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新编阅读方法
第二单元 阅读方法
朱光潜的读书方法
一、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在阅读实践中不断调整和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 法。
二、学习要点
了解不同阅读方法的 适用范围和优劣;比较不 同的阅读方法,选择最适 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三、首观位体——类型阅读法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六 观说”,其一曰:“一观体位。”认为文章 的作者往往根据所要抒写的事理来确定 体裁,因此首先要看作品的体裁和风格。 受此启发,阅读活动也应根据阅读对象 的不同进行划分,按作品的不同体裁选 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只有类型阅读,才 能深识堂奥。
七、八面受敌——集中研读法
许多作品篇幅较大而价值高,内容重要而 庞杂,颇值得精读,而每次又不可能将其所有 的内容掌握。这时,我们即从各个方面来解读 它,仿佛被阅读的对象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 攻击,故称其为“八面受敌”的集中研读法。 运用这一方法,一般是采取多次阅读,每次只 集中精力,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暂且置其 他方面的内容于不顾。
二、学习要点
一、朱光潜的学术成就概况。 二、朱光潜先生介绍的主要的读书 方法。 三、朱光潜有关学术与人生的思考 及其启示。
作者简介
朱光潜(1987-1986)字孟实, 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1922年毕 业于香港大学。1925年赴英、法留学, 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 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 西南联大任教。曾任《文学杂志》主 编。建国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中国美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悲剧 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 美》、《诗论》、《克罗齐美学述 评》、《西方美学史》等。译著有柏 拉图的《文艺对话录》、莱辛的《拉 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 《新科学》等。有《朱光潜全集》行 世。
(一)比较阅读的功能
首先,从比较中能获得准确的概念。 其次,通过比较可以获得立体性的知识。 第三,通过比较,可以鉴别优劣,判断 得失。 第四,通过比较,达到同中求异,异中 求同的目的。
六、由此及彼——比较阅读法
(二)比较阅读的方式与运用
其一,要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比较的范围, 选好比较的角度。
三、首观位体——类型阅读法
(一)一般文体阅读
1.记叙文阅读 2.议论文阅读 3.说明文阅读
三、首观位体——类型阅读法
(二)实用文体阅读
1.调查报告阅读 2.总结阅读
三、一观位体——类型阅读法
(三)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常见的形式包括诗歌、散 文、小说、剧本等,它是文学家经过精 心构思与加工,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 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艺术形式。
五、多思善疑——“四到”阅读法
(一)“学而不思则罔”。 (二)“四到”阅读,整体接收。
课堂讨论
中国先哲孟子说:“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外国先哲亚里士多 德曾经说:“吾爱吾师,吾更爱 真理。”谈谈你在阅读或从师学 习的过程中是否有过怀疑某些问 题的情况发生,并如何将尊师与 读书创新结合起来?
六、由此及彼——比较阅读法
文学阅读是一种艺术的认识活动。它 要求从对文学形象的感受出发,领会 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思,借助于自 己的经验和阅历,通过形象思维,去 认识文学形象所反映的生活本质,使 自己得到一定的情感上的满足和审美 享受。
课堂讨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凉州词》:“黄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首句“黄河 远上白云间”,按照原始文本应是“黄沙远上 白云天”。试结合原始文本,凭借自己的联想, 联系我国西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频发现实, 分析此诗与现实的关系及原始本与后来本异 同之优劣。
七、八面受敌——集中研读法
八面受敌法,也有人称为“求一法”, 但实际上是求一法与复读法的综合运用。重 在每次只围绕一个中心,解决一个问题。精 力集力,容易深入,彻底攻破一二“敌”, 多次反复就会攻破多方面的“敌”。这样长 久坚持,日积月累,再难的作品也不在话下 了。这是一种笨办法,却也是一种科学的有 效的办法。对于那些要学习、研究的重点作 品和难度较大的著述,可用此法。
课堂讨论
结合自己阅读实践,谈谈 各人对泛读与精读的理解,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课堂讨论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 过:“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 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五、多思善疑——“四到”阅读法
阅读需要思考,没有思考,则 毫无意义;思考的标志在于发现问 题,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有怀 疑一切的精神。胡适曾经提出读书 要“大胆地怀疑”。同时,他还主 张“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 “四到”阅读法。
其二,比较阅读,还要善于找出材料的共同点和 不同点。
其三,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 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
其四,在比较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的 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 读材料,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 的细微的差别。
课堂讨论
古今中外可以比较阅读的读物很多。据说 西晋时,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和夏侯湛等人都在 分头写前朝的历史。夏侯湛写出《魏书》初稿 后,陈寿也完成了《三国志》。当时有人读 《三国志》后,称赏陈寿“善叙事,有量史之 才”,夏侯湛听说后,找来《三国志》和自己 写的《魏书》比较阅读,觉得陈寿的著作确实 高出自己所作,他当即烧毁了自己辛劳多年编 写的著作。谈谈你对夏侯湛这种做法的见解。
写作训练
试从语言或体裁、篇章结构、 主题、风格、人物等角度写一篇 自己运用比较阅读的读书报告。
七、八面受敌——集中研读法
阅读一部作品每次只集中精力关心 某一方面的内容,由此反复多次,好像 作品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的攻击, 故称其为“八面受敌——集中研读法”。 苏轼读《汉书》,就采用这种方法,而 且收效甚大,故亦称其为“苏东坡读 《汉书》法”。
课堂讨论
以上课班级为单位,指定一 部作品在课外阅读,并布置多道 与作品相关题目,要求学生逐项 “一意求之”。然后,组织学生讨 论,谈谈个人收效如何。
谈读书
朱光潜
一、教学要求
➢体会作为美学家的朱光潜有关学 术与人生的思考。
➢从严谨的学术习惯的养成看待朱 光潜的读书方法。
➢了解朱光潜先生在中国现代美学 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四、博精兼顾——统筹阅读法
人们读书无不关涉博与精两个方 面,就阅读过程可以称作泛读与精读。 泛读帮助我们获得广博知识,它是从 事专门研究的基础。精读则是毫不遗 漏地理解文本内容,并消化成为自己 的知识。在泛读基础上精读,是治学 者的通常做法,两者不可偏废。Leabharlann 四、博精兼顾——统筹阅读法
(一)搭好知识的结构——广博与专精。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略知百行,不如精通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