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教学设计等。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目的与教学功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1.教学内容 2.教学进程 3.学科 4.科目 5.知识 6.经验 7.活动8.计划或方案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

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

2.教学进程它回答的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

教学进程还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

3.学科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

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

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4.科目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等。

科目与学科的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

5.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

6.经验这个概念有动词的意义、名词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

也是学校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

7.活动有人认为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有人认为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8.计划或方案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义。

课程与计划又密切相关。

第一节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

一门课程目标总是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组成 .第二节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合1.课程评价的含义在西方,关于课程评价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早期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强调评价以目标为中心,研究教育行动达到或偏离教育目标的程度。

第二,美国学者克龙巴赫认为,评价是为作出教育方案的决策搜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育决策。

第三,有学者认为,评价是确定某事物的价值。

强调课程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我们倾向于将课程评价视为对课程编制全程各个环节、各种因素的价值判断过程。

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模式是由课程评价所经历的程序等组成的课程评价体系: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包括确定课程的主要目标、对目标进行分类、根据行为和内容界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制订和选择评价技术、收集学生表现的数据材料、把数据资料与行为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目标是否达到。

CIPP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目标游离模式把课程评价的重点从预期效果转向课程的实际效果。

第六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本课程定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1.教学与发展理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美国、德国等国家教学论专家几乎同时看到,教学以及教学的研究都必须依赖于心理学的基础,都主张借助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发展的知识来看待教学的本质。

但由于对发展本质的理解不一致,也导致对教学和发展关系的理解不一致。

❖代表性的如,赞科夫主张通过整体的教学结构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理论),研究教学的整体结构体系(不是局部的教学法体系)与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关系;布鲁纳主张通过改造教学内容、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瓦根舍因等人则注重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指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关于概念的知识,而概念是用以解释人们体验到的规律和事物。

人们对于规律或事物的体验是不断变化、深化的,概念的内涵因而也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由此,科学知识是一种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探究的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与相应的探究方法的统一。

其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学科知识结构要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一致,如何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基本结构呢?布鲁纳提出了知识的表征: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并提出动机、结构、序列、和反馈四个原则。

❖结构主义教学主张发现法。

❖3.范例主义教学理论❖这一教学论的提出者是联邦德国的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人。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范例作用,能作为范例的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有教育性的,借助范例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把学生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批判认识能力、批判性判断能力,从而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这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两种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中人的存在价值、意义。

建构主义强调认识过程中个人的主动性,知识的主观性。

❖第三节现代教学及其特征❖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教学方法以记诵为主;❖组织方式上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效益较低。

❖二、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教学的形成❖现代教学的产生以17世纪为起始,19世纪基本形成。

❖有如下特征:❖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

❖2)课程体系变革,加强民族语言和科学教育,改造人文学科,把实用知识和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之中。

❖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4)教育科学发展。

出现一大批现代教育理论著作。

❖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班级授课制日渐成熟。

❖2.现代教学的分化和多样化❖到20世纪,现代教学出现分化和多样化新局面。

❖首先,美国出现新教育,反对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倡导和实践新的活动教学模式,即主张采用让学生进行手工操作和合作探究而获取直接经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样,现代教学就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一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班级教学模式,一是以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教学模式。

❖二战以后,出现了多种流派共存共生的教学新格局(如前苏联、美、德);在直接经验、个性与统一规范、质量要求两极之间有个平衡。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尤其心理学、脑科学等对现代教学的支撑作用。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在发展的对象范围、性质和程度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也有人概括为:强调学生认识的主体性、教学目标多维发展性、教学内容整合性、模式多样性、手段现代化。

❖第七讲教学目标❖第一节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习的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三)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抽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四)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教养目标❖包括: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技巧、一般技能技巧❖教育目标❖包括道德观、劳动观、审美观、构建理想、态度和需要的系统❖发展目标❖(五)顾泠沅的教学目标分类❖记忆水平的教学❖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第八讲教学模式❖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是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术语,以1972乔伊斯和韦尔出版《教学模式》为标志。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一、古代社会关于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一)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言论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教学实践体系的主要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以伦理为中心,并强调采用启发式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学与问相结合、学与习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学与行相结合,形成了以学、问、习、思、行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二是注重启发诱导,提出了启发教学思想。

❖(二)朱熹❖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朱子读书法”。

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以读书为主要手段,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教学程序上,把教学过程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等五个阶段。

在学习策略上,主张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

朱子读书法以读书为中心,强调研讨,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教学实践形态,在我国元、明、清三代得到了广泛推广。

❖(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产婆术”。

特点:在教学目标上,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问、争辩等方式帮助学生探求什么是接受正确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程序上,主要注重以下步骤:一是苏格拉底讽刺,二是定义,三是助产。

他认为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因而后人把他的教育实际形态称作“产婆术”。

❖二、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一)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大教学论》在教学目标上,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在教学程序上,主要强调以下模式:一是感知,二是记忆,三是理解,四是判断。

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主要强调:一是直观性原则,二是循序渐进原则,三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四是巩固性原则。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第二,在教学程序上,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三)杜威的教学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杜威以“儿童中心”和“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即使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