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马云鹏教授认为: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
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
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这十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
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课程目标——总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
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标准(修订稿)》的重大进展:
“双基”
基础知识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四)读学生的学习路径、学习方式(策略)
(五)读习题(层次、类别、价值…)(模型)
什么是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制订教学计划 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目标) 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起点)
怎么到哪去(过程)
是否到达了(目标是否达成)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
学生情况分析
• “数的认识”怎样教?
(1)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2
2里面有2个一 2个一组成2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具体、形象
49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具体、半形象
50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模型、半抽象
5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②重视计数单位的累加 ③重视数位、位值制的理解 ④重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
(5) 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
分数认识的五个阶段: 平均分,初步认识,意义、性质, 与除法的关系,运算、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主要认识整数、小数、分数。我们 说:数是“数”出来的,“数”的是什么呢? “数”的是计数单位个数。认识“数位”、 “计数单位”是数的意义教学的核心目标。 数的意义本质是:单位个数的累加。 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4 2×4
渗透优化思想
68
整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
起; 小树加减法: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法: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加减法运算的本质:都是把计数单位 的个数进行相加减。(数学的统一性)
多位数乘一位数
……
处理好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8 ×6 4 ×4 +4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右向左”
0
1
46
问题:“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是一个数还是三个 不同的数” 数本身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表示: 要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往往要用分数; 要在不同客体间对同一对象进行比较时——百分 数,这时候的分数和百分数更像是一个模型; 而小数则是运算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成了能简 洁表示一个大数的基础(科学计数法)。 所以分数、小数、百分数是一个数的三种表示, 各安其所,缺一不可。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张秋爽
互动问题:
1.什么是核心素养?
2.如何读懂教材 3.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1.什么是核心素养? 2.如何读懂教材?
3.如何在课堂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多出来1个十。
(5)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算理:理解“个位7个一减去9个一,不够减, 需要从十位上借1个十再减”的道理,初步感悟 减法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减”。 建议:借助各种直观理解计算的道理。沟通直
观与抽象的联系,追问:个位7个一减去9个一,
不够减, 怎么办?
(6)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利 用 对 元 角 分 的 认 识 理 解 算 理
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模型建立“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百以内数的认识”借助直观学具、计数器建立数的 概念,认识数位、计数单位。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数的认识:
一上:20以内数的认识(含0的认识) “自左向右”, 一下: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级拓展 二下: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 “向微观”, 四上: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 数域拓展 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改变方向, 六下:负数的认识
(3)
篮球场上的三分罚球线为什么是半圆的?
(4)套圈游戏,如何设计?
此次《标准》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 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 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 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大方面6大素养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PISA在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数 学专家组的指导下,创建了描述什么是 数学的四个范畴:数量、空间和形状、 变化与关系
2013年徐斌艳教授曾做过关于数学学
科核心能力研究的综述,提出了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6个方面的数学核心能力:从数学 角度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 理能力与论证、数学建模、数学的解决问 题、数学交流。
(2)20以内进位加法
教材介绍了五种方法:
算理:借助直观理解“凑
10”,初步感悟数位、计数 单位。建议:①方法不求全, 关键看学生能研究出哪些方 法;②可以加入直观图上圈、 画的方法;③要沟通直观图 与算式的联系
(3)20以内退位减法
教材介绍了三种方法:
算理:借助直观理解“破
10”,初步感知从3个里去 掉9个,不够减,需要从10 里去借。 建议:①方法不求全,关键
1.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2.注重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3.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理解数的意义 4.注重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 5.注重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
59
数的计算
(1)10以内加减法
算理:学生凭借“数数的经验”“数的分与
和”进行计算。
建议:①利用直观图、打手势帮助学生感悟加 法、减法的含义。②沟通直观与抽象的联系。
依据
教学目标确定
服务
评价
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评价设计
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 教”,前者关乎教学内容,后者关乎教学形式。教 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先进理念首 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关注“教什么”。
理念是首要的,技术是无穷的
从“教什么”的视角来看,数学教师教学水 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低
水平的教书匠,只会照本宣科,看到什么就教给
学生什么,是知识的搬运工;高水平的教师,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教教材中显性知识的同时,
挖掘出其包含的隐性知识,教到一些别人教不出
来的内容。
这些不易教到的隐性知识是什么呢?概括而 言,我们认为是数学的本质、过程、思想和结构。
认识到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这些丰富的隐性知识,
学教材、成为编者的真正知音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
效性的关键。如何读懂教材,我的体会是:从粗到细、
从薄到厚。即采用“通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品读
法”读懂教材。“通读全套教材—略读年段教材—精
读本册教材—品读本课教材”。
通读全套教材: 一个内容:数认识、数计算 一个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156表示:1个百+5个十+6个一
32.8表示:3个十+2个1+8个0.1
理解整数、小数的意义,关键是建立数位、
计数单位的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 抽象的。 建立抽象概念的主要策略:加强直观,通 过数实物、画图建立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 借助已有经验,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在数概念建立的策略
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
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
识。
二、如何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的主要内容: (一)读与教材匹配的核心素养 (目标) (二)读一个知识点的编排体系(联系) (三)读懂概念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 (方法)
看学生能研究出哪些方法;
②可以加入直观图上圈、画 的方法;③要沟通直观图与 算式的联系。
(4)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5)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 道理,初步感悟加法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
加”。
建议:借助各种直观理解计算的道理。沟通
直观与抽象的联系,追问原来只有6个十,怎么
键的数学能力。
何为核心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对成人而言:学生发展的核心数学 素养,不是在当年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中反映, 而是在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和职业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