,气血运行 的状态反映甚为敏感。舌诊主要看舌质又叫舌 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 的一层苔状物,舌苔主要由胃气上蒸而成,而 病苔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可反映邪气之盛 衰。正常情况下,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 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 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上,揩之不去,其 下有根,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简称“舌淡红, 苔薄白”。
肾阳虚衰:
多因病久体虚,累及肾阳,肾阳受 损或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髓海失 于涵养,而见眩晕等。
高血压一病,主要病理环节为风、火、 痰、瘀、虚,与肝、脾、心、肾等脏腑 关系密切。
病机除上述五个方面外,还有冲任失 调、气阴两虚、心肾不交、阴阳两虚等, 在临床中可参照辨证。
冲任失调:
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 又因其病位在冲任,而冲任属经脉,气 血行于经脉之中,由于肾气不足致水不 涵木,心火上炎,皆为阴阳失衡,气血 失于冲和之气,冲任失调,而发为眩晕。
高血压患者往往由于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 虚阳亢或阴阳两虚使血行不畅,而反映在舌象 上。专家分析了1000例高血压病人的舌象,注 意到可有7种舌质相,即淡红、边尖红、绛、 紫、淡及胖。一般高血压Ⅰ期多属肝火上扰,
在舌诊上多表现为舌质红苔薄黄;高血压Ⅱ、
Ⅲ期偏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在舌诊上多表
次症:口干心烦、肢倦、食少、面色少华、舌偏 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或结代。
冲任失调证 心肾不交证
主症:眩晕、头痛、月经紊乱或绝经、潮热汗出、 心烦易怒。
次症:失眠、胸闷、心悸、食少、舌红、脉弦细 或细数。
主症:眩晕、头痛、失眠、心悸、腰酸膝软、五 心烦热。
次症:胸闷、口干津少、健忘、耳鸣、舌红、脉 细数。
次症:目赤、耳鸣、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
基本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成药:牛黄降压片、天麻钩藤颗粒等。
西药:根据I级高血压选择用药,如无β-受体 阻滞剂应用禁忌症,建议首选β-受体阻滞剂。 在其他高血压分级中出现的肝阳上亢证,按其 相关分级选用药物。
主要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肾功能、24小 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危和极高危组 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其 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中危组 监测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3~6个月后, 收 缩 压 ≥ 18.62 kpa(140mmHg) 或 舒 张 压 ≥11.97kpa(90mmHg)者开始给予药物治疗。
低危组 监测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6~12个月后, 收 缩 压 ≥ 19.95 kpa(150mmHg) 或 舒 张 压 ≥12.63kpa(95mmHg)者开始应用药物治疗。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
如何测血压
测血压前,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 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一般取坐位,测右手 房间温度为20℃左右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标
准(BHS和AAMI)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
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时 ,血 压 >17.29/11.30kpa(130/85mmHg),则应积极降压 治疗。
低危组及中危组的早期可以用中医方法 来控制血压。中危组后期及高危、极高 危组则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予以治疗。
一些长期服用西药的患者,在夏天等季 节,由于血压容易控制,可以用中药来 维持。部分患者在西药控制血压后,为 防止长期服用西药产生的副作用,也可 以用中药来维持治疗。
以高血压为原发病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已成为人类死因之首。
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 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 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 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多因体虚或久病,真气耗伤,脏腑阴 液阳气俱虚,出现眩晕等症状。
证候分类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表
主要证型
主、次症
肝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头痛且胀、面红、急躁易怒。 次症:目赤、耳鸣、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痰湿内阻证
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恶心呕吐。 次症: 心悸、食少、舌胖苔腻、脉弦滑。
瘀血内停证 主症: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口唇发绀。
中医诊疗常规
肝阳上亢证 肝阳化风证 肝肾阴虚证 肾阳虚衰证 痰湿壅盛证
平肝潜阳 镇肝熄风 滋补肝肾 补肾温阳 化痰渗湿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杞菊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阳上亢型 :
本型多见于高血压I级、低、中危组患者,其它 各级亦可兼见。
主症:眩晕、头痛且胀、面红、急躁易怒。
袖带对准肱动脉搏动下缘,离肘窝2-3cm 听诊器不放在袖带下 袖带不觉过松或过紧 手臂平放与心脏位置平 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
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 的平均值记录。
高血压中医防治的 理论渊源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主要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肾功能、血糖、 血脂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肝肾阴虚型:
本型多见于II级、中危组高血压患者,其它各级 亦多兼见。
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心悸。 次症:口干、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 或细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