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的申论范文: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缩小工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期望江苏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对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并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人民温饱和务农劳动力增收,直接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三位。
目前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到7%,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更加突出。
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当前江苏农业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耕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
满足这些需要,应对这些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今后一个时期,总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护体系“五个体系”,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三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江苏省按照“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促进“三农”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今后将进一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
一方面,强化工业支持农业。
注重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装备武装农业、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合作化经营水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强化城乡互动发展。
深入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业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保障逐步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争取用3至5年实现全省村庄面貌根本性改观。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创新驱动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为此,应把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一是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重点在种源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农业前沿进军,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
有效整合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种新型服务组织的作用,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扩大新技术、新品种覆盖面,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
三是着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加快农机工业发展,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进农业机
械化。
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融合,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科学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
四是着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支引领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江苏省必须大幅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劳均、亩均产出和经济效益。
一应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重点任务。
抓好水利这个农业发展的命脉,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灌区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二应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保障。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建设150万亩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能力。
加强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三应把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围绕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着力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等现代营销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
健全基层农技农经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引导支持各类服务组织提供综合性服务,积极发展一条龙全程服务,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