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徐汇区达标名校2019年高考四月仿真备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达标名校2019年高考四月仿真备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达标名校2019年高考四月仿真备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光照条件来看,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基地的是A.甘肃敦煌B.贵州贵阳C.四川成都D.广西南宁2.瓜亚基尔是厄瓜多尔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在这里集散。

现在该城市发及为“港城分离”模式。

下图为瓜亚基尔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普纳岛对港口发展的重要影响是A.扩大船舶的停泊空间B.削弱风力,减小风浪C.降低港口水城的潮差D.划分航道,利于通航2.瓜亚基尔发展“港城分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A.预留发展空间B.扩大港口腹地C.减小地形制约D.提升城市等级3.该港口集散的大宗农产品可能是A.大豆B.可可C.玉米D.小麦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来成年人和老年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A.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鼓励劳动力大量同流D.扩大粮食进口规模2.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丰要影响是A.降低城市化水平B.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C.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D.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4.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并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与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相平衡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加地区氮负荷。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现显著变化,使城市氮负荷发生相应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氮负荷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11年该市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林地B.交通用地C.农用地D.城镇居民区2.年该市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却不断下降,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逐步分散工业的布局B.工厂规模逐渐缩小C.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D.工业产业转换升级5.人口规模超百万的城市称为大城市,大城市率是指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读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大城市率变化曲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国土面积B.城市化水平C.人口密度D.大城市数量2.图中曲线代表中国的是A.a B.b C.C D.d3.曲线b在199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反映该国A.逆城市化现象突出B.城市发展趋向合理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化问题更突出6.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问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点B.3点或者I5点C.1点D.O点或者12点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7.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蓬勃开展,推动大批欧洲人移民美国。

在19世纪初期纽约地区人口多数集中在曼哈顿这一狭窄小岛上,区位优势吸引了人口聚居。

纽约作为美国的最大城市,虽自然资源缺乏,却在充足的劳动力、资本支撑下,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图一为1810-1920年间美国曼哈顿、纽约市和纽约都市圈人口年均增速(%)。

图二为纽约市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一中1800-1910年时间段内数据反映出的地理现象是A.人口由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B.人口集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纽约市人口向周边城市转移D.人口回流,城市人口平稳增长2.判断下列哪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上题所述地理现象的发生A.技术密集型产业B.金融服务C.劳动密集型产业D.商业贸易3.图中20世纪初期数据变化,反映纽约市曼哈顿区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B.经济地位下降C.政治地位上升D.环境质量下降8.悬移质是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

推移质是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或跳跃运动的泥沙颗粒。

悬移质与推移质之间能进行相应的转化。

下表示意陕西南部部分流域悬移质与推移质的平均状态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陕西南部不同河流悬移质与推移质比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流域面积B.降水特征C.地形特征D.土壤结构2.据此判断,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最高的是A.略阳沮水河流域B.山阳金钱河流域C.安康月河流域D.石泉牧马河流域3.与1月份相比,7月份安康月河流域A.悬移质总量减少,推移质总量增多B.悬移质总量增多,推移质总量减少C.悬移质总量和推移质总量均减少D.悬移质总量和推移质总量均增多9.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①气候②土壤③地形④河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古代居民点布局时的上述考虑,主要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头,地势平坦④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⑤临近河流,交通使利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10.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

5天平均气温稳定≥22℃第一日的前一天是春季的结束日期。

当某区内70%以上县级气象站点进入春季,则该地区进入春季。

下图为我国1981年--2010年间“春天”到来的脚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月28日图中城市A.北京比杭州白昼长B.北京比上海日出早C.南京比长沙日落晚D.兰州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2.图中“春天”的脚步A.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B.塔里木盆地入春早于同纬度地区是由于深居内陆C.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入春晚的原因相同D.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3.“春天”的脚步A.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有关B.影响我国农业的耕作制度C.主要由人类生产活动决定D.出现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11.下左图示意当前A湖泊的剖面(局部)和年内水位变化,右图为科考发现的A湖泊某地质时期沉积物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湖心带、过渡带、湖滨带三区域对应的沉积物依次是A.粘土、粉沙、砂砾B.粉沙、砂砾、粘土C.砂砾、粘土、粉沙D.粘土、砂砾、粉沙2.右图反映了该地质时期A湖泊所在区域A.气候趋于湿润B.湖盆地壳下陷C.河流搬运趋强D.湖泊面积缩小12.北京市的街道大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

形成这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职能B.交通条件C.地表形态D.水源分布13.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有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的统筹布局下,经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态势。

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城市化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安徽省,其根本原因是A.矿产资源贫乏B.经济发展水平低C.对外开放程度低D.农业人口数量多2.长江三角洲区域-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①缓解热岛效应②减轻城市内涝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④提供工业用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不适宜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城市A.杭州B.成都C.广州D.敦煌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下图示意2008~2017年某地区四种公路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概括该地区公路交通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为控制该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16.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

下图为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A.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B.人口密度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2.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B.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C.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D.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17.下图为四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其它不同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与桂林山水地貌形成地质作用相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18.读图光照图(阴影处为黑夜),说出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A.B.C.D.19.(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谷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断裂陷落带(位置见右图),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

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mm,南部只有200~400mm,部分地区不到100mm;各地内3/4的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

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

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

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说出中央谷地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加州水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

(3)说明加州水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4)若中央谷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20.(6分)下图为2019年10月19日我国某地区降水预报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地区降水形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2.图中山脉北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高山冰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3.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热量、水源B.水源、热量C.热量、土壤D.土壤、水源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

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

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

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如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

(2)简述河套灌区发展对乌梁素海的影响。

(3)从水循环角度,简述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日趋加重的原因。

相关主题